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山海經》記載帝堯時真的存在一場生化危機嗎?

作者:由 丨卿雲稷丨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6-29

《山海經》中記載的,上古時期是否真的存在生化危機呢?這引發我們思考。

今天要說的是《山海經》中關於【女丑】和【

】的故事。其中猰貐似乎曾被巫師團復活,疑似發生一場生化危機,將一個善良的天神變成了一個邪惡的吃人怪物。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山海經》中有四段記載。

第一個,在《山海經•海內西經》原文所述:“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

第二個,《山海經•海內西經》:“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

第三個,《山海經•海內西經》:“又北二百里,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第四個,《山海經•海內南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這裡講的是天神窫窳原本老實善良,貳負有個臣子名叫危,危與貳負一起合謀殺死了猰貐,天帝不忍心,就命巫師團以不死藥將其復活了,可沒想到,復活後,窫窳變成了一種性格兇殘,喜歡吃人類的怪物。

天帝於是把危拘禁在疏屬之山,給他的右腳戴上腳鐐,把他的雙手和頭髮反綁在一起,並捆綁在山中的大樹上,囚禁他的地方在開題國的西北邊。

這個神話故事,比較多的人認為,這是巫師團試驗藥物產生的一場生化危機。可是從《山海經》的記載發現,這個說法說不通,有幾個疑點。

首先,我們要解決幾個問題:

1、 猰貐到底是天神呢?還是一個信奉猰貐的部落呢?

2、 “猰貐之屍”的“屍”是什麼意思?

3、 “皆操不死藥以距之”的“距”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距之”?

4、 兩個“猰貐”為何描述不一樣?

根據《山海經》、《尚書》、《春秋命歷序》的其他的文字內容,可以推斷出“猰貐”是天神還是國家。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人曰鑿齒,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扞弓射黃蛇,名曰蜮人。”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國曰顓頊,生伯服,食黍。有鼬姓之國。”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人名曰張宏,在海上捕魚。海中有張宏之國,食魚,使四鳥。”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經•海內經》:“有國名曰賴丘。有犬戎國。有神,人面獸身,名曰犬戎。

《山海經•海外北經》:“拘纓之國在其東,一手把纓。”

《尚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

根據這部分材料,我們可以得出一些資訊,部落國家往往以人族部落首領或者天神的名字為命名,或者以某種特徵為部落氏族名稱。

《尚書》裡記載的羲和,明確指出“羲和”氏族是負責天文的,觀察日晷的變化,所以崇拜太陽。《山海經》中的“羲和生十日”,可以知道十日族就是羲和族的分支,也是崇拜太陽,圖騰可能就是金烏。“羲和”跟“共工”相似,共工是負責治理水患的氏族,而“羲和”是負責天文的氏族。

所以,像顓頊、祝融、共工、羲和、十日、鑿齒、犬戎等等,都既是人族首領或天神的名字,也是部落的名稱。就可以知道“猰貐”也一樣,既是首領的名字,也是部落的名稱。還有一種可能性,猰貐是該部落的圖騰神靈。

第二疑問點:“猰貐之屍”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果直接翻譯成猰貐的屍體是不對的,根據《說文釋義》可以知道,“屍”除了現在解釋為屍體外,還有另外一種意思,指的是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這個人可能是首領的直系血親。

這涉及一種祭祀儀式,古代的神靈分兩種,一種是自然神,稱為天神,如雷電為雷神;一種是人族聖賢死後成神,稱為人神。中國信奉的神明,從矇昧時期的自然天神逐漸轉變成人神,然後成為今天的祭拜宗廟祖宗。

所以,祭祀儀式中,是首領直系血親,巫師是負責祭祀儀式和與人族神靈溝通,比如占卜是其中一種。根據出土的文獻資料,夏商周時期就有對這種的祭祀有詳細描述,比如商朝、周朝的祭祀,先王去世後成神,靈魂不滅,以先王的長孫當“屍”代替先王接受祭祀,先王的兒子為祭。直到現代有所改變,現在的祭拜,不以直系血親為【屍】來受祭,而是以【先祖 宗廟裡的雕像、畫像、牌位】來接受祭祀。

所以,“猰貐之屍”指的是由猰貐的直系血親代替猰貐受祭的人,“女丑之屍”也同樣是指由女丑的直系血親代替女丑受祭的人。

第三個疑點,根據神話故事的描述,天帝命巫師救了天神“猰貐”,結果沒救成,反而變成一個吃人的怪物,一場生化危機實驗悄然產生。但是文中描述巫師們 “皆操不死藥以距之”中的“距”並不是“救”的意思。

根據查詢的資料解釋,“夾”是圍繞、包圍的意思,“距”是通假字,通“拒”,是拒絕的意思,也就是說,所有的巫師都圍在代替猰貐受祭的那個人旁邊,拒絕拿不死藥幫他。

如果翻譯成巫師們夾著猰貐的屍體,用不死藥救猰貐的屍體,那就是明顯是錯的,屬於強行解釋。

所以,可以證明,天神猰貐被巫師們用不死藥救了以後變成吃人怪物的說法不成立。這場所謂生化危機不存在。

但巫師為什麼要拒絕救人呢?為什麼句末特別標明“猰貐者,二負所殺”?

