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作者:由 小陳茶事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9-03-25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人到中年後的王摩詰,寫下的詩,舒朗豁達的況味多了幾分。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閉目想象,能聯想到白雲回望和,青靄入看無的畫卷,詩中自有山水,禪味悠遠。

時人有評論,王維之意,在於無言之境,不可說之味,不知者以為淡易。

殊不知,此中自有真意。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就如喝茶品茶,好茶,自然是要清潤的,綿柔的,淳和的,舒適的。

這般清茶飲下,方能體味到盧仝茶詩裡面,一碗吻喉潤的妙味。

若都像劉姥姥似的喝茶,熬濃些更好,那真如牛嚼牡丹,哪裡能品出什麼好與壞?

那麼,問題來了。

沖泡白茶,到底是要快出水,還是悶泡,哪個更能完整體現白茶品質呢?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2》

何為悶泡?何為快出水?

悶泡與快出水,均指的是泡茶的手法。

悶泡,顧名思義,指的是泡茶的時候,注水完成後,蓋上蓋子,久久不倒出茶湯,讓茶在密閉的環境下,與水長時間進行接觸。

快出水,指的是泡茶時,注水結束後,調整好蓋碗開口大小,快速徹底的將茶湯傾倒出來。

沖泡白茶,尤為是沖泡內質豐富的好茶,村姑陳向來提倡的是用快出水的泡茶手法。

蓋碗泡白茶時,注入沸水後,旋即調整好蓋碗開口,快速徹底的將茶湯徹底瀝乾,傾倒入公道杯中。

注水完畢後,快速出湯,時間控制在五秒左右為宜。

一泡白茶,尤為是在前幾衝時,出湯速度一定要快,方才不會悶泡出苦澀的滋味。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若在前期沖泡時,出湯速度過慢,白茶中的內質物,提前過多釋放,不僅是對茶味的浪費,還會使得茶湯泡得過重過重。

湯水裡,茶多酚和咖啡鹼過多釋放,打破了湯水滋味的平衡,會變得苦澀不堪。

內質豐富的好茶,在沖泡前五六沖,是都可以用快出水的泡茶手法,讓內質物有規律的徐徐釋放。

等到泡到最後,茶味淡了,再根據個人喝茶口味和茶湯顏色變化,適當的延緩出湯時間。

沖泡白茶,快出水,能讓內質物有規律,有節奏的進行釋放,得出清潤得宜的滋味。

快出水之下,一沖沖慢慢的泡茶,陪一泡白茶走過細水長流,更能看出其真滋味!

畢竟,日久天長,方能見人心!

沖泡白茶,快出水更能檢驗白茶的品質。

悶泡,好白茶之殤!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3》

需要悶泡才有味道的茶,是庸茶!

沖泡好白茶,要想得出好滋味,快出水是關鍵。

這個話題,此前的文章裡,提到了無數遍。

每每提到這個話題,會有不少悶泡黨蜂擁而至。

有疑惑不解的,“泡茶要快出水,可我的茶,不悶泡根本沒味啊?”

有不屑質疑的,“五秒快出水能泡出什麼味,泡茶就是要悶一悶更好喝!”

有旁觀吃瓜的,“那到底要怎麼泡,我就喜歡泡濃一點兒的,更有味,喝著有勁。”

看著這大批的留言,腦海裡一直浮現這樣的畫面,劉姥姥在大口喝茶過後,耿直的說,“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得濃些更好。”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泡茶喜歡悶泡?認為茶必須悶泡著喝,才有味道?

原因很簡單,他們喝到的茶,品質大都不太好。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在市場上,好白茶蹤影難覓,而劣質的白茶行遍天下。

不少人買到了這些劣質的白茶,內質物寡淡,不悶泡,喝著根本沒味。

囿於經驗認知的侷限,自然而來,他們就得出了這樣的認知,泡白茶,要悶著喝,味道更好。

就像井裡的青蛙,想當然的以為,外面的世界,就井口那般大。

抱著這樣的想法,遇到品質好的白茶時,一以貫之的用悶泡式泡茶,茶味又苦又澀,白白錯過了冤枉了好茶!

不曾想,需要悶泡才能出滋味的白茶,是庸茶,是劣茶。

響鼓不用重錘敲,好茶不必悶著泡!

