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

作者:由 林楓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5-05-01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長樂夜未央2016-02-16 19:02:07

這裡我理解樓主問的是統一王朝的封國而不是列國爭霸中的王者,這幾個王都是一字王,都是大國之封,從理論來說其實並無高低貴賤之分。

但是從傳統來說,蜀國在戰國列國中無足輕重,蜀地雖然經濟發達,但是一直被認為是偏遠封閉之地,封蜀王的話基本可以確定和太子無緣了。因此這幾個王中蜀王應該是地位最差的。

秦王魏王晉王齊王這幾個都是戰國大國之封都很尊貴,如果我來判斷這幾個王中最好是封晉王,歷史從晉王當皇帝的一堆,而秦王只有一個李世民的特例。

齊王魏王其實都不錯,但是如果是封王來說,這兩王歷史往往奪嫡之爭比較背,運氣不好,尤其是齊王,基本上是封了哪怕實力雄厚奪嫡之爭必然失敗的:

齊王李元吉這就不說了,最慘的是西晉的齊王司馬攸,本來是晉景帝司馬師的唯一兒子(過繼,但是司馬師無子,過繼目地顯然是傳位的)結果司馬師早逝。然後本來晉武帝病的要死,諸子又幼弱,賈充也擺出看形勢觀望的態度,結果晉武帝居然就沒死。真的是運氣背到家。還有西漢的齊襄王也是,拼死拼活被漢文帝撿了便宜。

總之,個人覺得,這幾個王從理論來說都是一字王無高低貴賤,但是從歷史和傳統來說,晉王最貴,魏王其次,齊王再其次,蜀王最差。

………………………………………………………………………………

補充如果是群雄逐鹿的話,蜀王就別想了,齊王機會比較少但是可能還有(高歡和蕭道成),最有戲的還是晉王和魏王以及秦王。另外,當皇帝的最好不要把國號用晉國,晉國無論春秋晉國還是東西晉都是以大族強大,內部矛盾重重,雖然強大但是君權不振禍起蕭牆為鮮明特色的。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李雷2016-03-24 11:39:56

用資料說話

根據統計,晉王最尊貴,

一來是看晉王出現的頻率(即便是單純的以漢族王朝來看也是如此)

二來是晉王稱帝的頻率

(順位繼承的話,僅次於太子的地位)

以下資料為本人依據百科整理,其中排除了世襲王,比如明朝的晉王和秦王世襲這種型別

結果如下

歷史上共出現了

29位晉王和15位秦王

。其中晉王稱帝數量為12(如果漢文帝算晉王的話,是13),秦王是5;如果統計漢族王朝(排除了少數民族立國的情況,比如安慶緒,比如李克用等)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

原始資料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

ps:漢文帝封為代王(晉北部),最後稱帝,漢初無晉王。

原因分析:

首先是歷史淵源

關於封王,親王以春秋戰國時期諸國為封號,後來發展為秦晉齊楚四個王。爭議最大的是秦王和晉王。

而瞭解歷史的都知道,相對於晉國,秦國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地位,都遠遜於晉國

歷史

:晉國建立於西周,是隨著周朝一起成立出現的;秦國建於東周,晚於晉國幾百年

創始人

:晉國的第一任國主是唐叔虞,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親兄弟,著名的桐葉封弟就是記載了這個事情;秦國的第一任國主秦襄公因為在烽火戲諸侯後,護送周平王東遷,然後賜予了諸侯國地位,而之前的秦國祖先(算是部落)秦非子是負責養馬的

地位:

晉國做過春秋五霸,秦國沒做過。

實力:

晉國存在的時候,秦國被壓制的根本沒有生存空間,只能向西發展,而三家分晉後,三分之一的晉國——-趙國依然可以抵擋秦國

成分:

晉國為西周皇族,周人居多,秦國最初只是附庸,遊牧民族居多

綜上,歷史上的晉國,要強於秦國。

此外,晉國代表著文,秦國代表著武,所以,再封王的時候,一定程度會考慮這個稱謂的意義。

ps:我是不務正業的典範,要是有如果,我一定要學歷史去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匿名使用者2017-08-13 15:52:51

其實裡面蜀王最差,秦晉齊都差不多,但由於某些歷史原因,晉王出皇帝最多,讓人誤以為晉王最尊貴。其實不然,因為封這些的都沒打算讓他做皇帝,皇帝應該是儲君,也就是太子。

封晉王的多半封地都在太原是軍事要地,秦王在關中,也是重要的地方,但可能這些秦王因為各種原因都不如晉王成氣候。關中大多數時候都在太子腳下,封了秦王也沒法幹事,太原是軍事重鎮,又相對遠離都城,辦事方便。