我們從多個神話故事中可以看出,前期的猰貐是好的,到了後期帝堯時期已經是危害百姓的猰貐,愛吃人,被大羿殺了。

一種猜測是:最後這句話表明求藥的這個“猰貐之屍”是人首蛇身的天神猰貐的直系後人,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應該還有另外一個“猰貐”,這個猰貐是邪惡的,愛吃人。而天神猰貐被殺了,巫師們因為某種原因而拒絕救天神猰貐。

另一種猜測是:巫師們之所以拒絕拿不死藥,是因為“猰貐之屍”是“代表邪惡的猰貐受祭的人”,不是真正的猰貐,表示真正善良的猰貐已經被殺了,拒絕幫“猰貐之屍”。

我們知道天神猰貐是人首蛇身,而吃人的邪惡猰貐是“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兩者模樣完全不一樣,再怎麼生化危機也不可能完全變樣。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可能有人陷害了猰貐部落的天神猰貐,利用二負部落的首領二負和他的臣子天神危,殺害了猰貐部落的首領猰貐;而巫師們居然拒絕救一個善良的天神,那就說明期間發生的一些對天神猰貐不利的事情,導致天神猰貐被殺,巫師團也不願救。

【二負部落(國)在春秋時期被楚國滅了】

從此,新的猰貐部落首領猰貐喜歡將活人殺了祭神。到了帝堯時期,猰貐部落危害百姓,和十日族一起作亂,被帝堯派大羿剿滅了。

根據史料記載,帝嚳去世,帝摯作為帝嚳的長子繼任了帝位,帝摯的異母弟弟堯被封為唐侯。

據史書記載,“德配天地,不私公位,謂之曰帝”,所以帝摯執政的時候,天下發生嚴重的旱災,古人認為天降災難,是帝德弱的表現,是對帝的不滿而懲罰,因此帝要退位讓賢,於是天下諸侯部落紛紛想要爭帝位。

此時,為了解決旱災的問題,聽說有個生活在東海里的大神通者——女丑,於是身穿青衣的女巫師扮演“女丑之屍”,想要跟女丑溝通,祈求降雨。

一旦求雨成功,可以解決旱災,也說明天命還在,其他人就無法爭帝位,於是,十日族首先起兵干預這次求雨,將扮演“女丑之屍”的女性,活活燒死(或曬死)在山上,其他的部落,如猰貐部落、鑿齒部落、九嬰部落、大風部落、封豨部落、修蛇部落也紛紛作亂。

《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淮南子·本經訓》載:“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這時的唐堯一邊帶領各個部落一起戰勝旱災,一邊命羿去平亂。最終羿殺了九個日族部落,還剩一個日族部落被夸父部落驅逐追趕,最後透過隅谷(即虞淵),潛入水中逃走。

這就形成後世的“大羿射日”和“夸父逐日”的故事。所以世人尊稱“羿”為“大羿”,(後世中禹因為治水有功,造福百姓,也同樣被尊稱為“大禹”),而唐堯帶領各部落戰勝旱災,也平定了叛亂,因此也被各個部落推舉為帝,唐堯的異母哥哥帝摯退位,唐堯繼任帝位,是為“帝堯”。

所以,這次巫師團與天神猰貐之間發生的事情,不能解釋為巫師團拿不死藥把人體當實驗,從而產生生化危機。相反,這次事件的描述應該為猰貐部落內部爭奪權力的轉變,【新任猰貐部落首領祭祀手段比較血腥】,導致後期參與十日族的叛亂有關。

《山海經》記載的,多數為帝嚳(亦稱姬夋)至夏後朝桀期間的事件,據傳《山海經》初稿為【益】所作,【伯】為【益】爵位,(禹也曾為【伯】),【益】亦稱為【伯益】。【伯益】曾為帝舜時期擔任【虞官】,掌管山川草木鳥獸,且《御覽》有記載帝舜時期,西王母來朝,曾賜【伯益】地圖,後來伯益陪同大禹一起走遍各大山川各地治水患,被帝禹選為帝位繼承人,後被【啟】武力奪取帝位,從此天下從“公天下”變“家天下”。帝者,德配天地,不私公位。【啟】自知自己未有大德,亦貪公位,因此不敢稱為【帝】,被後世之人稱為夏王啟。

我是天鏽大帝,感謝你們的支援。

標簽: 部落  山海經  天神  巫師  女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