品質好的白茶,內質豐厚,就像條浸滿水的溼毛巾,輕輕一擰,便能擰出水。

茶只消與水稍稍接觸,內質物便磅礴而發,得出清甘鮮活的曼妙風采。

而劣質的白茶,內質物寡淡,需要費勁力氣,才能擰出一絲兩絲水,喝起來有味道。

而這樣“有味道”成為了悶泡派茶友區分茶葉好壞的標準,其餘的,香、甘、清、活全然不顧。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真是令人嗟嘆!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4》

悶泡,不適用於日常品茶!

在日常喝茶過程中,悶泡,並非適合日常泡茶喝茶所用。

看到這,不少茶友就會有疑惑,泡茶不適合悶泡,為什麼那些專業的評茶賽裡,都是用悶泡法泡茶呢?

在此,先來區分兩個概念,品茶和評茶,目的出發點,是全然不同的。

日常喝茶品茶,是為了感受一款茶的曼妙風采,在泡茶時自然需要展現出其最佳的風采。

而在評茶這樣的特殊場合中,出發點在於,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一款茶暴露缺點,區分好壞。

是以,用到了悶泡式的泡茶方法,在一堆悶泡得又苦又澀的茶湯裡,找出表現最佳的,進行頒發桂冠。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這樣的做法,類似於從矮個裡,快速選出高個子。

悶泡,是基於特定的場合需求。

在日常喝茶過程中,悶泡式品茶,無疑是給自己的味蕾找虐!

白茶簡單清飲為上,一杯清潤的茶湯裡,藏著許多不可言說的曼妙體驗。

此中真意,須得茶友親自泡茶喝茶過後,方能體會。

單就日常喝茶來說,茶味以不濃不淡為宜,不僅能體會茶湯的真滋味,更為符合健康飲茶的理念。

長期飲用過濃,過重,過釅的茶,不利於人體健康!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5》

快出水比悶泡,更為公允的得出白茶品質!

相比於悶泡,快出水,恰似細水長流。

品味一杯好白茶,須得用快出水的泡茶方式。

品茶入門知識中,一大要點,在於理解“濃非厚,淡非薄”。

一杯茶湯,滋味的濃淡,是由投茶量和泡茶時間決定的。

而湯水的單薄和厚實區分,則是內質實力最為核心的PK。

要想得出清甘鮮活,湯水醇厚,喝著有內容物的好白茶,離不開先天的好產區,好工藝,以及儲存過程中的悉心照料。

劣質平庸的白茶,要麼是先天產地不行,要麼是製茶工藝出了差池,要麼是儲存過程中出現了失誤,使其核心內在,與好茶遠遠的拉開了距離。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在快出水,沖泡得當的情況下,好白茶能一泡有一泡泡出舒適的茶味,香氣口感滋味俱佳。

而劣質的白茶,快出水根本沒味,悶泡下能得出些許茶味,內質上根本無法和好茶比擬。

沖泡白茶,要用快出水,更能得出好滋味,悶泡是好白茶之殤!

曾有茶友疑惑不解,好白茶不能悶,是不是太過片面了,畢竟還有的茶煮著比較好喝?

這樣的想法,是對悶泡和煮茶的誤解。

白茶不能悶泡,卻能煮著喝,這兩種是不一樣的概念。

與泡茶不同,煮茶的過程中,水溫是不斷往上走的。

在沸煮的過程中,能逼發不少白茶的深層內質物,如果膠物和茶多糖等,使得煮出來的茶湯,溫柔又有綿勁,醇美無比。

悶泡,注水完成後,蓋上杯蓋,久久不倒出茶湯,茶與水長時間接觸的過程中,水溫不斷的往下走,茶多酚、咖啡鹼過量釋放,茶味自然苦澀不已。

悶泡和快出水,哪個更容易知道白茶品質?

《5》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出水,更能得出白茶的真滋味!

需要悶泡才能得出滋味的白茶,內質過於平庸。

奼紫嫣紅看遍,方知春。

人,只有嘗過真正的好茶,才會相信,世間真的有如此的好茶存在。

心中對茶葉品質好壞判定的那把秤,方才更準確!

萬水千山看遍,始知平淡為真。

行到水窮,坐看雲起,天朗氣清,一片和氣!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宣告: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標簽: 白茶  悶泡  泡茶  出水  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