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優秀課程思政案例展示:《書法-1》

作者:由 思政資源庫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10-30

優秀課程思政案例展示:《書法-1》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課程簡介

《書法1》是專業選修課。掌握書寫的表現技能,並透過研究分析古代書法大師與當代書法名家的作品,使學生掌握書法書寫的基本技能,熟悉傳統字型和風格。結合自身平時所學,提高書法水平和藝術修養,建立個性化的書法品位。掌握書寫中的步驟和主要技法、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和立意。透過系統學習,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為今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自身的創新創業打下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掌握漢字的造型特徵、書寫要領,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在書法課上的立體滲透,讓學生從書法課中深入領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繼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教學目標

(一)本講的課程教學目標

1。透過對楷書知識的講解以及書法作品的賞析,弘揚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思政),幫助學生掌握書寫中的步驟和主要技法、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教學)。

2。熟悉傳統字型和風格。結合自身平時所學,提高書法水平和藝術修養(思政),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在書法課上的立體滲透,讓學生從書法課中深入領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教學)。

3。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客觀判斷,以積極的、契而不捨的精神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思政)。培養學生掌握楷書的基本要素和形式美感,為創新創業實踐打下基礎(教學)。

(二)案例如何體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1。鑑賞水平是人綜合知識水平的體現,也是學生學習書法知識積累程度的體現。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鑑賞水平越高,書寫進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鑑賞水平的高度,是隨著人書寫程度的進步和知識的積累而提高的。因此鑑賞水平和書寫水平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2。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為今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自身的創新創業打下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掌握楷書的造型特徵、書寫要領,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在書法課上的立體滲透,讓學生從書法課中深入領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繼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一絲不苟是書法練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習書法的主要途徑就是臨摹,而不少人就不會臨摹,甚至不喜歡臨摹。大家是不是知道,提高寫字的水平是臨摹,而學習其他任何知識都需要臨摹。既然是臨摹,就要一絲不苟,不能改變原意。原貌是什麼樣,寫出字就什麼樣。而這時,有的人一臨摹不像,就喪失了意志,不能控制自己隨意亂寫了起來。所以,學習書法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一絲不苟的精神。

4。書法中關於筆畫形態的描述,很多是來自於我們的生活和自然現象,橫如千里雲陣、點如高峰墜石等等……所以我們要培養自己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平時要注重這種觀察和練習方法也有助於我們發散思維、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5。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臨摹古代書法中,有很多辯證統一的思想貫穿其中,如字形的向背、行筆的提按、墨色的濃淡、行筆速度的疾澀、起筆時的順鋒與逆鋒、筆畫形態的方圓等等,都構成了書法學習中矛盾又統一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法藝術乃至藝術創作的規律,就是運用辯證法,在矛盾中求得統一的過程。

二、課程思政案例內容

(一)案例的引出

課堂活動:

1。我們在學習楷書的過程當中,經常有同學問我為什麼在很多教材或者字帖的封面經常看到這樣一個“永”字?

2。是否瞭解“永字八法”?“永字八法”的起源與其重要地位。

(二)案例內容

1。案例形式:教師書寫示範+講授

2。字帖名稱:《蘭亭序》《顏真卿多寶塔碑》

3。有一種說法它來源於書聖王羲之所寫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開篇第一個字,我不以為然,其實最開始“永字八法”他的萌芽源於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她所作《筆陣圖》當中關於漢字當中其中筆畫審美的形態,比如它裡面講“橫如千里雲陣”那種開闊、遼遠、一望無際的那種氣勢,“點如高峰墜石”那種石頭從高山上墜下來很有力量的感覺,諸如此類。

4。像我們描述線條的質量高時,常以“屋漏痕”作喻。屋漏痕其實就是下雨時流淌在屋簷下方或是牆壁上的水痕,除了是一種印記我們更多的是在觀察雨水流淌下來後運動的過程。用筆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形態上覆雜多變,風格上凝重自然,力道上極具張力。“屋漏痕”行筆,要求筆鋒如雨水緊附牆壁一般“緊咬”紙面,或徐或疾、或澀或暢、或輕或重,儀態萬方,自然前行。

5。書法中關於筆畫形態的描述,很多是來自於我們的生活和自然現象,橫如千里雲陣、點如高峰墜石等等……所以我們要培養自己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平時要注重這種觀察和練習方法也有助於我們發散思維、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剛剛我們談到的都是各種筆畫在書寫過程中運動的一種狀態。課程開始我也談到:永字八法,並不是單純的八種筆畫,而是八種不同的我們用筆時候的狀態,並且用的都是動詞,闡述的是寫楷書時的用筆法則。

它更深刻的揭示了漢字的筆畫形態來自於筆法,用各種類比說明筆法有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做“永”字示範,同學們先有一個整體的感受,注意在我寫的過程中體會用筆的方法。

6。透過示範對於“永”字所包含八種點畫進行逐一的講解:

①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我們在寫點的時候要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

②橫為勒,是勒馬用的韁繩,作為動詞表示收束,是由松向緊的狀態轉化,比如說“懸崖勒馬”。用在筆法中,其動作為由輕快過度到重緩。書寫的時候要注意: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

③豎為弩,用力也。看到這個字我們可能會聯想到這種兵器,它後面的弦用力緊繃或者說箭發射出去時的狀態、力量。書寫時不宜過直 ,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

④鉤為趯 ,也念yuè,可能念躍的話更容易理解,如:跳躍。就像我們跳遠的時候預備姿勢一樣,先下蹲,然後在發力跳起。書寫時駐鋒提筆,使力集於筆尖;

