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腫瘤名方——烏梅丸!

作者:由 年青保大講堂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5-20

導讀:

醫聖張仲景的一部《傷寒論》,在中醫學史上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不僅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更有張仲景自己的臨床經驗,理法方藥,面面俱到,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財富。說起方藥,便不得不說一說出自該書的烏梅丸了,想知道烏梅丸的“底細”?不妨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咯!

皆雲烏梅丸驅蛔治久利,亦從之。而有些醫家卻言烏梅丸為厥陰篇主方,其意多年不解,後對此下了番功夫,漸有所悟,應用亦有拓寬。

烏梅丸的理解

《傷寒論》《金匱要略》關於烏梅丸的記述

《傷寒論》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髒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髒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金匱要略》:“蛔厥者,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髒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蚘厥者,烏梅丸主之。”

烏梅丸組成、製法及服法:

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川椒四兩(去汗),桂枝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夜,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從上述經文中,可提出一系列問題。

1。髒厥與蛔厥的關係

傳統觀點認為,髒厥與蛔厥是病機不同的兩個並立的病名。髒厥是獨陰無陽的髒寒證,而蛔厥是寒熱錯雜證。其理由是髒厥的臨床表現為

“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髒厥。”此顯系但寒無熱之陽衰證。

蛔厥是寒熱錯雜證,理由是蛔厥者煩,煩從火、從熱,故蛔厥屬寒熱錯雜證。烏梅丸是寒熱並用之方,故烏梅丸治蛔厥,而不治髒厥。所以後世將烏梅丸侷限於治蛔厥及久利,而把“烏梅丸為厥陰篇之主方”這一重要論斷湮沒了。我們認為髒厥與蛔厥,雖病名不同,然病機一也。髒厥是獨陰無陽,本質為髒寒無疑;蛔厥,仲景亦言“此為髒寒”。二者既然皆為髒寒,病機是相同的,也就沒有本質的差別。

髒厥言其病名,髒寒乃其病機。髒厥與蛔厥的不同,就在於是否吐蚘。

在髒寒的基礎上,有吐蚘一症者,曰蛔厥;無吐蚘者,曰髒厥。

2。寒熱錯雜形成的機理

肝為剛髒,內寄相火,心包亦有相火。相火者,輔君火以行事,隨君火以遊行全身。

當肝寒時,陽氣餒弱,肝失升發、舒達之性,則肝氣鬱。

當然,這種肝鬱,是因陽氣餒弱而鬱,自不同於情志不遂而肝氣鬱結者,此為實,彼為虛。既然陽氣虛餒而肝鬱,則肝中相火也不能隨君遊行於周身,亦為鬱,相火鬱則化熱。這就是在陽氣虛餒的髒寒基礎上,又有相火內鬱化熱,因而形成了寒熱錯雜徵,正如

尤在涇所云:“積陰之下,必有伏陽。”

治療這種寒熱錯雜證,因其前提是厥陰髒寒,所以烏梅丸中以五味熱藥溫肝陽,人參益肝氣,烏梅、當歸補肝體;連、柏清其相火內鬱之熱,形成補肝且調理寒熱之方。蛔厥可在髒寒的基礎上形成寒熱錯雜徵,髒厥就不能在髒寒的基礎上形成寒熱錯雜證嗎?當然亦可,故亦應以烏梅丸主之。前雲髒寒是獨陰無陽證,不應有熱。獨陰無陽,是言厥陰髒寒的病機。厥陰之髒寒,自不同於少陰之髒寒。腎為人身陽氣之根,而其他臟腑的陽氣,乃陽氣之枝杈。若獨陰無陽,必腎陽已亡,根本已離,此為亡陽證,當用四逆湯回陽。若腎陽未亡,僅某一臟腑的陽氣衰,猶枝杈陽衰,根本未竭,未至亡陽。所以肝的髒寒,與腎亡陽的髒寒是不同的,不應混淆。既然陽未亡,則餒弱之陽必鬱而化熱,同樣形成寒熱錯雜。所以,蛔厥有寒熱錯雜,而髒厥同樣寒熱錯雜。故二者本質相同,皆當以烏梅丸主之。據此可知,

烏梅丸不僅治吐蛔之蛔厥,亦治髒厥,故稱烏梅丸為厥陰病之主方。

3。厥陰病,為何易出現陽氣餒弱之髒寒證?

