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中醫針灸透穴針刺法

作者:由 Cameron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11-05

透穴針刺法是一針兩穴或數穴的針刺方法。這種針刺法的特點是刺激點少、透穴多、刺激深、刺激量大、反應效果明顯。

透穴針刺法在我國古代針灸文獻很少記載,是後世醫家在臨床實踐中總結髮展起來的。

一、透穴針刺法的優點

(1)透穴刺法一針多穴,減少了進針刺激點,減輕了患者的針刺痛苦,同時節省了醫者的針刺時間。

(2)有些同經功效相同或相近的經穴透刺,如百會透上星,加強了針刺作用,提高了針刺效果,縮短了行針治療時間。

(3)不同的經穴一般都有不同的治療作用,透穴針刺法一針透多穴,擴大了針刺治療範圍。

(4)透穴針刺法雖刺入點少,但可同時刺激多穴,刺激量大,穴位功效激發效果明顯。

二、透穴針刺方法

透穴針刺法可分為單向透刺法、向心樣透刺法和放射狀透刺法3種。

放射狀透刺法是從一個穴位向周圍或對側穴位透刺的方法,如從顴髎穴分別向人中、地倉、頰車等穴透刺;

向心樣透刺法是由不同方向的數穴向同一穴位透刺的方法,如分別從攢竹、陽白向魚腰穴透刺;

單向透刺法是單方向從一個穴位向另一穴位透刺的方法,如外關透內關、百會透上星。

透穴針刺法的注意事項

(1)針刺操作前應仔細檢查針具是否完好無損,針尖有無彎鉤,避免針身彎曲、折角導致滯針甚至斷針。

(2)透刺時要徐徐進針,若針下感覺韌硬,可能是針尖觸及筋骨或血管組織,要輕提針身改變針刺方向,避免刺破血管等重要組織。

(3)起針時要徐徐退針,切忌一拔即出,以免因滯針牽拉損傷血管等重要組織。

(4)在胸背部行透穴針刺法時,要準確掌握透刺針刺方向,以免刺傷臟器。

(5)選用透穴針刺法時,患者體位應舒適得當,操作治療時患者不得變換姿勢,以免造成彎針、滯針,甚至斷針、刺傷臟器等不良情況。

(6)選用透穴針刺法時,選取針具長度要得當,透穴刺入後要留取至少針身的1/5於體外,以防斷針應急處理。

常用透刺穴位及應用

中醫針灸透穴針刺法

1。 單向透刺穴位

頭面部:

(1)攢竹透魚腰:患者正坐抬頭或仰臥,醫者左手拇指、食指將攢竹穴部位眼眉捏起,右手持針由攢竹向魚腰穴平刺,因此處血管豐富,一般捻轉行針,慎用提插,可有電擊樣針感放射至眼球。可用於治療眼疾、前額痛、眩暈、上眼瞼痙攣等。

(2)攢竹透印堂:患者正坐抬頭或仰臥,醫者左手將進針側攢竹穴處面板捏起,右手持針刺入後經印堂向對側攢竹穴平刺,一般用捻轉行針法,可有酸脹針感。臨床常用於前額痛、迎風流淚、小兒驚厥、眩暈等症。

(3)印堂透魚腰:患者正坐抬頭或仰臥,醫者左手拇指、食指將印堂穴部位面板捏起,右手持針由印堂向魚腰穴平刺,因此處血管豐富,一般捻轉行針,慎用提插,可有痠麻針感放射至前額部。可用於治療發熱、眼疾、前額痛、眩暈、上眼瞼痙攣、驚癲、鼻疾等。

(4)陽白透魚腰:由陽白向魚腰穴平刺,因此處血管豐富,一般捻轉行針,慎用提插以防出血。可用於治療面神經麻痺、前額痛、上眼瞼痙攣等。

(5)絲竹空透瞳子髎:患者正坐仰臥或側臥,由絲竹空向瞳子髎平刺。臨床常用於治療沙眼、斜視、偏頭痛、目翳、青盲等症。

(6)太陽透絲竹空:由太陽向絲竹空平刺。臨床用於三叉神經痛、沙眼、斜視等症。

(7)太陽透前下關:前下關穴位於下關穴前下1寸,顴骨下緣,咬牙時隆起處。由太陽穴沿顴骨內側向前下關穴穿刺,痠麻脹針感可擴散至半頭部。臨床常用於治療目痛、頭痛、三叉神經痛、上牙痛、口眼歪斜等症。