有些比如李存勖和司馬昭,他或者他父親本來就封晉,稱帝后自然是顯得晉王尊貴。唯一例外的是柴榮,這個就是名正言順繼位,但他養父的親兒子封的也不是秦晉齊,而是追封的,因為他養父稱帝前這些兒子都死了,可能因為禮制的原因沒法封秦晉齊這樣的,沒有對比,自然也沒法顯示這個晉王比較尊貴。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知乎使用者290sTB2019-01-01 13:52:16

一字王、二字王之區別,是從魏晉之後才出現的。因為那時候開始給王爵分等級,比如王、郡王、縣王之類的。實際上,剛開始王就是王,是不分等級的,比如淮南王、常山王,這些和齊王、楚王都是平起平坐的。

如果真要說有的王地位特殊,那恐怕有兩個原因:一是被封王的這個人本身就特殊,二是封地大,或者封地富庶。比如西漢初年的齊王劉肥,比如漢景帝時的梁王劉武,比如東平王劉蒼。而這些因素都是可變的。但也有規律,比如皇帝偏愛的,就會封好地。比如漢景帝寵愛劉非,所以封為廣陵王,食兩個郡。相反,因為不喜歡劉發,所以把他打發到長沙,“王卑溼貧國”。再比如漢武帝的兒子劉閎,因為是王夫人生的,所以被封為齊王,去了富庶的臨淄。這些情況很多。但總體而言,各個封王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等級上的差異。

發展到西晉,事情開始不一樣了。西晉時就開始搞什麼五等爵位制了,以王爵為例,不僅親王,還有郡王,甚至還有縣王。以此類推,公侯伯等爵位也都有國、郡、縣等等等級。因為古代的國大多是一個字的,比如齊、楚、燕、韓、趙、魏、秦,而郡大多是兩個字,所以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開始演變為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區別。

這之後,歷朝就開始考慮以國號的好壞來區分尊卑,比如春秋戰國時,秦、晉、齊、楚這些國家都是大國,所以一些皇帝在封王時會把這些比較好的大國封號封給那些比較受寵的王子或者宗親大臣。

還有,有些王朝封王時會出於某種考慮而對封王王號、封地有特別考慮。比如漢朝就沒有秦王,也沒有河南王之類的。一是因為秦地、河南都是政治中心,比如王夫人考慮把兒子封到洛陽,漢武帝明確拒絕,說洛陽是漢之大都,漢高祖以來就沒有封過王。二是漢朝時封王是有封地的,不僅僅是食邑。因此,雖然都是定都關中,隋朝、唐朝就有秦王,雖然只有很少。

秦王 晉王 魏王 蜀王 齊王 哪個更尊貴?是不是秦為尊?於朝陽2022-04-16 00:30:37

這個問題能打的只有秦王和晉王。但秦王在前期有點吃虧。

秦朝會封秦王嗎?不可能。。。它就是秦王變來的。

漢朝會封秦王嗎?也不可能。秦國是它滅的。它也是在秦地建立與秦國完全重疊的漢廷中央轄區,定都在秦都。是不叫秦王的秦王。當然,晉地的王這個時候也不叫晉王,叫代王,還出了漢文帝。

這些時期,王爵還是諸侯王,有封國。定都在秦地的王朝很難在秦地核心區劃出一個秦國再去封一個秦王。因為定都秦地的政權比較多,這是京畿。所以秦王這個爵號起初比較吃虧。

曹魏時,還沒有親王的概念,一字王和二字王差不多。開國的魏文帝時封諸王,以縣為國,魏明帝時改封諸侯王,以郡為國。魏明帝時封了第一個宗王性質的秦王,曹詢。

魏明帝親生兒子都早夭,後來就過繼了兩個養子,秦王曹詢和齊王曹芳。按說曹詢年長,秦王在宗室的地位是皇長子。如果魏明帝一直沒有親兒子,按理他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曹詢後來才13歲就死了,恐怕也是體弱多病身體不好,魏明帝臨死才立曹芳為繼承人。但這個算是秦朝以後的第一個秦王,皇長子。曹芳繼位後,秦王也是與曹芳最近的宗王。

但晉王作為宗王出現更晚。曹魏的那個晉王和曹操的魏王一樣,更類似於實權諸侯和權臣走個禪讓程式。司馬昭後來受封晉王。說是封的,其實和自立的沒什麼區別。司馬昭和司馬炎父子倆一共當晉王就一兩年的時間,是為改朝換代做準備。司馬昭、司馬炎、司馬睿,這三個西晉東晉的開國皇帝的那個晉王,它不是封賞性質的,應該和秦王嬴政、秦王苻堅那個性質類似。這類並非封賞皇權宗法體系下性質的宗王,而是自立性質的,我覺得不應該加入尊貴與否的討論。那是帝業,不是封王。

