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書的!

作者:由 行者文房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04-16

以狂繼顛為什麼叫懷素

關於古人草書地位與排名,米芾在《論草書帖》中也闡述了一段看法:

“…張旭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閒而下,但可懸之酒肆…”

米芾給出的排名:懷素、高閒、張旭。米芾認為張旭是“變亂古法”,持批評態度。米芾對懷素評價最高,缺點僅提到了歷史侷限。“高閒而下,但可懸諸酒肆”,就是“勉強及格”。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書的!

之前咱們說過鮮于樞在《論草書帖》裡很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草書觀:

“張長史、懷素、高閒皆名善草書。長史顛逸,時出法度之外。懷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閒用筆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壞,不可復理”。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書的!

▲鮮于樞《論草書帖》區域性

從鮮于樞的評論中看出,他對草書諸家的排序是:

懷素第一、張旭次之、高閒更次之,至於黃庭堅,已被劃在線外了。

其判斷標準是

“法度”與“古意”

,或者理解為

“二王之法”與“晉唐古意”

。張旭無可靠墨跡,暫不論。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書的!

▲米芾《論草書帖》區域性

鮮于樞對草書諸家的排序是:

懷素第一、張旭次之、高閒更次之,至於黃庭堅,已被劃在線外了。

其判斷標準是

“法度”與“古意”

,或者理解為

“二王之法”與“晉唐古意”

。張旭無可靠墨跡,暫不論。

站在傳統角度,黃庭堅草書屬於“大逆不道”巨大創新,被力主“復古”的鮮于樞劃到線外,也可理解。從《千字文殘卷》看高閒書法,確實存在用筆不連續和節奏性差的缺陷。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書的!

▲米芾《論草書帖》區域性

以前有學者對鮮于樞這段草書論述理解不夠透徹,導致一些不當的演繹。如王連起在《鮮于樞及其書法藝術》一文中說:“…論張旭、懷素、高閒,就用張旭、懷素、特別是高閒法為之,並能做到心手合一,可見其才學之高、功力之深。鮮于樞居杭州後,收藏漸多,除前面言及的那些名帖之外,高閒的《草書千字文》亦在其手。《論書帖》就與高閒的千字文結體用筆頗多相似。所以朱彝尊有‘世所傳高閒千文及張旭書,大約多出其手’的推測。”

且不論鮮于樞《論草書帖》與高閒《千字文殘卷》風格的巨大差異,僅從文意看,既然鮮于樞認為高閒草書“十得六七”,屬於剛及格,怎麼會“特別以高閒法”為之,而且“心手合一”?拋開已經高度肯定的懷素,反而去向及格線上的高閒看齊,於情理上說不通,鮮于樞如果知道自己被如此“表揚”,一定會哭笑不得。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書的!

▲高閒《千字文殘卷》

至於清代朱彝尊的推測,也無任何依據,我們根據米芾、鮮于樞的評價對照高閒《千字文殘卷》,恰可證明這是真跡。朱彝尊文前面還有兩句“元自趙子昂書法盛行,相率習妍媚之體。獨鮮于伯幾以古瘦見長…”(《曝書亭書畫跋》),這一評價倒是準確的,而“古瘦”的特色來源正是懷素。

鮮于樞《論草書帖》在品評前人的同時,也是自己書藝的宣言,對於懷素的高度肯定也體現在其書法上。觀其《魏將軍歌》,無論是整體氣勢還是結字用筆,都模仿自懷素《自敘帖》,所達到的相似程度,在古人法書中可以說是僅見的。

近來有海外鑑賞家徐小虎的訪談,她說:

“在唐代那個時期還不可能產生懷素《自敘帖》那樣的草書”

。《魏將軍歌》這樣懷素書風作品的存在,說明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自敘帖》在宋元時代已經存在並廣泛流傳了,如果不是唐代已經產生,又能如何解釋呢?

看古人是如何吐槽草書的!

▲鮮于樞《魏將軍歌》區域性

《魏將軍歌》與《論草書帖》模仿的痕跡都很明顯,依然屬於風格醞釀、試驗性質的作品。《魏將軍歌》行書落款,與正文風格節奏上形成極大的差距,從整體看很不協調,也是這種狀態的一種證明。另外,落款已經是後期行書特點,因此綜合以上理由,《魏將軍歌》的書寫時間應稍晚於《論草書帖》。

另按:吳斌指出,“此伯幾真跡”正下鈐有“河東司徒世家”印,可視為這五字書者。《論草書帖》後鈐有元代道士薛羲的“薛玄卿印”,薛氏昔為河東望族,可推知“此伯幾真跡”為薛羲題寫;薛羲在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後有一則題跋,結體略似“漁父詞”三字,所以此三大字也可能是薛羲手筆,左端《漁父詞》的正文已經裁去。

標簽: 高閒  草書  鮮于  懷素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