(8)太陽透率谷:由太陽向率谷平刺或由率谷向太陽平刺,一般痠麻脹針感較強。臨床用於偏頭痛、耳鳴、耳聾等治療。

(9)承泣透睛明:由承泣穴向睛明穴沿皮下平刺,一般捻轉行針,慎提插,注意防止皮下出血。臨床用於近視、面神經麻痺、雀目、迎風流淚等症。

(10)四白透迎香:臨床常用於治療口眼歪斜、面肌痙攣、鼻部疾患、膽道蛔蟲等症。

(11)顴髎透迎香:臨床常用於治療口眼歪斜、面肌痙攣、面遊風、牙痛等症。

(12)顴髎透巨髎:臨床常用於口眼歪斜、面部疾患、鼻疾等。

(13)顴髎透地倉:臨床常用於口眼歪斜、口噤不開、牙痛等。

(14)顴髎透頰車:臨床用於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痺、牙痛等。

(15)水溝透禾髎、巨髎:也可由巨髎透水溝,可產生強烈疼痛針感。臨床常用於治療癲狂、驚癇、呃逆、扭傷、遺尿等症。

(16)左右禾髎互透:常用於癲狂、痛症等。

(17)頰車透地倉:也可地倉透頰車。臨床常用於治療口眼歪斜、牙痛等症。

(18)耳門透聽宮、聽會:由耳門以15°角向聽會穴透刺,注意透刺時患者不要張口,可產生重脹痠痛感放射至整個耳部。

(19)恩聾透翳風:恩聾穴位於翳風穴上5分,乳突和軟骨間凹陷中。以45°角由恩聾向翳風穴透刺,痠痛脹感有時放射到下頜關節和口腔根部,刺激重者針感甚至持續數天。臨床常用於耳鳴、耳聾、中耳炎、耳痛、牙痛、牙關緊閉、腮腺炎等症。

(20)客主人透下關:由客主人穿過顴弓下向下關透刺,酸脹針感可放射至半側頭面。臨床常用於治療顳下頜關節炎、口噤不開、牙痛等症。

(21)頭維透曲鬢:一般為捻轉行針,慎提插以防出血,酸脹感可放射到半個頭面。臨床常用於偏頭痛、眩暈、失眠等症。

(22)頭維透角孫:適用於體胖者。臨床常用於偏頭痛、耳鳴、眩暈、耳郭疾患。

(23)頭維透本神:臨床常用於驚癇、目眩、偏正頭痛等症。

(24)百會透前頂、囟會、上星:臨床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前頂頭痛、眩暈、脫肛、久瀉、癲癇、癲狂等症。

