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UxeOr5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9-05-10

紫砂壺型成千上萬,圓不一相,方非一式,有光器的韻味,有花器的巧致。

但是紫砂壺的審美,有許多基礎的決定因素,總體的效果美,是一種埋藏在骨子裡的國人固有的大眾審美觀,是一種無概念意測,如果把條件逐一拆分來分析,就能理解一把壺為什麼美。

01、流部從身桶蓄出的效果,要像從身桶內拔出來的感覺一樣,接無痕,而且線條保持柔和流暢,一氣呵成,為之暗接流法的優質品。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02、這叫倒邊,為了讓口與蓋子減少摩擦碰觸而專門做的,這項技術很考驗作者基本功,倒的不好就會變形。並不止壺口,蓋子也需要倒邊,倒邊的認真與否直接關乎壺的細工精緻程度。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03、近看,邊緣上寬下窄,上厚下薄。其要表達的意思,是頭要壓得住脖子。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04、遠觀,上下厚薄近乎一致,寬度統一,意為天地合。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05、無論器型是圓或方,子口出的力度要挺直有力而富有粗細變化甚至角度的向內折變化。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06、光素圓器要表達的主要是線條和氣度,如果線條把握好了,氣度自然就出來了。一件紫砂器可以做到通體運轉無死角,而且每條弧線都表現的很柔美,視為上品。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07、蓋面的虛片,拱起的弧度要柔和,要挺出一定角度的“折面”,但轉折弧度要過渡平順,決不能折出鈍角,轉折的弧線要自然而飽滿。

從經驗來看,壺紐的形狀和細工程度,是體現整把壺細工的關鍵。往往看到壺紐做的細不細,就可以斷定整把壺做的細不細了。一件上品的壺紐,形狀要均勻對稱,要飽滿而不臃腫。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08、一捺底並不是什麼高超的技藝,只是上底的其中一種工序。相對於符合底來說,一捺底變形率要高一些罷了。漂亮的一捺底,線條柔和,光淨整潔且均勻對稱,看似一氣呵成,無毛糙感。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09、這類壺的重心在身桶下方,壺頸收窄,要達到視覺上效果上的穩重,壺嘴和壺把的斜角就要偏上一些,拉近和壺頸壺肩的距離,讓虛實空間產生緊湊感,不至讓壺型被嘴和把拉散。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10、一件做的好的筋紋器,不管是否藉助模具,在陰線的兩邊,肉鼓出來的部分,要明顯、有張力、有活性,看起來要有骨有肉。像要漲出來一樣的效果。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11、這個叫倒角,倒出來的效果最好是過渡平順的圓弧線。很多清代的朱泥小品倒角都非常漂亮。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12、一個漂亮的蓋子,子口一定是做的又直又挺,富有粗細變化,從蓋片到子口轉折出的幾個折角面,富有層次感,轉折有度,線條繃的很直很有力度。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13、壺體身上的任何裝飾,包括描金、嵌金銀絲、泥繪、堆泥、貼釉。。。能夠給壺帶上、來的視覺效果只能是錦上添花,但絕對不會是雪中送炭。這與在壺上的陶刻是同一個概念。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14、花貨是可以做到很精細的,想要表達什麼,就可以把什麼裝飾到壺身上去。花貨的表現形式也是兩種,分別是“採大形”和寫實類精細工。前者以氣度、線條比例取勝,後者以精細、複雜、美感取勝。兩者在不同領域各有不同的代表作者。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15、書法的最高境界有兩種,分別是寫意和工筆。應用在紫砂壺上同樣有效,絞泥的最高境界也分兩種,一種是給人聯想空間的抽象圖,另外一種,就是絞出寫實的圖。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16、蓋子可以堪稱是頭部,頭部要佔有足夠的比例,但不能誇張,不能搶了身子部分的視覺比例,脖子的地方(壺頸)一定要比蓋子寬度窄,這是人體比例的特徵之一。

壺肩代表人的肩膀,如果這個部分足夠“挺”而且充滿張力,就能讓人感覺到精神氣足。壺肩的飽滿程度,是直接影響整把壺的精神的關鍵,也是考驗作者基本功的主要條件之一。

壺腹是表現身桶線條美的收官部分。壺腹的線條,胖一分則顯穩重,瘦一分則顯挺拔,壺腹的線條,是壺器整體重心掌握的關鍵點。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17、其實我們見到的很多作品,蓋上蓋子覺得很好看,但把蓋子摘掉了之後,就會覺得比例不對了,尤其是壺嘴和壺把所佔的比重問題。下面這把壺,就算把蓋子摘掉了,一樣能感覺到左右很均衡,但這也包括了三段竹節壺嘴和三段竹節壺把的呼應。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紫砂圈一些不靠譜的選壺標準

錯誤標準1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所謂的“專家”如是傳授經驗,說紫砂壺蓋取下,倒扣桌面上,壺嘴、壺口、壺把三點是在同一水平上就是好壺。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這個觀點誤導了很多壺友,這個跟壺嘴壺把的高度有關,跟壺好不好沒有半點關係,如果按這個標準來選紫砂壺,很多有實力的制壺藝人,還有大師都該下崗。切莫被所謂的磚家誤導!

