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作者:由 大白的淺度思考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8-09

關於明朝滅亡有很多個說法,比如清朝人說明朝亡於黨爭,明史記載明朝是毀在萬曆手上的,崇禎說明朝毀在了文臣手裡,也有人說孫傳庭死了,明朝就亡了的,也有的說魏忠賢不死,明朝就不會亡。但還有種聲音說,這明朝被一個女人給毀了,那就是萬曆的寵妃鄭貴妃。那麼我們先整個套路下,簡單介紹下這位鄭貴妃。

鄭貴妃名鄭妙瑾(雖然我是沒查到這名字的出處,但是度娘這麼告訴我的)。萬曆十年入宮,二年後得寵。萬曆十四年生了朱常洵。由於深得萬曆喜愛,且萬曆遲遲沒有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所以引起了朝臣們的猜疑,認為萬曆有立朱常洵的心思,鄭貴妃也被認為有意讓朱常洵成為太子。在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封為太子。萬曆三十一年有傳言說萬曆想換太子,萬曆四十二年朱常洵被迫就藩。之後鄭貴妃經歷了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於崇禎三年七月薨。人就是這麼個人,事就是這麼些事。

這鄭貴妃在歷史上的名聲很臭,被刻畫成是一個很具有野心,很有心機的這麼一個臉譜。畢竟嘛,萬曆雖然“罷工”三十多年,但天下不曾大亂,打仗也是輸贏都有的局面。崇禎更是個符合一切儒家形象的好皇帝。那這明朝滅亡的鍋總得有人背吧,這找來找去的就找到鄭貴妃的頭上了,誰讓她恃寵而驕呢,誰讓她想讓朱常洵當太子呢,誰讓她自己想當皇后呢?那麼這些究竟是不是事實呢?今天讓我們探究一番。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借用《長恨歌》裡的一句話作為這一PART的標題,其實鄭貴妃和唐代的楊貴妃的經歷有幾分相似。都是幼年入宮,深得恩寵。這鄭貴妃出身平民之家,十四入宮,被封為鄭淑嬪,同期的還有別名八個嬪妃,當時論顏值和綜合成績,鄭淑嬪排第二,之前還有一位周端嬪。一開始鄭淑嬪還沒有受到萬曆的寵愛,第二年八月,生了第一個女兒,雲和公主朱軒姝。萬曆十二年才被萬曆獨寵後宮。

我們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些什麼事,宮闈之事不好揣測。但從一些史料來看,這個鄭淑嬪真的是天真爛漫,敢愛敢恨,以可愛率真的性格俘獲了萬曆的心。鄭淑嬪有別於其他的嬪妃見著皇帝時那樣業業矜矜,更不會忸怩不安。她以自己的青春熱情去填補皇帝精神上的寂寞,她敢於挑逗和諷刺皇帝,可以用近似野蠻的公然抱住皇帝,摸他的腦袋,但同時又能聆聽皇帝的傾訴,替他排憂解愁。不到三年就把她由淑嬪升為德妃再升為貴妃。一個22歲,一個16歲,兩顆年輕的心就這樣撞出了火花。這一撞就是一輩子。多麼浪漫美好的愛情故事啊。

萬曆在臨終前立下遺詔立鄭貴妃為皇后,其用情之久,感情之深可見一斑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萬曆皇帝可以未卜先知?

鄭貴妃之所以被認為是亡國禍水,最主要的就是因為朱常洛和朱常洵的國本之爭。現在主流史學界的認識是萬曆寵愛鄭貴妃,想立朱常洵為太子。結果在一些剛正不阿的清流面前不得不立了自己不喜歡的朱常洛為太子。鄭貴妃不死心,想著法的想讓萬曆改立太子。

我們寫歷史的有一個東西很忌諱,就是我們應該只憑現有的史料去研究當時的情況,而不是去揣測當時人的心理活動。至少就目前的史料來看,很難說萬曆想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

