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練字不宜從唐楷入手!初學書法理當求“雅正”,魏晉楷書之古法源自金文漢隸。

作者:由 冷暖人生百味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3-01-10

練字不宜從唐楷入手!

長期以來,提及學習書法入門,書法教育界必言“先正楷,再行楷,再行書”。而正楷專指歐顏柳:歐體嚴謹,間架結構好,顏體舒展、大氣雄厚,柳體瘦勁、法度森嚴。

三者體現了點畫、結構的規範化。無論是老師推薦,還是市面上出售的字帖,多以此三者為主。如顏真卿《多寶塔》《勤禮碑》、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柳公權《玄秘塔碑》等。

初聽中國書協會員王天民說“顏柳害人,扼殺個性”,書法打基礎應從隸書和魏楷開始,我大吃一-驚,但細究下去,發現這是個有意思、有價值的話題。

初學書法理當求“雅正”

現實中不只一個人認為:最好以行書起步,兼練楷書。楷書的嚴謹會讓你還沒抓住它,就先有挫敗感了,只適合於修煉穩健的基本功。行書發揮空間較大,可以很快看到自己的進步成果,對培養興趣有益。想想也是,我小時候數次臨《九成宮醴泉銘》,均不得其真髓,最後也就息筆了。

但這真的可行嗎?據說曾有老先生攜草書作品請當代草書大家林散之指教,散翁一張- -張認真翻看,只點頭不說話。老先生走後,林老說:“這個人還在門外轉。”他說如果來訪者是小青年,他一-定毫不猶豫讓他剎車,趕快寫楷書。

但老先生走了一輩子彎路,叫他從頭練楷書,一則使其難堪,二則為時已晚,故只能緘口不言。宋代書法家蘇軾也說,楷書如站,行書如行,草書如奔,還沒見過站都站不穩就能跑的人,行草都是以楷書為本體的。

不可否認,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具有一種“崇正性”,如孔子就有“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之說。細思起來,當是從小處莊重端敬,培養品格的正派、正直,延伸到對法統大義的堅守。南渡之後的南宋詞學中也重“雅正”,但重點並不在於建立一種藝術理論,更在於強調正朔,崇尚”正統”,與理學中的“道統”一脈相承,代表了定於一尊的“正統化” 。

所以,從孩子們的人品塑造、習性養成考慮,楷書是漢字最成熟的字型,形體方正、筆畫平直、法度謹嚴,對初學書法的少年兒童應是最好的選擇。

但重點是,楷書不只有唐楷。

魏晉楷書與唐楷孰高? 。

從歷史追溯,最先出現的是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代表的晉人楷書,其後是魏碑楷書,包括北魏前後書風相近的摩崖石刻、墓誌碑版石刻,之後才是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為代表的初唐楷書,以顏真卿、柳公權為代表的中晚唐楷書。

明清書家已開始提倡從顏柳楷書入手。顏柳楷書骨力剛健,筆法嚴謹,運筆有明顯的提按動作,可以糾正隨手畫的毛病。但過猶不及,嚴謹過頭,這反而成了缺點和弊病。譬如轉折、挑剔處的重頓,恰恰是;宋代書家米芾所說的“醜怪”之處。現在中小學毛筆字教學普遍死學顏柳,只求形似,發展了其生硬刻厲,把顏柳寫成了仿宋體字,接下來學行書當然就舉步維艱了。

晉楷乃楷書之源。唐楷只重視用筆結體的規範性而忽略了情感表現,容易扼殺初學者的藝術個性,對青少年而言尤為嚴重。因為法太嚴,容易寫得僵硬,缺少生機,更談不上能表現藝術個性。這一點,南宋藝術家姜夔和清代康有為已說得非常清楚。姜夔認為:古法強調瀟灑縱橫,結構千姿百態。唐楷以平正為善,結體拘束,用筆單一,失去了魏晉之風規,恰恰失卻古法。應當學習魏晉楷書,尤其是魏之鐘繇和晉之王羲之楷書。所以清包世臣說:“唐人書無定勢,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

康有為概括了魏晉楷書十美:

一曰,魄力雄強。

二曰,氣象渾穆。

三曰,筆法跳躍。

四曰,點畫峻厚。

五曰,意態奇逸。

六曰,精神飛動。

七日,興趣酣足。

八曰,骨法洞達。

九曰,結構天成。

十曰,血肉豐美。

康有為認為唐楷有八病:疏、凋、迫、薄、爭、滑、直、斂。魏晉古法絕於後世,其結體之密,用筆之厚,筆畫意勢舒長,縱橫宕往之態正是唐楷所缺少的。唐楷更缺少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通風、計白當黑、神奇無限的美。

有人認為唐楷和魏晉楷書都好,其實不然。因為唐楷將楷書形式僵化,意味著楷書的終結,最後變為印刷體就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北宋將楷書行書化,一反唐楷的僵化。循書法流變之路更順暢

魏晉楷書之古法源自金文漢隸。從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乃至魏晉碑刻與墨跡來看,都有篆隸遺意,所以包世臣說:“北碑自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變態。”我問王天民:“您不覺得顏柳楷書很美嗎?”他說:“正因為過於完美,所以扼殺個性,變成千字一面的美術字,我兒子就是寫顏柳寫廢了的。”教育中普遍用顏柳,非常不妥。他認為,書法的本質是抽象性和意向性,書法造詣決定了山水畫的寫意性,所以非常重要。

練字不宜從唐楷入手!初學書法理當求“雅正”,魏晉楷書之古法源自金文漢隸。

標簽: 楷書  唐楷  顏柳  書法  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