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作者:由 三體引力波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8-02-12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來自全球頂級期刊《天體物理學》雜誌的最新報道,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一組天文學家團隊最新研究報告顯示:

在距銀河系38億光年的一個星系中,發現一大批行星(簡稱河外行星Extragalactic Planet),這是人類史上首次發現大量的河外行星。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這是繼——

1992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類地行星,繞環脈衝星PSR 1257+12;

1995年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以來,

天文學界在搜尋行星方面又一次重大發現。

要知道,數百年來,天文學家、哲學家一直都認為在太陽系外也應該存在行星,但苦於沒有具體辦法探測。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直到現代天文觀測技術,尤其是大型天文望遠鏡、超級計算機的應用,才得以實現幾百年來的夙願。

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2月1日,天文學家共發現2794個恆星系統中存在

3728顆系外行星

,其中

622個系統中擁有多顆行星

。當然,這些系外行星都在銀河系內。

而這次發現的正是銀河系以外的行星——河外行星,還是

一大波

問題來了,首次發現的河外行星處在什麼天區?

位於南天巨爵座方向,距離我們38億光年之遙。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此前沒有發現過河外行星嗎?

在此之前,的確有天文學家聲稱發現了河外行星,比如位於射手座方向的SWEEPS-11和SWEEPS-04河外行星,位於仙女座的PA-99-N2河外行星……但目前為止還都沒被正式確認。

天文學家到底是怎樣發現的?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簡單來說,是利用微引力透鏡方法,透過天體引力場產生像透鏡一樣的微透鏡效應,會放大遙遠天體的星光。這種方法,也是目前人類唯一能夠在遠距離發現行星的唯一方法。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具體來說,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天文物理學家戴新宇(Xinyu Dai)、愛德華多·格拉斯(Eduardo Guerras)等人,先是利用NASA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觀測一個遙遠星系

RX J1131–1231。

因為這個星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可以當作一個引力透鏡,放大觀測更遙遠的星系。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如圖所示:

位於

中間的紅色標記天體

,就是距離我們較近、作為引力透鏡作用的巨型橢圓星系(RX J1131–1231,事實上距離我們38億光年)。

周圍四個紅色標記天體

,就是在這個巨型橢圓星系的引力透鏡作用下,聚焦呈現出來更遙遠的類星體影象(距離我們60億光年),看起來被放大扭曲變形了,需要資料修正、影象還原。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再利用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超級計算機——載入微引力透鏡模型,進行運算處理,由此發現大約有2000顆

自由行星

(Unbound Planet)——這就是首度發現的一大波河外行星。

(所謂自由行星,就是遊蕩在恆星之間,沒有固定環繞哪一顆恆星公轉的行星。)

這些河外行星,質量介於月球與木星之間,質量等級差異極大。我們知道,月球質量只有地球的1/81,而木星質量卻是地球的318倍,足足相差25758倍!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首次發現大量河外行星的重大意義,不僅在於人類有能力發現數億光年外上千顆行星,更重要的價值在於:

大型天文望遠鏡+超級計算機(AI),海量觀測資料與海量資料處理的完美絕配,就像2017年開啟

NASA開普勒巡天計劃+谷歌AI

的搭配模式一樣——NASA+谷歌AI將會怎樣?最新發現:新太陽系第8大行星!

從此讓天文學家摁下快捷鍵,從今以後天文學大發現,很可能就是常態化、批次化。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

以目前在銀河系搜尋到的系外行星來看,天文學家估計整個銀河系應有1000億顆,而整個宇宙至少有1~2萬億個星系,那麼你可以估算下,我們宇宙到底有多少顆行星?

人類首次探測到大量河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