我們來梳理下時間順序,萬曆十年八月,朱常洛出生。萬曆十四年正月,朱常洵出生,當時朱常洛虛歲五歲。在萬曆十四年,朱常洵出生之前朝堂上就議論紛紛,說萬曆想立鄭貴妃的孩子為太子。說什麼萬曆密誓要立朱常洵為太子的御書封緘在玉匣內,就由鄭貴妃保管著。反正這謠言是傳的有鼻子有眼。以至於當時首輔申時行上疏,要求趕緊立朱常洛為太子。

這作為臣子要求皇帝立太子這事,皇家向來是很忌諱,也很謹慎的。這理由我在之前寫明神宗的時候提到過,有興趣的可以往前翻翻。但是我們要注意到一點,就是要求立太子的時候朱常洛實際才四歲,萬曆做太子的時候也是六歲的事了。

萬曆以朱常洛年紀太小為由暫緩立儲之事,其實來也很正常

。而且,

當時朱常洵還未出生,天知道鄭貴妃肚子裡懷得是男的是女的

?所以流言傳出來說萬曆要立朱常洵為太子,怎麼想怎麼都不靠譜。到這裡為止萬曆和鄭貴妃想讓朱常洵為太子,真得是無稽之談。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心機深重,野心勃勃的鄭貴妃?

上一PART我們講到朝臣們在朱常洵出生前就吵吵嚷嚷要立朱常洛為太子。對於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未雨綢繆,這鄭貴妃生一個女孩還好,生一個男孩那這麻煩就大了,不如趁早先確定太子,好讓鄭貴妃死了這條心。

那麼在朱常洵出生後鄭貴妃有沒有動過讓朱常洵當太子的念頭呢?這個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也不好去杜撰些什麼。我們只能去看之後發生了些什麼,鄭貴妃有沒有去爭這個太子位。

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如果鄭貴妃有爭過太子這個行為的話,那應該就是以下三點了:妖書案、梃擊案和一個“拖”字訣。

關於妖書案和梃擊案我這裡就不詳述了,因為這兩個事件在史學界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不過我們只要知道

結果都是損害鄭貴妃的利益

就可以了。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至於這個“拖”字訣,是有必要認真分析下的。所謂的“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立太子的時間晚;二是朱常洵就藩的時間晚。我們先來看下立太子的時間。

前文提到過在朱常洵還未出生的時候,就有人跟萬曆提出要立朱常洛為太子。而萬曆拒絕的理由也是比較充分的。但之後萬曆又是以什麼樣的理由去推脫的呢?這些理由站不站得住腳?經不經得起推敲呢?

我這裡先引用兩段《明史紀事本末》第卷六十七里的內容:

“十八年春正月,朔上御毓德宮,召輔臣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王家屏於西室,以冊立東宮系宗社計請。上曰:“朕知之,朕無嫡子,長幼自有定序。鄭妃亦再三陳請,恐外間有疑,但長子猶弱,欲俟其壯大使出。”輔臣復請曰:“皇長子年已九齡,蒙養豫教,正在今日。”上頷之。時行等出,上遽令司禮監追止之,雲:“已令人宣皇子來,與先生一見。”輔臣還至宮門內,有頃,皇長子、皇三子俱至,引至御榻前,皇長子在御榻右,上手攜之,嚮明正立。輔臣等注視良久,因奏曰:“皇長子龍姿鳳表,岐嶷非凡,仰見皇上昌後之仁。”上欣然曰:“此祖宗德澤,聖母恩庇,朕何敢當。”輔臣奏:“皇長子春秋長,宜讀書。”且雲:“皇上正位東宮時,方六齡,即已讀書,皇長子讀書已晚矣。”上曰:“朕五歲即能讀書。”復指皇三子云:“是兒亦五歲,尚不能離乳母。”遂手引皇長子至膝前,撫摩歡惜。輔臣叩頭奏曰:“有此美玉,何不早加琢磨,使之成器?”上曰:“朕知之。”時行等叩頭出。

十月,吏部尚書朱、禮部尚書于慎行率群臣合疏請冊立東宮。上怒,下旨奪俸。輔臣申時行引疾乞休,王家屏居中調之,上意稍解。以鄭國泰請冊立疏示群臣,傳諭建儲之禮,當於明年傅立,群臣無復奏擾,如有復請,直 俞十五歲。”