曹魏是虛封諸王。晉朝雖然諸侯王出鎮軍鎮,但並不就國。八王之亂是軍區叛亂,而不是諸侯國叛亂。所以嚴格來說,到晉朝雖然皇帝在開國前稱晉王,但仍然不是作為宗王出現,仍屬於逐鹿天下的自立勢力。

晉朝也有秦王。就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次子司馬柬這一支。開國皇長子為太子,皇次子為秦王。後來的秦王雖然是過繼的,但是襲了開國秦王的王爵。司馬炎的兩個兒子繼位後相繼發生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國土淪喪,國都被破,皇帝被殺,司馬炎的孫子,秦王司馬鄴被擁立為皇帝,但四年後也兵敗被殺。

十六國時期那些秦王,實際上是自立的,並不是宗王,也就談不上尊不尊。前秦皇帝付健的兒子苻柳曾被封晉王。這是第一個宗王性質的晉王。苻柳是苻健最喜愛的兒子。只不過前秦還是一個小國。苻堅奪位後,後來雖然統一北方,但自稱大秦天王,苻柳改稱晉公,造反被殺。

到了南北朝的時候,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追尊自己的叔叔拓跋翰為秦王,拓跋翰的兒子拓跋觚繼承了秦王。拓跋翰是代國上一任君主,道武帝的爺爺,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的第三子。長子作亂弒父殺了什翼犍後被殺,次子就是道武帝的父親,追諡的獻明皇帝,所以三子秦王是追諡的最長的王。

可由於這段歷史,極可能牽涉鮮卑胡人兒子死後父親納了兒媳的陋俗,是一筆糊塗賬,實際上秦王拓跋觚可能不是追諡的秦王拓跋翰的兒子。拓跋觚可能是道武帝的同母弟弟加叔叔,是他爺爺什翼鍵和他母親的孩子。。。總之秦王拓跋觚的血緣和道武帝應該是非常近的。。。道武帝的兒子,基本都是二字王。所以秦王差不多也能算上北魏的開國首藩。

北魏除了封秦王,還封京兆王。京兆就是長安,只不過長安是縣級區劃,京兆是郡級區劃。京兆王是個二字郡王不是一字親王。後來北魏還有一堆亂七八糟的分封的追封的羈糜的自立的各種秦王,太亂不說了。

北魏到第三代皇帝太武帝時期統一北方,這個時候太武帝給自己的兒子拓跋伏羅封了一個晉王。這是他所有兒子裡唯一的一字王。但晉王年輕就去世了,沒有兒子,這個王號沒有延續下去。

之前這段歷史,基本就屬於,在秦地關中建政的王朝不立秦王。而晉朝相反,五十年間就了三個晉王,但恰好是東西晉的開國三代,晉朝以這種先王后帝的方式進位。我覺得最根本的還是,這各時期仍然有諸侯封國的理念殘餘,秦地為京畿的朝代多,就不會封秦王。這個京畿優勢在封王時是劣勢。統計秦王數量多寡,就會忽略秦地王朝在實封理念盛行時期不封秦王這一點。而無論是宗王還是異姓王,晉王出現也都比較晚。這個時期,幾個作為宗王的秦王,在血緣上和皇帝的認可度上,基本上都可以視作是首藩的地位。

然後到了北朝末期,秦地中央立秦王這種迷之操作的事情就開始多了。

北周武帝時,長子太子,次子漢王,三子秦王。。。這個時候,秦王與秦地的概念,在虛封的發展下,似乎已經脫鉤。再者,北周的國號是周,而且明言制度要效法西周的那個周。也就是說北周將關中與長安視為周,所以秦與關中的地理概念也就進行了一定脫鉤。不曉得是不是北周皇帝刻意這樣給關中去秦化。北周以前,前秦與後秦是把關中定位為秦。為此還專門設立了歷史上僅有的咸陽郡。北周的秦王如果不是關中,應該是封在哪呢?隋朝給出了答案。

隋唐跟著北周,既然關中與秦的概念,已經不像前秦、後秦那樣捆綁,也就無所謂都封個秦王了。但晉王在隋朝開始走向巔峰。

隋朝開國,隋文帝,長子太子,次子晉王,三子秦王。。。秦王的首藩宗王地位,在周隋時被拉下來了。隋秦王楊俊總管秦州,可見周隋是把秦地的概念迴歸到隴西,也就是贏秦最早起家的隴原區域了。原來北周時秦王和關中地理概念脫鉤後,落在隴西了。晉王再奪太子位成功,自己的長子在他做太子時又一度襲封晉王,晉王的地位就迎來歷史上第一個尊貴波峰。