為何有的壺取下口蓋倒扣會不平?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與器形也有很大的關係,為了考慮茶壺的實用性,有的茶壺壺嘴會高於壺口,因為壺嘴做的太低,壺裡注入水還未滿,水已經透過壺嘴留出。你想過沒有,提樑壺如何倒扣?

總而言之,三山不能都要求齊平,是從實用和審美兩方面考慮的:有些壺流把比壺口高一點更好看,大部分壺如果流把與壺口都完全齊平,泡茶時可能會從壺口溢位,這樣就不實用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必須有意識把壺的流安裝超高一點。這個跟壺好不好沒任何關係。

錯誤標準2

有些壺友,特別是一些新壺友對壺的三點一線非常在意,有的可以說已經到了苛刻的地步了,要知道只要是真正手工做的有那麼精準麼?能做到像自動化機器那麼精確麼,當然我不否認有這種壺,但不可能把把都是。手工製作的壺不會絕對的筆直,只能說完全是靠做壺藝人目測儘量筆直。如果用尺子等專業測量工具測量是否三點一線,是不合理的。手工製作的壺不像現代化機器下的產品,可以量化的。有些壺友卻以此為標準嚴格要求用直尺測量相差半毫米就認為壺三點不在一線,太過於鑽牛角尖,有過而無不及,做紫砂壺的師傅都要氣得吐血。手工製作有個半毫米偏差很正常。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錯誤標準3

有的老玩家認為倒茶時茶水一丁點都不允許有順著壺嘴往下流。流涎嚴重是不能允許的,但是過於偏激就有點鑽牛角尖了,很多壺因為整把壺的造型而決定了壺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比如石瓢,水平),還有方器和筋囊器,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要綜合而論,不要因為一丁點的流涎就認為是壺做得不好,那樣的話做紫砂壺師傅都得改行。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錯誤標準4

倒茶時茶湯不能從壺口流出,實際上很多紫砂壺都做不到這點;符合這個標準的不等於就是一把好壺;稍有流涎的也不等於是劣壺;

這裡除了跟個人使用習慣有關外(有些朋友出茶時候,壺身直接傾斜90度,這樣所有的水都壓向口蓋,口蓋不流水的機率很小),還與壺型不同有相當關係。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錯誤標準5

有些朋友相當在意壺蓋與紫砂壺身之間的間隙,選紫砂壺的時候總要左右晃一下壺蓋,要是能晃動的距離大一丁點馬上否定這把壺的價值,總希望壺蓋蓋上是紋絲不動的。每個人制壺的思路和理念不同,有時候還要考慮實用性。現在有整口工藝,在一次燒成後進行整口再燒二變,要做到扣蓋緊密,絕非難事。口蓋緊密度太好的話,如果有茶葉卡在其中,有時候很難把壺蓋拿出,稍有不慎還會把壺蓋打爛。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錯誤標準6

認為透過按壓透氣孔來控制茶湯的流出與停止,能做到收放自如就是好壺。這個是很多壺友所追求的。實際使用當中卻很少有人以按壓透氣孔來控制茶湯的收放,使用起來是相當的不自如,而有相當的壺是按壓不到氣孔的,比如牛蓋壺根本無法按住氣孔。而市場上很多價格在幾十塊的紫砂壺只要整口後壺蓋和壺身的緊密度較好,都可以做到上述要求,而像石瓢,哪怕是顧景舟做的石瓢就沒辦法按到氣孔,也就做不到上述的要求。

錯誤標準7

用開水淋壺,覺得幹得快的泥料就好。這種做法廣為流傳,許多壺友都非常相信,那麼是否是正確的,依據又是說什麼呢?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個問題。首先給大家分析一下,熱水澆淋到壺表面,壺的吸水性好,自然就乾的快;另外如果不易在壺身掛水,自然也幹得快。我們先說不掛水,這取決於幾個因素,我們主要說三個。

壺型與水乾快慢是有關的。舉例來說,西施等壺型,在壺表面並不會形成積水,相對來水肯定是乾的比較快的,而像仿古這類壺身線條比較平緩的,流水自然也較慢,乾的就比較慢。

第二個因素紫砂壺的燒結度。如果燒結度、結晶度比較高,那麼壺的瓷化程度也就越高。朱泥就是很好的例子,表面細膩,這類水也就容易從壺表滑落,自然也是乾的快。

第三個因素紫砂壺是否進行後處理。如果壺經過拋光、打蠟等工序處理,那麼自然壺表面也是非常光滑,不易掛水,乾的就快。

購壺細節,錯誤標準,中招了沒?

錯誤標準8

認為全手工紫砂壺一定比半手工壺好,全手工製作是傳統工藝,非常考驗作者功力,而半手工成型的紫砂壺也精品不斷(如汪寅仙曲壺)。不管全手工成型工藝還是半手工成型工藝,關鍵要看這個壺做出來的整體品質究竟如何,成型工藝只是作為評判紫砂壺品質的其中的一個要素,因為還要結合泥料,造型,做工。裝飾等因素綜合起來評判。

在購買紫砂壺的時候能以客觀實際的要求和標準去重新審視一把紫砂壺。

標簽: 紫砂壺  壺嘴  壺口  壺蓋  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