“二十一年春正月,輔臣王錫爵歸省還朝,密疏請建東宮曰:“前者冊典垂行,而輒為小臣激聒所阻。皇上親發大信,定以二十一年舉行,於是群囂寂然。蓋皆知成命在上,有所恃而無虞也。倘春令過期,外廷之臣必曰:‘昔以激聒而改遲,今復何名而又緩?’伏乞降諭舉行,使盛美皆歸之獨斷,而天功無與於人謀。”上報雲:“朕雖有今春冊立之旨,昨讀《皇明祖訓》,立嫡不立庶。皇后年尚少,倘復有出,是二儲也。今將三皇子並封王,數年後皇后無出,再行冊立。”錫爵復疏曰:“昔漢明帝取宮人賈氏子,命馬皇后養之。唐玄宗取楊良媛子,命王皇后養之。宋真宗劉皇后取李宸妃之子為子。與其曠日遲久,待將來未定之天,孰若酌古準今,成目下兩全之美。臣謹遵諭,並擬傳帖二道以憑採擇。然尚望皇上三思臣言,俯從後議,以全恩義,服人心。”上竟出前諭。”

這裡簡單瞭解下原文中的內容,在萬曆十八年的時候,萬曆說立朱常洛為太子的事鄭貴妃也一直催著,她就怕外面的人疑她這疑她那的。不過長子確實身體不好,等他長大點再說吧。

並且當眾表達出對朱常洛的喜愛和對朱常洵的不滿

。你會不會覺得這話說反了吧,明明萬曆喜歡的是朱常洵,不喜歡朱常洛啊。可是明史中就是怎麼記載的,就這段歷史來說,我們不能去揣摩當時萬曆心裡是怎麼想的,是做給臣子們看,安撫他們,還是真心的誇讚朱常洛。這段史料裡,鄭貴妃的哥哥鄭國泰也在請求萬曆立朱常洛為太子。我們假設下,如果鄭貴妃想讓朱常洵當太子,應該會怎麼做呢?萬曆一直很自豪說自己五歲能讀書,可以看得出,萬曆很重視教育問題,那麼要想當太子,鄭貴妃就要像李太后一樣去教育朱常洵,不會像萬曆所說的,五歲了還離不開母親。所以

鄭貴妃究竟有沒有心立朱常洵為太子,這可不好說

我們接著看在萬曆二十一年的時候,萬曆三十一歲,王皇后三十歲,萬曆說:這皇后還年輕,還能生,所以現在先三王並封。等再過幾年,王皇后確實沒有孩子,再冊立太子。這個理由很正大光明的,三十歲對於以前的女人來說,確實是有點“老”了,但是還是有生育能力的啊。有人會說了啊,這萬曆不喜歡王皇后,不喜歡就不會去啪啪啪,不啪啪啪怎麼可能有子嗣,這分明是萬曆的一種拖延的藉口。那麼究竟是不是萬曆的藉口呢?我們看下萬曆和王皇后的關係。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萬曆二十四年三月,萬曆居住的乾清宮和王皇后居住的坤寧宮毀於“天火”,第二年六月又起“天火”,連前三殿都被焚燬。

萬曆夫妻兩人就一同搬入啟祥宮,這一住就是二十四年

。在萬曆二十六年乾清宮和萬曆三十三年坤寧宮重建好後,萬曆和王皇后也不願搬回各自的寬敞氣派的帝后居所,仍然堅持擠在小小的啟祥宮中同食共寢。一直到萬曆四十八年四月,57歲的王皇后病逝後,萬曆才搬回自己的乾清宮。萬曆自己說:“中宮乃聖母選擇,朕之元配。見今侍朕,同居一宮,就少有過失,豈不體悉優容?”