(25)上星透神庭:臨床常用於醒神明目、鼻出血、前額痛、驚癲、目疾等。

(26)百會透四神聰:臨床常用於頭頂痛、健忘、頭昏、癲癇、癲狂、驚厥等症。

(27)百會透二頂:臨床用於治療癲癇、瘛瘲、頭風、項強、頭頂痛等。

(28)左天柱透右天柱或右天柱透左天柱:臨床常用於治療頭重不舉、目眩不能視、鼻塞不聞香臭、頸項強直等症。

中醫針灸透穴針刺法

上肢部

(29)中渚透少府:患者五指併攏或伸直附桌面上,於中渚向少府直刺。臨床常用於治療耳鳴、耳聾、心悸、怔忡、手臂疼痛、扭傷、落枕、胸痺、頭痛、熱病汗不出等症。

(30)外勞宮透內勞宮:患者五指併攏或伸直或半握拳,由外勞宮向內勞宮直刺。臨床常用於治療痛症、心痛、掌中熱、鵝掌風、心煩不安、手指攣急、手指腫痛等症。

(31)三間透內勞宮、少府、後溪:患者半握拳,由三間向後溪垂直進針透刺。臨床可用於治療牙痛、面神經麻痺、痛症、扭傷、呃逆、頭痛、腰痛等症。

(32)合谷透勞宮:痠麻感可放射到肩背或面部,一般以捻轉為主,慎提插,刺激不宜過重,以防暈針或出血。臨床常用於口眼歪斜、牙痛、腹痛、腹瀉、手指顫動或麻木、癲狂、面部疾患、外感發熱等症。

(33)中商透少商、老商:老商穴位於拇指甲內側角分許,中商穴位於少商穴與老商穴之間,由中商分別向少商穴和老商穴透刺。臨床用於流感、喉痺及一切熱證。

(34)大陵透勞宮:患者半握拳,以45°角由大陵穴向勞宮穴透刺,應注意避開血管,以捻轉為主,慎提插,以防出血。臨床用於胸痺、胃痛、癲狂、鵝掌風、嘔吐、痛症、喜笑不休、心慌驚恐等症。

(35)內關透外關或外關透內關:痠麻感可放射到胸部或肩背,但手法宜輕柔,刺激不宜過重,以防暈針。臨床常用於治療心動過速、胸悶、脘腹痞悶、胸脅疼痛、瘧疾、嘔吐、手臂痠痛、耳鳴、耳聾等症。

(36)支溝透間使或間使透支溝:手法宜輕,以防暈針。臨床常用於治療肩臂酸重、脅肋痛、霍亂、嘔吐、熱病煩心、多驚悲恐、瘧疾、大便難等症。

中醫針灸透穴針刺法

(37)支溝透內關:由支溝以45°角向內關透刺。臨床用於肩臂酸重、大便難、胸脅悶痛、心煩、呃逆、反胃嘔吐等症。

(38)外關透間使:由外關以45°角向間使透刺。臨床用於治療肩臂痠痛、瘧疾、癲狂、羊癲風、嘔吐、耳鳴、耳聾等症。

(39)曲池透少海:患者屈肘作拱手狀,由曲池向少海直刺。臨床用於治療半身不遂、冷痺頑麻、月經不調、外感發熱、牙痛、高血壓、瘰癧、健忘、癲狂及一切面板病。

(40)肩髃透臂臑:患者手臂下垂,由肩髃穴以15°角向臂臑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肩關節痛、瘡癤等症。

(41)肩髎透臑會:患者手臂下垂,由肩髎穴向臑會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肩臂痠痛、頸項強直、半身不遂等。

中醫針灸透穴針刺法

下肢部

(42)太白透湧泉、束骨:由太白穴向束骨穴直刺。臨床用於治療癲狂、頭痛、目眩、項強、耳聾、腰背痛、腹脹、煩滿、身熱等症。

(43)公孫透京骨:患者盤坐,足心相對,由公孫向京骨垂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腹痛、腹瀉、顏面浮腫、嘔吐、頭痛項強、目赤白翳、足趾足背麻木等症。

(44)公孫透湧泉:患者足底平放或盤坐足心相對,由公孫以45°角向湧泉透刺。臨床用於治療小兒高熱驚厥、頭痛目眩、腹痛腹瀉、小便不利、喉痺、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45)陷谷透湧泉:患者足底平放,由陷谷穴向湧泉穴垂直透刺,酸脹感可放射至整個足背,但注意此處易出血。臨床用於治療腸鳴腹痛、面目浮腫、小便不利、驚癇、足背腫痛等症。