不過好景不長,楊廣把家業敗了,名聲臭了。搞的李淵不封晉王。唐朝開國,長子太子,次子秦王,三子齊王。。。

這一波,唐太宗這個秦王太能打,直接和秦朝開國的前那個秦王進入一個佇列。秦王含金量直接被拉滿。不過貞觀年間,李世民給嫡子李治封為晉王。這個晉王后來在奪儲風波之後,又當上皇帝。

秦王和晉王,在二百多年的唐朝這就又沒了。

五代十國,秦王是封的,不少還是追封的,跟著皇帝和政權走馬燈式的換。但因為五代中,第一代梁的大本營是開封,第二代唐的大本營是山西。五代是晚唐梁晉兩大軍閥爭鬥主導演變的局勢,所以開封做了首都,而晉地作為政治高地,也有兩個王號為晉的做了皇帝。晉王不是封的,是後唐李家自立或者後周柴榮因為具備軍中聲望實力而被選為繼承人的。晉王的含金量又被拉起來。

到了宋朝開國,沿襲五代拳頭大的稱帝之規律,側重兄終弟及。按金匱之盟,老大趙匡胤是皇帝,老二趙光義是晉王兼首都市長,老三趙廷美是齊王,後來二哥上臺後兼首都市長。親王兼首都市長,就是接班人。但趙二認為天下已定,要讓兒子接班,就逼死了弟弟趙廷美。也逼死了趙大僅有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

宋朝說起來有三個秦王。兩個是宗王,一個是異姓王。兩個宗王就是三弟趙廷美和趙匡胤次子趙德芳。但他們三個都是死後,在不同時期被追封為秦王。宋朝根本沒有活著得人被封秦王。按理說,兩個被追封為秦王的宗王,若不是趙光義毀約,應是皇位的第二順位繼承人。所以這個秦王尊不尊貴呢?不好說,畢竟是追封的,而且來回改。實際是宋朝沒有秦王。

趙光義以晉王之尊再次登極,則是晉王的又一個高峰。但宋朝以後,秦王就又翻轉了。畢竟幾個晉王登基,沒有嬴政與李世民兩個秦王的成就傳頌度高。秦地不再成為中樞,除了宋朝沒秦王,元明的秦王在封藩地位上都開始佔據優勢。

遼金的秦王、晉王都是一大把,非常亂,有分封的有追封的,我理不清了。。。少數民族時期制度建設粗糙。

到了元朝,秦王高大上起來。因為忽必烈作為宗王時的封地,就在西安。但當時蒙古帝國時期的蒙語王號已經不清楚,只是俗稱四王爺。但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對兒子分封時,就很講究漢地封建傳統了。

元朝開國的長子為太子,次子為安西王和秦王一府兩印,坐擁當時面積最大的陝西行省範圍。這個儼然是天下首藩。秦王與忽必烈當年得封地都是京兆。如果這樣倒推,忽必烈當年的王號等同於秦王。但後來繼承秦王安西王位的忽必烈的孫子,兵強馬壯又造反失敗被殺,關中從此轉為陝西行省。元朝的秦王消失了。

晉王也不差。元朝第二代皇帝的長子為晉王,但不是皇位繼承者。但元朝近100年,開國和末代兩個皇帝佔去70多年,中間20年10多個皇帝。。。元朝這個初代晉王的兒子,也一度當了幾年皇帝。。。到了元朝,晉王不能說是首藩,但晉王仍然還在出皇帝。其實晉王幾次出皇帝,包含漢朝的代王的話,都是繼承權鬥爭的結果。各支秦王其實也常參與爭皇權,但頻率似乎較晉王低,而且除了李世民太成功,其他的失敗率很高。。。

明朝開國,秦王延續了元朝的天下首藩地位。長子為太子,次子為秦王,三子為晉王。這個基本就是歷史最終配置了。秦王與晉王,就是最頂級的兩王。在明朝秦王為上,朱元璋甚至一度考慮遷都到秦地,差點了廢了秦王。但最終,是老四燕王得了位。畢竟燕地已經開始當首都了,基礎強。

總得來說,只論王爵出皇帝,是晉王更強。但皇帝對秦晉兩王號的偏好,一般是秦王強。晉王出現除了隋與宋,一般比秦王晚。隋朝秦王是隴西概念,而宋朝壓根沒有秦王。

其它如曹魏,西晉,北魏,唐,元,明,秦王都是開國定製時期的首藩定位。多是關中概念之秦王。

但是人們還是會常常忽略。秦漢十六國北朝隋唐,那些個皇帝,從地理上來講,他們本身都是秦王。

標簽: 秦王  晉王  皇帝  秦地  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