萬曆和王皇后住在一起二十四年,你能說萬曆當時說等幾年看看皇后有沒有子嗣僅僅是一種說辭?況且史料上也記載王皇后在生完皇長女榮昌公主之後,屢次流產。可見

王皇后沒有生皇子,這鍋萬曆不背

由此可見,

萬曆不冊立太子,確實是理由充分

,期間鄭貴妃也是怕眾多非議,曾勸過萬曆立朱常洛為太子。但朱常洛遲遲沒被冊立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萬歷希望三王並封和在萬曆二十六年出現的妖書案(萬曆三十年為妖書案第二階段),把鄭貴妃和萬曆不冊立太子的事緊緊的綁在了一起。

在別人眼裡,鄭貴妃就成為了在後面阻撓朱常洛登太子位的重要人物,至於鄭貴妃心裡的真實想法,這已經不重要了

梃擊案,鄭貴妃想奪太子位?

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冊立為太子。萬曆四十三年發生了刺殺太子的梃擊案,這是晚明時期三大案的第一個,是一個迷案,我們這裡不去分辨是非。只要記住,梃擊案一度把所有的線索都指向鄭貴妃,此案過後,使得鄭貴妃再無力爭奪太子之位。這裡不由得產生一個問題,這個鄭貴妃真的有手段,有這個能力去搶朱常洛手中的太子之位?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前文中提到了萬曆喜歡的是鄭貴妃的率真可愛,這種性格能有多重的心機,能使出什麼一層套一層的計謀手段?可能有些人覺得鄭貴妃只是在萬曆面前裝純真,裝可愛,為人其實深藏不露。這個說法可信嗎?我們看看鄭貴妃的“戰績”。

假設我們是鄭貴妃,那如果要讓朱常洵當太子,有幾種途徑可以走呢?第一:可定是要讓萬曆獨寵,只有獲得萬曆的支援,朱常洵才有可能當這個太子。第二:獲得李太后的歡心。第三:幹掉萬曆元配王皇后,自己當皇后,那麼朱常洵就是名正言順的嫡子。第四:把朱常洵送到皇后底下當養子,那麼朱常洵也就是嫡子的身份了。第五:幹掉朱常洛,那麼朱常洵就是長子的身份了。

從這幾條路徑我們看一下,鄭貴妃做到了哪些。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萬曆獨寵鄭貴妃其實沒有做到

,我們從萬曆後宮生育子女的時間上來看,雖然鄭貴妃生育了六個子女,但整個萬曆年間,其他嬪妃也是有生育的,所以可以看得出,萬曆確實是比較喜歡鄭貴妃的,但

獨寵這件事只是外人的胡亂猜疑,萬曆對其他嬪妃並沒有冷落

這裡有個史料,據《先拔志始》記載:

辛丑年,聖躬抱病甚篤,瞑眩逾時而醒,則所枕者,孝端手肱也,且面有戚容,淚痕猶溼。及偵鄭貴妃,則竊密有所指揮。然宮中事秘,外廷勿詳也。神廟由此蘊怒貴妃。

辛丑年也就是萬曆二十九年,萬曆病重,醒來的時候看見王皇后陪在身邊,而鄭貴妃在外面不知道在安排什麼事,萬曆就此大怒。僅僅如此就生鄭貴妃的氣,哪有一點寵妃的待遇啊。同年朱常洛被冊立為太子,是不是很值得玩味?

再說一件《先拔志始》記載的事:

神廟會與諸王子宴,各有小賜。光廟賜一玉碗,命貴妃代為收藏。至是突索所賜玉碗,年月已久,司帑者遺忘,屢索不應。既而索福王所賜,隨手而進。神廟震怒,遂升殿命抓宮人首來。祖制:升殿則宮眷俱不敢進參。神廟蓋以此難貴妃也。貴妃毀冠服,脫簪珥,蓬首跣足率諸宮人匍匐殿門外待罪,良久始解。明日,遂傳旨禮部:「速議冊立儀制來看。」光廟遂於是冬正東宮之位,移居迎禧宮。福、瑞、桂、惠四王同日受封,居儲秀、鹹福二宮。

你看,為了一個碗是不能第一時間拿出來,這鄭貴妃就要毀冠服,脫簪珥,蓬首跣足在門外面請罪,你要說萬曆獨寵,那這“獨寵”也混得太寒蟬了點吧。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所以鄭貴妃要萬曆獨寵是沒有做到的。

