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夏日風物——絲瓜

作者:由 沈歌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07-08

滌硯的意思是什麼

《聊齋志異》初版時附有一首王士禎的詩作:“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盛夏納涼,豆棚瓜架,竹椅旁兒孫繞膝,一把蒲扇輕輕的搖著趕著蚊蟲,講著前朝的鬼故事,遠處的星星一閃又一閃。這裡的瓜架絕不是黃瓜,黃瓜架小下面放不下竹椅,也跑不開孩童。或許是葡萄架,也或者是絲瓜,個人總感覺是絲瓜架,一根根長長青青的絲瓜垂著,坐在這下面聽鬼故事也才更有意境。

絲瓜,相傳產於印度,傳入我國時間不可考。一說是元代,一說是宋代。南宋詩人陸游曾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絲瓜滌硯磨洗,餘漬皆盡而不損硯”。《本草綱目》也有記載絲瓜的條目,“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

絲瓜,色澤青綠,味道爽甘。於溽暑酷熱之際,滾刀切過的絲瓜與雞蛋同炒,淡黃青蔥,一片月明,實乃開胃佐粥之妙品。也可加水做成絲瓜湯,舒舒淡淡的一碗,祛暑清心。

記得小時候是不吃絲瓜的,後來才慢慢開始吃。家裡種了幾棵,可以吃整整一夏天,吃不完便分送四周鄰居。記憶最深刻的是一碗絲瓜炒蛋。爸爸下夜班回家一般都早上八點半,錯過我們的飯點,媽都會再去另炒一份菜然後一邊看著爸爸吃一邊說說話,夏天多是涼拌黃瓜或者絲瓜炒雞蛋。一次,爸爸下班回家,然後媽便炒的絲瓜,從廚房端出來時便聞到一股香氣,清清爽爽的色調,悠悠遠遠的風,早上還未炙熱的陽光,還有媽手裡端著的小碗絲瓜,不知為何就在我腦海裡印了很多年,後來吃過很多次絲瓜總不如那天聞到的那個味道。

絲瓜除了做菜,絲瓜絡也大有用處。絲瓜絡又名:天羅線、絲瓜布、千層樓,是一味中藥,也可炮製成炒絲瓜絡、絲瓜絡炭。不過在我家,經霜打後自然乾枯的絲瓜去皮留下的絲瓜絡主要用來刷碗,可以去油,十分方便。陸游說其可以洗硯臺,趙梅隱《詠絲瓜》雲:“黃昏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由此可見宋人還曾用絲瓜絡做手巾洗臉。絲瓜有絡,得以成為絲瓜,也因此得了很多別名,天絡絲、洗鍋羅瓜、布瓜等。任何一件平淡無奇的事物追尋下去總有許多妙趣橫生與原來如此。

絲瓜花亦可食,《救荒本草》載,“不實之花,作蔬更佳”。《群芳譜》中也說,“大黃花少以鹽漬可點茶”。《本草綱目》中“其花苞及嫩葉、卷鬚皆可食用”。

我也想有個家,家前有土,土上種幾棵絲瓜,絲瓜沿竿而爬,迎風開出幾朵黃花,花謝結果。我就坐在門前等他,無聊地數著絲瓜身上的一粒粒青色疙瘩。伺其成熟摘下,炒好端給剛下班回家吃飯的他,笑靨如花。

標簽: 絲瓜  絲瓜絡  瓜架  黃瓜  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