這是由厥陰的生理特點所決定的。肝主春,肝為陰盡陽生之髒,寒乍盡,陽始生,猶春之寒乍盡,陽始萌。

陽氣雖萌而未盛,乃少陽、弱陽。

若春寒料峭,則春之陽氣被戕而不升,生機蕭索;若人將養失宜,或寒涼尅伐,或藥物損傷,皆可戕傷肝始萌之陽而形成肝寒。肝寒,則相火內鬱,於是形成寒熱錯雜。

4。厥陰篇的實質

俗皆謂厥陰篇駁雜,實則井然有序。厥陰病的本質是肝陽虛,導致寒熱錯雜。

肝中之陽,乃春生少陽之氣,始萌未盛,故易受戕伐而肝陽餒弱,形成髒寒。然又內寄相火,相火鬱而化熱,於是形成寒熱錯雜之證。

厥陰篇提綱證,即明確指出厥陰病寒熱錯雜的本質。

曰:“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此提綱證,即是寒熱錯雜。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三症,乃相火內鬱而上衝所致;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則為髒寒之徵,此即寒熱錯雜。既為寒熱錯雜,則有寒化與熱化兩途,所以,厥陰篇中通篇皆是圍繞寒熱進退之演變而展開闡述。如何判斷其寒熱進退?仲景提出四點主要指徵:

(1)厥熱之勝復:

厥陰篇從326~381條,共56條。326~329條論厥陰提綱證及欲愈的脈、時、證。330~357條以手足厥幾日及熱幾日,判斷寒熱之進退、轉化。若但厥不熱,則為獨陰絕陽之死證;若但熱不厥,乃病從熱化。其中,瓜蒂散、茯苓甘草湯、麻黃升麻湯等,乃厥陰篇肢厥之鑑別條文。

(2)下利:

358~375為以下利為指徵,判斷厥陰病之寒熱勝復。熱化者便膿血,主以白頭翁湯;熱入陽明下利譫語者,大承氣湯;寒化者,陽虛下利清谷,主以通脈四逆湯。

(3)嘔噦

:376~381條以嘔噦判斷寒熱之進退。359條為寒熱錯雜之嘔,主以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寒化而嘔者四逆湯、吳茱萸湯;陽復而髒病移腑者,小柴胡湯主之。

(4)以脈之陰陽判斷寒熱之進退,散見於全篇。

其他如咽痛、飲食、煩躁、汗出等,亦皆用以判斷寒熱之進退。由此可見,厥陰篇的實質是在髒寒的基礎上,形成寒熱錯雜證。既然寒熱錯雜,就有寒化熱化兩途,因而厥陰病全篇,皆是以不同指徵,從不同角度,判斷寒熱之進退,井然有序。

5。烏梅丸的方義

俗皆以烏梅丸僅治蛔厥,所以在解釋烏梅丸方義時,皆奔蛔蟲而來,曰蛔“得酸而安,得辛則伏,得苦而下”。此解失去了烏梅丸的真諦。

厥陰篇的本質是因肝陽虛而形成寒熱錯雜證,治之亦應在溫肝的基礎上調其寒熱,寒熱並用,燮理陰陽。

所以烏梅丸中以附子、乾薑、川椒、桂枝、細辛五味熱藥以溫陽,益肝之用;人參益肝氣,烏梅、當歸補肝之體;連、柏瀉其相火內鬱之熱,遂形成在補肝為主的基礎上,寒熱並調之方。烏梅丸實由數方組成。蜀椒、乾薑、人參乃大建中之主藥,大建中髒之陽;附子、乾薑乃四逆湯之主藥,功能回陽救逆;肝腎乃相生關係,子寒未有母不寒者,故方含四逆,亦虛則補其母;當歸、桂枝、細辛乃當歸四逆湯主藥,因肝陽虛,陽運痺阻而肢厥,以當歸四逆湯通陽;芩、連、參、姜、附,寓瀉心之意,調其寒熱,復中州斡旋之功、升降之職。烏梅丸集數方之功畢於一身,具多種功效,共襄扶陽調寒熱,使陰陽臻於和平,故應用廣泛。若囿於驅蛔、下利,乃小視其用耳。

因厥陰病的實質是寒熱錯雜,其演變有寒化熱化兩途,所以厥陰全篇都是討論寒熱轉化問題。

寒熱錯雜者,有寒熱多少之別,故有烏梅丸、麻黃升麻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寒化者,有輕重之殊,方有當歸四逆湯、吳茱萸湯、四逆湯等;熱化有白虎、承氣、白頭翁湯、梔子豉湯等。

烏梅丸的應用

厥陰病的實質是肝陽餒弱,形成寒熱錯雜之證,肝陽餒弱,則肝用不及,失其升發、疏洩、條達之性,因而產生廣泛的病證。

(一)肝的疏洩功能,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1.人的生長壯老已整個生命過程,皆賴肝之春生少陽之氣的升發疏洩。

猶自然界,只有春之陽氣升發,才有夏長、秋收、冬藏。無此陽,則生機蕭索,生命過程必將停止、終結。

2.調暢全身之氣機。

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升降息,則氣立孤絕;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周身氣機之調暢,皆賴肝之升發疏洩。百病皆生於鬱,實由肝鬱而發。肝陽虛,肝即鬱,木鬱而導致五鬱。當然,五鬱有虛實之分。