李太后一直是支援王恭妃的

,有史料記載有一次李太后問萬曆為什麼不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曆從小懼怕這個母親,這一點在之前寫萬曆的時候提到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一翻。所以當時萬曆嚇得口無遮攔說道:因為他是宮人的兒子。李太后一聽就怒了說:你別忘了,你也是宮人的兒子。具說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和這一次對話不無關係。

我們再看看李太后怎麼對鄭貴妃的。話說朱常洵一直沒去就藩,萬曆四十二年李太后就問鄭貴妃說:你兒子那麼大了啥還不去自己的藩地啊?鄭貴妃回答說:明年就是您老七十大壽呢,常洵留下來準備給您賀壽呢。李太后聽罷就說:我二兒子潞王就藩衛輝,問問他是不是能回來給我賀壽?就這樣,朱常洵不得以去了自己的封地。

這件事看起來很普通,老太太為了江山社稷,祖宗家法,讓朱常洵去封地再正常不過了,可是我們來做個比較,朱常洵就藩是28歲,他的弟弟朱常浩就藩是36歲,弟弟朱常潤就藩33歲等。這樣一看,

朱常洵就藩還算是早的,還是被李太后趕出門的

所以鄭貴妃並沒有得到李太后的歡心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那我們接著看,鄭貴妃能不能自己當皇后呢?事實顯而易見,不管是鄭貴妃不想對王皇后下毒手,還是沒機會下毒手,總之王皇后活得好好的,只比萬曆早走了幾個月。直到最後萬曆臨死前立了遺詔讓鄭貴妃當皇后,可是結果還是沒當成。

鄭貴妃是沒那種命當皇后了

那為什麼不把朱常洵給王皇后當養子呢?這恐怕是萬曆不願意了。之前在寫萬曆的時候說到,萬曆其實也沒想立朱常洵當這個太子,再加上王皇后又是支援朱常洛的。這裡我再說一段小故事,《慟餘雜記》中記載的立碎玉杯。說得是萬曆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玉杯,有一天找不到了,找了好久鄭貴妃才說可能是朱常洵拿去玩了。萬曆聽罷就怒了,把玉杯要回來當場摔碎。大家可不要以為這是萬曆脾氣暴躁的表現,這是萬曆在告訴朱常洵,朕的東西不是你想拿就能拿的,拿了不該拿的,就是個禍事。這事再往立儲方面去想想,是不是也很值得玩味?所以

這條暗度陳倉,借雞生蛋的路也是走不通的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那麼對於鄭貴妃來說只有最後一條路可以走了,那就是嫩死太子。你也別說,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巧,雖然我們不知道鄭貴妃究竟想不想幹掉太子,可是刺殺太子的人很配合的出現了。

其實梃擊案和之前的妖書案都是很反常的事,你看啊,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已經被冊立為太子了,第二年妖書案又蹦躂出來了。萬曆四十二年朱常洵就藩了,局勢已定,第二年梃擊案冒出來了。時間總是趕得那麼緊,那麼巧不由不讓人生疑。而且刺殺太子吧,不是用利器也得是用毒吧,可是兇手使用的兇器是一根梃棍,這是要刺殺太子呢,還是給太子捶捶背呢?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線索都指向鄭貴妃,(再次申明,我們只以史料為證,不去揣測其他的。)那麼這鄭貴妃的手段未免也太簡單粗暴,且漏洞百出了。所以

殺人這事,不合適鄭貴妃謀劃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

基於以上的種種,我們不難看出,鄭貴妃當初是真的率真,沒那麼多花花心思。但是畢竟深處深宮那麼多年,沒一些手段也不可能,但對於鄭貴妃來說,這些手段是簡單粗獷的,簡單的兜個圈子是有可能的,但是明眼人一看就能看懂,要是複雜點的算計,她是不行的。

鄭貴妃可能除了能邀寵外,其他的真的不行

。無論做什麼似乎總是被壓著一頭。而且對於萬曆的這份寵幸,不能不說也有外臣干涉萬曆立儲,從而激起萬曆的叛逆之心。

鄭貴妃只是一個被後世用來背鍋的可憐人。

敬請關注公眾號:大白的淺度思考

萬曆寵妃鄭貴妃,為何說是背了引起明亡的罪魁的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