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作者:由 金融街電訊青島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6-11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在悠久的歷史歲月裡,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從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文化發達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而中國青銅文化則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青銅器源遠流長、絢麗璀璨,有著永恆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當我們走進全國各地的歷史博物館,總會在古代文化的展覽室裡看到陳列著或多或少、大小不同、形式相異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多數是由地下發掘出來的,有的出自墓葬,有的出自遺址或窖藏,其中少數是傳世品。這些器物不僅是歷史的產物,更是體現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青銅器的產生、製作和使用,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奴隸社會是人類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主驅使工匠奴隸按照他們的需要,首先生產青銅禮器及鎮壓奴隸反抗和掠奪外族財富的武器,只有少部分用來製作農具或手工業工具。因此,地下出土的青銅禮器和武器比青銅農具多的多,青銅農具出土較少,體現出當時奴隸主寧願用笨重耐用而有容易製作的石器、木器、蚌器、骨器,供奴隸使用,也不願大量生產青銅農具,這就說明奴隸制的生產關係到了阻礙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而成為生產力發展桎梏時,就將被新的生產關係所替代,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原品簡介:

年代;西周時期 規格;高38。8cm

特徵;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稜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銅尊內膽底部發現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營建洛邑,建築陪都的重要歷史事件,極具史料價值,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更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東北郊的賈村。

高仿展示(黃氏):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文物銘文

:“唯王初壅,宅於成周。復稟(逢)王禮福,自(躬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銘文大意

: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王於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內容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治天下。武王滅商後則告祭於天,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周王賞賜何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訓誡勉勵的文告。對研究西周初年曆史提供了珍貴資料。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對於“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的,中國人肯定都想知道。關於“中國”的來歷,跟一個人和一個地方有著密切的關聯,這個人就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的周公,這個地方就是洛陽。

當年,周公輔佐武王滅商後,繼承武王之志營建洛邑,準備遷都於此。這位可算得上是通曉天下地理大勢的聖賢,在拿著日晷選址時,說了一句話:“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

而洛陽作為“天下之中”的觀念,也許並非始於周。可以說,商乃至更早就有了這樣的認識。洛陽地域內出現的夏、商都城遺址,皆距西周不遠,這不會是巧合。

還有一個更確切的史證是,“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銘文原文為“宅茲中國”。

何尊是一個很典型的酒銅器代表,“中國”兩字作為片語,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這是中國人應該記住的一件大事。青銅銘文,就是用青銅鑄造出的寶貴歷史,可以印證史籍或彌補史籍的不足。

何尊銘文是周代姓何的貴族因公受賞,做尊紀念祖先,以示榮耀。沒承想竟把這份榮耀也帶給了洛陽,為三千多年後的洛陽留下了一個直接的證據。周成王在他即為當政後的五年四月,就把都城從宗周(宗籍之地)的鎬京遷到了成周(成就之地)的洛陽,而原因就是洛陽是“中國”。

有此可知,“中國”這個名字最早的指代就是以洛陽為核心的河洛地區。後來中國的外延變大了,但解釋起“中國”,至少還要先提到洛陽,提到河洛地區。

中國的名字就是由洛陽而來的,這是洛陽的榮光!

“中國”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何尊出“中國” 洛陽送大名

首次出土

1963年6月,因陳堆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住,院子後面是個土崖。當年8月的一個雨後的上午,陳堆在後院發現下雨坍塌後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钁頭刨,結果就刨出了個銅器。第二年,陳堆夫婦從寶雞返回固原,臨走時將銅器交給陳湖保管。1965年,陳湖將其賣到了廢品收購站。

廢堆尋寶

1965年,寶雞市博物館幹部佟太放在市區玉泉廢品收購站看到一件高約40釐米的銅器,見其造型凝重雄奇,紋飾嚴謹而富有變化,感覺這應該是一件比較珍貴的文物,便向館長吳增昆彙報。吳增昆隨即讓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檢視,王永光趕至廢品收購站後,也斷定這是一件珍貴文物,便以收購站當初購入的價格30元將這尊高39釐米、口徑28。6釐米、重14。6公斤的銅器買回博物館。經考古人員確認,這是一尊西周早期時的青銅酒器,浮雕為“饕餮紋”。這尊銅器成了寶雞市博物館1958年成立後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

文物展出

1975年,饕餮銅尊因其造型圖案精美被選送至國家文物局,作為全國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國展出。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發現銘文並命名為“何尊”。

洛陽市青銅器研究院 洛陽鈺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標簽: 洛陽  銘文  青銅  青銅器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