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千古成語今日析--一夔已足

作者:由 抄噴學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8-10

抄噴學說:精闢!貴在精,不在多。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真正傑出的人才不比很多,有一位就足夠了。這句話實在,世間的英雄太多,老百姓淨跟著遭殃了。五百年而有王者興就不錯了,讓老百姓歇歇,休養生息一下,再多生些孩子供那些英雄們驅馳,為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象三國的大家都是英雄,老百姓還能安生?只能荒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更有東周,其中的戰國更是撕下溫情脈脈的面紗,你方唱罷我登場,熱熱鬧鬧的,但又多麼的孤寂,齊桓公死後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才入土為安。

夔是什麼東西呢?這就說來話長,神話傳說中有一種怪獸,叫夔,只有一條腿,一蹦一跳的,但自我感覺良好,很得意,還嘲笑象蚯蚓類的小蟲:我這麼大個子,只要一條腿就行,哪像你,那麼小,卻靠幾十條腿慢慢爬。碰巧在堯舜的時候,有個演奏樂器的大行家也是當時的樂官叫夔,只要他一個人,無論什麼場合,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吹拉彈唱任務。因為他它同名,古代的文字記錄不發達而且簡單,時間一長,人們傳來傳去,慢慢的就成了“夔一足”,真成了神話傳說,把這位樂官當成了一隻腳的怪物。

千古成語今日析--一夔已足

於是魯哀公問博學的孔子,此時孔子已經是六七十歲的人了,正是耳順和從心所欲的年齡,孔子就做了上述的解釋:是說象夔這樣傑出的樂官,有一位就足夠了,不是一條腿的問題。是人們慢慢流傳成這樣的了。

你看孔子的學問多麼的大,把這解釋的多麼圓滿。這就是人們說的神話儒學話問題,我在《神話學》裡也提到這個問題:儒學者(不是孔子,但可能是從孔子開的先例)把荒誕不經的神話強行人化。就像中國改造外來的文化一樣,把他們慢慢同化了,今天所謂的匈奴人到那裡去了呢?學者們考證,中國古代並沒有獅子,西方這個勞什子確是國人的最愛,可能是隨著佛教一起傳入中國的,比土生土長的老虎威風多了。這確是是一種文化的度量。

魯哀公恍然大悟,呂不韋的門客就說:對各種傳說應仔細考察辨別,不應該隨便輕信。

不但眼不見的不是事實,眼見的也不是事實,這一點孔子很有感觸:眼見者為虛,而況耳聞乎?當年在陳絕糧的孔子見顏回嘗粥,說了上面的話。這個顏回真會辯解,他是故意把灰弄到了鍋裡或根本就沒有灰,反正已吃到自己的肚子裡,沒有了證據,就像有人說服務員,你這裡怎麼有蒼蠅,服務員一下填到嘴裡,啥蒼蠅,是蔥花。

千古成語今日析--一夔已足

到底這夔是一足還是一個就足夠了,沒人能考證的出來,論理不應該有這樣的怪物,所以孔子在解釋“黃帝四面”時說: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計而耦,不約而成,此之謂四面也。

乖乖,前幾天聽一個老師講課,說道老百姓的順口溜:壘壘扒扒,弄倆花花,扒扒壘壘,弄倆美美。那也能促進經濟的增長呢?說的也是,沒有浪費,怎麼會有生產呢?我們才會理解經濟危機時為什麼把牛奶倒掉。

所以就會有溫室效應其實是養牛的結果,房價高是因為丈母孃,汙染最大的是腳踏車,而且這都是專家們考證出來的。看來夔應該長一萬條腳,讓孔子去解釋去。

所以好多東西可以有截然相反的兩種解釋,誰掂著刀子誰殺人吧,誰為誰說話,吃虧的還是老百姓。就像典當業一樣,不殺老百姓難道會去殺富人。所以大家都爭取不是老百姓,好少一些為民請命的笑話。

千古成語今日析--一夔已足

綵鳳知音,樂典後夔須九奏。

標簽: 孔子  老百姓  樂官  解釋  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