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有斐君子”原來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作者:由 歡樂馬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11-18

淇奧

佚名 〔先秦〕

瞻彼淇奧,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菉竹青青。有斐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菉竹如簀。有斐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譯文

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態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很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嫋娜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麗良玉垂耳邊,寶石鑲帽如星閃。神態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更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蔥蘢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銅器般見精堅,玉禮器般見莊嚴。寬宏大量真曠達,倚靠車耳馳向前。談吐幽默真風趣,開個玩笑人不怨。

註釋

又【集韻】矜莊貌。【詩·衞風】瑟兮僩兮。【傳】瑟,矜莊貌。【朱註】瑟,嚴密之貌

【說文】武貌。【詩·衞風】瑟兮僩兮

形聲字。從水,奧聲。水邊地。此字始見於篆文。奧聲,表示聲音。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此字左邊為“氵”(水),表示與水相關;右邊為“奧”意思是幽深,指“澳”為江海邊凹進去的地方,後引申為港灣,指海邊彎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宋史·河渠志六》:“鎮江府傍臨大江,無港澳以容舟。” [2] [3]

澳,本義“水邊陸地”(名詞)。許慎《說文解字》:“澳,隈厓也。其內曰澳,其外曰隈。”《詩·衛風·淇奧》:“瞻彼淇奧,菉竹猗猗“奧”,《禮記·大學》引作“澳。 [2]

“水邊”引申為“用水洗刷”,因此引申為“刷洗”(動詞)。《世說新語·汰侈》:“王君夫以米臺精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一:“晉義熙初,晉陵薛願有虹飲,其釜澳須臾,嗡響便竭。願輦酒灌之,隨投隨涸,便吐金滿釜,於是災弊日祛,而豐富歲臻。“ [5]

淇:淇水,源出河南林縣,東經淇縣流入衛河。奧:水邊彎曲的地方。

綠竹:一說綠為王芻,竹為扁蓄。

匪:通“斐”,有文采貌。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養。切磋,本義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琢磨,本義是玉石骨器的精細加工,引申為學問道德上鑽研深究。

瑟:儀容莊重。僩(xiàn):神態威嚴。

赫:顯赫。咺(xuān):有威儀貌。

諼(xuān):忘記。

充耳:掛在冠冕兩旁的飾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製成。

琇(xiù)瑩:似玉的美石,寶石。

會弁(kuài biàn):鹿皮帽。會,鹿皮會合處,綴寶石如星。

簀(zé):積的假借,堆積。

金、錫:黃金和錫,一說銅和錫。聞一多《風詩類鈔》主張為銅和錫,還說:“古人鑄器的青銅,便是銅與錫的合金,所以二者極被他們重視,而且每每連稱。”

圭璧:圭,玉製禮器,上尖下方,在舉行隆重儀式時使用;璧,玉製禮器,正圓形,中有小孔,也是貴族朝會或祭祀時使用。圭與璧製作精細,顯示佩帶者身份、品德高雅。

綽:曠達。一說柔和貌。

猗(yǐ):通“倚”。較:古時車廂兩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銅鉤。

重(chóng)較,車廂上有兩重橫木的車子。為古代卿士所乘。

戲謔:開玩笑。

虐:粗暴。▲

鑑賞

《詩經》中有許多人物的讚歌,稱讚的物件也很廣泛。其中重要一類被稱頌的物件,是各地的良臣名將。先秦時代,正是中華民族不斷凝聚走向統一的時代,人們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人們自然把希望寄託在聖君賢相、能臣良將身上。讚美他們,實際上是表達一種生活的嚮往。《淇奧》便是這樣一首詩。據《毛詩序》說:“《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於周,美而作是詩也。”這個武公,是衛國的武和,生於西周末年,曾經擔任過周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的卿士。史傳記載,武和晚年九十多歲了,還是謹慎廉潔從政,寬容別人的批評,接受別人的勸諫,因此很受人們的尊敬,人們作了這首《淇奧》來讚美他。

從詩本身而言,只是一曲形象的讚歌,時間、地點、人物的指涉性不強,因此可以說,詩中形象並非實指,而是周王朝時代一個品德高尚計程車大夫,具有泛指意蘊。全詩分三章,反覆吟詠。但在內容上,並不按詩章分派,而是融匯讚美內容於三章之中。這是因為詩歌本身比較短小,不能長篇鋪敘,無法按稱頌物件的各個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點到為止。同時,三章內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覆歌頌的作用,使聽者印象更加深刻。

《淇奧》反覆吟頌了士大夫幾個方面的優秀之處:首先是外貌。這位官員相貌堂堂,儀表莊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齊華美。“會弁如星”、“充耳琇瑩”,連冠服上的裝飾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寫,對於塑造一個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這是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學問很好。實際上,這是讚美這位君子的行政處事的能力。因為卿大夫從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內容。至於“猗重較兮”、“善戲謔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際能力。春秋時諸侯國很多,能對應諸侯,不失國體,對每個士大夫都是個考驗。看來,詩歌從撰寫文章與交際談吐兩方面,表達了這君子處理內政和處理外事的傑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頌了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寬兮綽兮”,意志堅定,忠貞純厚,心胸寬廣,平易近人,的確是一位賢人。正因為他是個賢人,從政就是個良臣,再加上外貌裝飾的莊重華貴,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兩章結束兩句,都是直接的歌頌:“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從內心世界到外貌裝飾,從內政公文到外事交涉,這位士大夫都是當時典型的賢人良臣,獲得人們的稱頌,是必然的了。此詩就是這樣從三個方面,從外到內,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詩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戲謔兮,不為虐兮”成為日後人們稱許某種品德或性格的詞語,可見《淇奧》一詩影響之深遠了

武公祠

漢魏之後,在淇園舊址建立武公祠,春秋祭祀,追憶衛武公之德,並將祠前之河命為思德河,還將河下游的槐蔭店易名思德村,衛武公之德受到歷代歌頌。

武公祠建立年代無考,歷代皆有修復。曾經幾度遷徙。明弘治七年(1474年)重修,不知何年遷至縣城西南隅。正德十六年(1521年),淇縣縣令劉金把該祠遷回原址。嘉靖二十年(1544年)和嘉靖四十六年(1567年),淇縣知縣張宜和徐永年重修。

明隆慶三年(1569年),淇縣縣令李尚實把祠遷至城郊東北天仙廟內。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淇縣縣令蔣行義又將祠遷至太和泉南。崇禎五年(1632年),淇縣縣令崔庚復又遷回耿家灣故址。清乾隆九年(1744年),淇縣知縣趙之屏重修。

標簽: 君子  淇縣  高雅  有斐  引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