⑤提為策,騎馬用的鞭子,我們常見的詞比如“策馬奔騰”。在寫的時候,筆法為重起輕落,起筆同直劃,得力在劃末;

⑥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起筆同直劃,出鋒稍肥,力要送到;

⑦短撇為啄,就像鳥的嘴啄物一樣,書寫的時候落筆左出,快而峻利;

⑧捺為磔,裂牲為磔,什麼是裂牲呢,它是古代分裂牲體用來祭神的,也就是說書寫的時候筆鋒要開張,筆毫要鋪開。

7。中國書法富有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魅力,正發展成為世界性的藝術。書法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首先是書者的人文修養、道德追求和精神氣度,其次才是表現出技巧。書法特別強調書品與人品的統一,“苟非其人,雖工不貴”;“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為書”。書藝一道,尤忠人品。書法與中國的文化相表裡,是整個民族精神的外化。在幾千年的書法發展史上,修身立品、完善人格,始終是書法的主旋律,書法也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經典標誌的民族符號。

8。除了認真觀察生活和自然以外,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書寫、認真思考,不僅有利於我們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深入領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也有利於在現在如此浮躁的社會環境當中平和心態、鍛鍊心性,於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念,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在超脫凡俗的胸襟裡昇華自己的理想。

故學書之道,入門要正,心態要平,入門正則能達其變,心態平則能通其靈,排除一切雜念,在這微妙的天地裡通靈達變。

三、分析講解

(一)重點分析:案例與本講內容的關聯度

透過本講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傳統書法的基本理論、方法。掌握書寫的表現技能,並透過研究分析古代書法大師與當代書法名家的作品提高學生的書法修養,拓寬傳統文化修養。使學生掌握書法書寫的基本技能;熟悉傳統字型和風格。結合自身平時所學,提高書法水平和藝術修養,建立個性化的書法品位。

案例中需要學生掌握書寫中的步驟和主要技法、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和立意。掌握漢字的造型特徵、書寫要領,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在書法課上的立體滲透,讓學生從書法課中深入領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繼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如何達成課程思政預期目標:

採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1。學習楷書要從筆畫開始練起,練完了筆畫就可以練習單個字了,練習《多寶塔碑》是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練習的,可以一個字寫上三五遍,比較難寫的字也可以多寫上幾遍,最好不要一個字寫一遍,一個字寫一遍寫的不夠深入,有了錯誤也不能及時改正,多寫幾遍不僅可以及時改變錯誤,還可以強化記憶,重複記憶。等這樣寫了幾遍以後,可以選擇通篇臨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通臨,通臨的時候就是一個字寫一遍了,每一個階段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2。先從永字八法入手,研究側、勒、努、耀、策、掠、啄磔諸法及其化勢,這些基本點畫是構成字形結構最為基本的要素,《漢溪書法通解》謂:“凡學必有要,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永字者眾字之綱領也,識乎此則千萬字在是也。"若一點失所,如美人之眇目;一畫失所,似壯土之折一肱,勢必就會破壞字形的美。點畫既備,次則研究字形結構,唐有歐陽詢大字結構三十六法,明有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清有黃自元大字結構九十二法,初學者不必硬記,亦不必一遍遍通臨,先擇定數十字精臨,力求點畫妥帖,盡理,然後再通臨以博其興趣,由生漸熟,熟能生巧,結法自成。次則研究筆勢,楷書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其勢盤纖於虛,為無形之使轉,雖筆斷而意連,形不貫而氣貫,寫到得勢時,自然會生動起來。次則研究行氣與章法,點畫與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落款、鈐印、幅式、裝潢形式等。最後再研究筆意,即通幅作品的統一筆調和精神境界。在臨墓碑帖過程中有一種值得推薦的方法即時時離開帖,並按此帖的筆意去寫一些詩文,此時心中無我,只有此帖,力求與原帖相符,寫好後再與原帖相較,如此反覆可以培養一個人離開帖的書寫能力,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師透過書寫示範講授用筆方法。用筆不外乎有方圓、中側、藏露、曲直、滑澀、肥瘦、剛柔、遲速、虛實之分,雖有主次,但都必須控制在“度”的範圍之內,過方則剛而不韻,過圓則弱而無骨;用筆太快筆即直過,意思淺薄,太慢則筆機凝滯,骨肉凍痴;用筆過直則無力,過曲則失勁;太肥則臃腫,太瘦則露骨;太虛則浮怯,太實則沉悶。而貴乎骨肉相稱,剛柔相濟,虛實相兼,方圓並用乃妙。書寫楷書時要求每一點畫能完滿到位,一絲不苟,使其點畫有一種圓渾飽滿的立體感。特別是楷書大都以方筆為主,而方筆中的稜角、鋒芒、轉折、鉤趯、撇捺、挑剔處蘊含著最為基本的“永字八法”,運用得好,自然富有神采,這種筆法對初學者來說只有在書寫楷書中得到解決。其實我很反對“書法是一種線條的藝術”這種說法,在古代書論中亦從未提到“線條”二字,“積其點畫,乃成其字”,點是畫的縮短,而廣義的畫都是一種富有韻律變化,形質動盪而富有生命力的筆形。如果我們仔細觀賞古人的楷書,幾乎沒有一畫是一樣粗細的線條,其中有輕重、有徐疾、有虛實、有濃淡枯溼的變化,亦幾乎沒有一畫是筆直筆平的,它總是於不直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仰或覆,或向或背,充滿著一種動人的姿態,而這一切微妙的變化都能在楷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優秀課程思政案例展示:《書法-1》

標簽: 書法  書寫  學生  傳統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