(46)衝陽透湧泉:患者足底平放,由衝陽穴以15°角向湧泉穴透刺,應注意避開足背動脈。臨床用於治療中風口眼歪斜、牙痛、脘腹脹滿、足痿、狂症、高熱驚厥等症。

(47)然谷透湧泉:患者盤坐,足心相對,由然谷以15°角向湧泉透刺。臨床用於治療喉痺、陽痿、陰挺、月經不調、自汗、盜汗、驚風、口噤等症。

(48)丘墟透照海:患者正坐垂足,由丘墟穴以45°角向照海穴透刺。臨床治療月經不調、胸痺、喉痺、咽乾、失眠、目翳、疝痛等症。

(49)中封透解溪、丘墟:患者正坐垂足,由丘墟向中封透刺,或由中封穴向丘墟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遺精、五淋、便秘、寒疝、腰痛、腹痛、足踝痛、頭痛目眩及一切面板病。

(50)崑崙透太溪:患者正坐垂足,由崑崙向太溪直刺,注意以捻轉、刮針為主,慎提插以防出血。臨床用於治療頭痛、項強、肩背拘急、足跟痛、難產、霍亂吐瀉、牙痛、咽腫、月經不調、喉痺、腎虛喘咳等症。

(51)崑崙透照海:正坐垂足,由崑崙穴向照海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霍亂吐瀉、牙痛、角弓反張、喉痺、足跟痛、難產等症。

(52)三陰交透復溜:正坐垂足或仰臥伸腿,由三陰交向太溪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五淋、盜汗、月經不調、痢疾、腹痛、產後尿閉、牙痛、喉痺、遺尿、帶下等症。

(53)三陰交透懸鐘或懸鐘透三陰交:酸脹感可放射到足趾。臨床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脘腹脹滿、腸鳴溏瀉、月經不調、足痿痺痛、坐骨神經痛、落枕等症。

(54)光明透陽輔、三陰交:患者正坐垂足,由光明穴以15°角向三陰交穴透刺,痠麻脹感可放射至整個小腿和足趾。臨床用於治療目疾、痿痺不仁、胸脅痛、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月經不調、腹痛腹瀉、痢疾等症。

(55)外丘透漏谷:患者正坐垂足,由外丘穴以45°角向漏谷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頸項痛、胸痛、癲狂、坐骨神經痛、胃中熱、腹脹滿急、月經不調、癥瘕積聚等症。

(56)豐隆透承山:患者正坐垂足,由豐隆穴以45°角向承山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痰喘、癲狂、脘腹脹悶、霍亂轉筋、腰痛、大便難、痔瘡等症。

(57)足三里透上巨虛:患者正坐垂足或仰臥伸腿,由足三里以45°角向上巨虛透刺,痠麻脹感向下可放射到足趾,向上放射到肩部。注意深部有動脈血管,慎提插以防出血。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痛、腸胃炎、高血壓、牙痛、闌尾炎、食慾不振、痛經、帶下等症。

(58)承山透承筋:患者俯臥,足底挺直,由承山向承筋透刺。臨床用於治療腰背拘急、腳氣、腰痛、轉筋等症。

(59)陽陵泉透陰陵泉:患者正坐垂足,由陽陵泉以45°角向陰陵泉透刺,麻脹感可放射到足背。臨床常用於治療肝炎、鼓脹、脅痛、脘腹脹悶、冷痺頑麻、耳鳴、耳聾、坐骨神經痛、膽道蛔蟲症等。

(60)外膝眼透內膝眼:患者正坐垂足,由外膝眼透內膝眼,或內膝眼透外膝眼。臨床治療膝關節痛、厲節風等症。

(61)委中透合陽:患者俯臥位,兩腿伸直,由委中穴以15°角向合陽穴透刺,痠麻脹感可放射到足趾。臨床常用於治療腰背痛、角弓反張、肩背癰瘡、面板病等。

(62)血海透梁丘:由血海向梁丘透刺,此處痛感強,注意手法宜輕柔。臨床常用於面板病、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膝蓋冷痛等症。

(63)鶴頂透梁丘、陰市:患者屈膝正坐,由鶴頂穴向陰市穴透刺,痠麻脹感可放射至大腿根部。臨床用於治療癱瘓、膝關節痛、痿痺不仁、胃痛、腹痛、乳腫痛等症。

(64)秩邊透環跳:由秩邊穴以45°角向環跳穴透刺,觸電樣針感可放射到足趾和腹股溝部。臨床常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遺尿、半身不遂等症。

