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初禪」的特色

作者:由 南飛的雁兒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1-07-04

朱倍賢

「初禪」的特色

「初禪」主要的喜樂來源是「出離惡不善法」,來自「心出離五蓋」。換句話說,喜樂感主要是心脫離開負擔、壓力,以及對於安定性、安樂性有很大破壞性的心理活動~「五蓋」。也就是:透過出離「欲貪蓋、恚害蓋、掉舉或散亂蓋、昏沈或睡眠蓋、疑蓋」,這五種對內心安樂有最大破壞性的活動,而得到喜樂。要進入初禪的技巧跟角度有很多個,關鍵在於: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沒有明顯的五蓋出現,也能夠去體會心沒有被五蓋負擔的輕鬆狀態。

一般人都是已經發脾氣、有不舒服感、很明顯的散亂了,才發現或感覺到問題,才想到要修行、要找出一些具體對治的方法。可是大部分的時候都忽略了,當心沒有被欲貪所負擔、干擾時,那個狀況的清新感與輕鬆感的美好滋味。因為平常忽略了無貪的狀況,不覺得那是一個問題,只是視之為一箇中性的狀態,而不是當成一個正面、美好的東西來欣賞它,並且培養對它的欣賞度。所以往往忽略掉它、沒有去留意它,認為那只是另外一箇中性、無謂、毫無特色的狀況。

心「沒有欲貪」的狀況

「欲貪」就是心對於五官所能提供的快樂,有非常高度的著迷和渴望。著迷的程度,即使在靜坐、禪修或平常在用功,內心已經盤算著待會要去吃巧克力蛋糕。不只是緬懷、追憶著過去五欲提供的美好滋味,而是食髓知味、一直在盤算,為那方面的影像而著迷。

如果心當下沒有欲貪,沒有因為欲貪而產生飢渴感,那是一種知足、安頓、沒有匱乏、欠缺的感覺。實際上,光是平常能夠去注意,心沒有被欲貪所束縛、牽累的狀況,去留意、感受、品嚐無貪的輕鬆與清新感,它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佛經裡有這樣的例子:

三界裡有很多不同型態的眾生,有很多的眾生是活在「天界」,其中有的是活在「欲界天」。

活在某種「欲界天」的眾生(天人),生來就具有非常美麗的容貌和身材,他們整天都在欣賞自己或別人美麗的身材跟容貌。他們非常飢渴地盯著對方,內心一方面充滿著「欲」,一方面充滿著「佔有心」與「嫉妒心」:「哇!他這麼漂亮,我在那方面是比不過的。可是我這方面的漂亮跟特色,是他比不過我的。」一整天的時間跟精神,都耗在、融入在、沉迷在:「自己是多麼地美麗,別人是多麼地漂亮、英俊瀟灑。我若能夠那樣地英俊瀟灑,多棒啊!」所以弄得身心俱疲。這是一種非常耗能量的活動方式。佛經說,活在這種世界裡的天人,福報消褪之後墮落的速度特別快。

有些天界的幸福感,是很容易製造出更長遠的幸福與快樂;可是有些天界的快樂感,是很容易造成身心的疲乏,很容易會感覺到飢渴和虧欠,長時間活在比較、佔有、嫉妒、羨慕等心態中。從這個比喻可以體會,活在欲貪之中的那種飢渴、不舒服,好像是被火焚燒、慾火交煎的狀態。相較於心處在滿足、沒有被欲貪盤據,無貪時的清新、輕安、舒適等滋味就會被突顯出來。

佛經對天界不同的闡述,好像是講欲界的某個天界,實際上,在人類的活動範圍裡都可以觀察到。所以,光是聽到天神的內心,因為被欲貪逼迫而飢渴交煎的狀態,也能依此類推,自心有時出現的類似狀況。雖然自己的容貌非常美麗,有很大的滿足感、得意心,可以因為其他天神的愛戴、追逐、仰慕,而產生很大的快感。可是,如果加以檢驗那個程度的快樂,跟「色界」相對而言,「欲界」的快樂必須非常用力。

好比說,眼睛必須盯得很緊,心要一直被飢渴感推逼著。必須很用力追逐外在的境界,過程中還要用力汲取外境的快樂。汲取的過程就像擠柳橙汁一樣,要很用力去擠、榨、壓,果汁才會滴出來。經營欲界的快樂,基本上也是如此用力。過程中,身心極度焦躁不安,所換得的快樂卻是相對易逝,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變質,必須重新追逐、再壓制。這是欲界的過患,光是從這個角度就能體會到。

希望大家在聽法的當下,內心相對沒有欲貪、飢渴交煎的感覺。如果能夠去留意心不被交煎、不被飢渴感推逼的狀態,就能夠得到一個程度的「由離而產生的喜樂」。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看五蓋(欲貪蓋、恚害蓋、散亂或掉舉蓋、昏沈蓋、疑蓋),光是做到讓心暫時擱置對世間的憂惱與貪求,就能夠看到眼前就有的清淨感與輕鬆感。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眼前不跟五蓋、貪憂相關連的輕鬆感,好像蠻平淡無奇的。當你這麼想時,內心實際上就有一定程度的恚害,已經在批判、挑毛病、不滿足。所以,當心覺得這樣的狀況是稀鬆平常、沒什麼稀罕的,心因此不樂於其中,就已經跟五蓋相應了。遇到這樣的情形應該提醒自己:面對看起來似乎稀鬆平常、沒有欲貪的滿足感,要是能夠經常去培養那種簡單的知足、輕鬆、欣賞和感謝,提高對它們的敏感度和相應度,實際上已經在鍛鍊色界禪的肌肉了。它已經幫助心在未來之際,更容易去跟更高質量的快樂相應。

標簽: 飢渴  快樂  五蓋  天界  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