3.人身血的執行、津液的輸布代謝、精的排洩、月經來潮、濁物排洩等,皆賴肝的升發疏洩。4.木能疏土

,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膽汁的生成與排洩。

5.調暢情志

。肝藏魂,肝主謀慮,膽主決斷,肝與人之情志緊密相關。

6.肝藏血

,調節周身之血量及血的循行。

7.肝與膽相表裡

,肝主筋、爪,開竅於目,在液為淚。

8.肝經所循行及絡屬各部位的病變。9.奇經八脈皆附隸肝腎

,故奇經病多與肝相關。

10.肝為罷極之本。肝具廣泛功能,故肝失舒啟、敷和之性,則必然影響上述各項功能,產生廣泛病變。

而厥陰篇中只限於肝陽餒弱而產生的寒熱錯雜之病變,實為肝病的一小部分,並非肝病之全部。如肝熱生風,內竄心包,下汲腎水,入營入血及真陰耗竭等,皆未論及。溫病補其不足,實為仲景之功臣。凡肝陽餒弱寒熱錯雜而產生的上述各項功能失常,皆可用烏梅丸為主治之,因而大大擴充套件了烏梅丸的應用範圍。

(二)烏梅丸的應用指徵1.脈弦按之減,此即肝餒弱之脈

。弦脈亦可兼濡、緩、滑、數、細等,只要弦而按之無力,統為肝之陽氣餒弱之脈。

2.症見由肝陽虛所引發的症狀,只要有一二症即可

兩條具備,即可用烏梅丸加減治之。

臨床應用經驗

烏梅丸是治厥陰病的主方,寒熱並用,是治久利的不二選擇。

在腫瘤臨床碰到的腹瀉我基本上是以烏梅丸取效。有個女兒為其母肺癌求治,主要是在某醫院住院1年左右,每晝夜十幾次腹瀉最為醫患頭痛。我說只要你讓她住到我科,保證一週內止瀉。結果,患者服藥後一週未大便,腸胃空虛已久故也。我之所以一反常態,出此狂言,是因為我對烏梅丸太瞭解了。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黃金昶教授用烏梅丸治療胰腺體尾部位腫瘤或晚期胰腺癌或胰腺癌疼痛者,或根據脈,或根據部位。

治療胰腺癌是兩兩組合,烏梅丸、膈下逐瘀湯、大柴胡湯加減,配合使用效果較好。

我分析黃金昶教授用烏梅丸治療腫瘤的理由,主要是烏梅丸集調和肝胃、寒熱並用、扶正祛邪於一體,且在病位上、病程上(厥陰病就是疾病的晚期與這類惡性腫瘤幾乎相當)也比較一致。無錫徐蘇中醫師用

烏梅丸治療失眠

,主要表現為早醒、入睡沒問題,一般在0點至2點醒後再睡困難。我分析其是取烏梅丸調和陰陽之意,使人在厥陰病欲解時“陽入於陰”而能睡眠。烏梅丸亦用於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表現為口內燒灼感、疼痛;還有治療日輕夜重的面板瘙癢、下肢瘙癢、肛門瘙癢的經驗,我想這是利用烏梅丸平息肝經風火,乃至養肝血散肝寒的作用而祛風止癢的。他還說“當消渴病出現上熱下寒,表現出口乾、口苦、腹脹、大便洩瀉,特別是糖尿病伴眼部病變時,大膽用烏梅丸,不僅可以降糖,還可以改變眼部病變,對恢復視力效果不錯”。好多醫家用五行學說來解釋烏梅丸,我覺得太過複雜,而且張仲景未必是那樣想的。

烏梅丸可能就是針對厥陰風火,肝胃不和,寒熱錯雜,正虛邪實而設。

當然,有些解釋還是可以參考的。如《臨證指南醫案·木乘土》雲:“芮前議肝病入胃,上下格拒。”考《內經》諸痛,皆主寒客。但經年累月久痛,寒必化熱,故六氣都從火化,河間特補病機一十九條亦然。

思初病在氣,久必入血,以經脈主氣,絡脈主血也。

此臟腑、經絡、氣血,須分晰辨明,投劑自可入谷。更詢初病因驚,夫驚則氣逆,初病肝氣之逆,久則諸氣均逆,而三焦皆受,不特胃當其衝矣。謹陳緩急先後進藥方法。《厥陰篇》雲:氣上撞心,飢不能食,欲嘔,口吐涎沫。夫木既犯胃,胃受克為虛。仲景謂制木必先安土,恐防久克難復,議用安胃一法。川連、川楝子、川椒、生白芍、烏梅、淡姜渣、歸須、橘紅,《內經》以攻病剋制曰勝方,補虛益體,須氣味相生曰生方。今胃被肝乘,法當補胃,但胃屬腑陽,凡六腑以通為補。黃連味苦能降。戴元禮雲:諸寒藥皆凝澀,惟有黃連不凝澀。有姜、椒、歸須氣味之辛,得黃連、川楝之苦,仿《內經》苦與辛合,能降能通;芍藥酸寒,能洩土中木乘,又能和陰止痛;當歸血中氣藥,辛溫上升,用須力薄,其氣不升。梅佔先春,花發最早,得少陽生氣,非酸斂之收藥,得連、楝苦寒,《內經》所謂酸苦洩熱也。以氣與熱俱無形無質,其通逐之法迥異,故辨及之。”本文來源:《平脈辨證治專病》(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李士懋,田淑霄著)《經方人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三虎著)

標簽: 烏梅  寒熱  厥陰  錯雜  蛔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