中醫針灸透穴針刺法

軀幹部

(65)肩井透天髎、曲垣:患者正坐兩臂下垂,由肩井穴向曲垣穴透刺,注意肩井穴不能深刺以防刺傷肺尖。臨床常用於治療偏頭痛、乳腺炎、胃病、頸項強痛、肩背痛、婦人難產等症。

(66)臑俞透肩貞:患者正坐兩臂下垂,由臑俞穴以15°角向肩貞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肩周炎、肩背痛等症。

(67)肩井透肩中俞:患者正坐兩臂下垂,由肩井穴向肩中俞穴透刺。臨床用於治療肩背痠痛、落枕、項強、偏頭痛等症。

(68)大椎透定喘、大杼:患者正坐低頭,由大椎穴以15°角向大杼穴透刺。臨床常用於治療流感、支氣管炎、哮喘、癲狂、失眠、背痛、發熱、瘧疾等症。

(69)大杼透風門、肺俞、厥陰俞:患者正坐低頭,由大杼穴低於15°角向厥陰俞透刺,觸電感可放射到兩脅,針後可拔火罐。臨床用於治療板筋痧、感冒、咳嗽、百日咳、五勞內傷、哮喘等症。

(70)心俞透督俞、膈俞:患者正坐低頭或俯臥,由心俞以15°角向膈俞透刺,注意針刺深度以防刺傷肺臟。臨床用於治療心胸煩悶、癲狂、心痛、腸鳴氣逆、噎嗝翻胃、喘息等症。

(71)肝俞透膽俞、脾俞、胃俞:患者俯臥位,由肝俞以15°角向胃俞透刺,不可深刺。臨床常用於治療胃脘痞悶、脅痛黃疸、膽小驚恐、脾胃虛弱、水腫鼓脹、小兒吐乳、夜盲症、目赤生翳等症。

(72)腎俞透氣海俞、大腸俞:由腎俞以45°角向大腸俞透刺,酸脹感可遍及腰部或放射至腿足。臨床常用於治療腰痛、扭傷、遺精、淋濁、崩漏、帶下、腎虛耳鳴、腹痛等症。

(73)膻中透玉堂、紫宮:患者仰臥,由膻中穴向紫宮穴平刺,觸電感可放射到雙乳。臨床常用於治療呃逆、哮喘、缺乳、噎嗝、胸痛等症。

(74)鳩尾透中脘:由鳩尾以15°角向中脘透刺,不可深刺以防刺傷肝臟。臨床常用於治療癲狂、羊癲風、氣喘、胃痛、脘腹痞悶、瘰癧等症。

(75)中脘透建裡、下脘:由中脘以45°角向下脘透刺,禁提插和大幅度捻轉,以防損傷腸胃。臨床常用於治療脘腹脹滿、急慢性腸胃炎、嘔吐、狂症、赤白痢等症。

(76)氣海透關元:由氣海以45°角向關元透刺,痠麻感可放射至會陰部,禁提插和大幅度捻轉手法。臨床常用於治療腹痛、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癥瘕積聚、遺尿、疝痛、諸虛百損、四肢厥冷等症。

2。 向心樣透刺法

向心樣穴位透刺法實質上是2個或多個穴位單向透刺的組合,即幾個單向穴位透刺同時向一個穴位透刺,如同時透刺印堂和魚腰、陽白和魚腰;透刺公孫和湧泉、陷谷和湧泉等。向心樣透刺可加強刺激作用,提高療效,臨床可靈活應用。

3。 放射狀透刺法

放射狀透刺法是由一點向周圍2個或多個單向穴位透刺的組合,如同時透刺顴髎和地倉、顴髎和頰車、顴髎和迎香等。施術時先向一組穴位單向透刺行針,達到一定的治療量後將針退至皮下,續針其他單向透刺穴位。該法可減少患者進針痛苦,且刺穴多、手法靈活、刺激量大、療效好,臨床可積極選用。

標簽: 臨床  透刺  治療  角向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