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作者:由 vanessa樹影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8-11-16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

這應該是我這輩子最最喜歡的一位外國作家了。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那種一讀他的作品就想跪下的境界,不敢說我讀懂了陀氏,但恰恰是因為在這似懂非懂的過程中時刻充滿著思考,而這思考給我帶來的才是於我最獨一無二的意義。

最喜歡他的《白痴》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對話”,在陀氏的作品永遠充斥著不停的“對話”(巴赫金語),存在就意味著對話交際,對話結束時,也是一切終結之日。後來的加繆把他自己的“對話”終結了,所以也在沉默中沉浸在對地中海正午明媚陽光的追憶中去了。在這世界上,復調始終是一種力量,是人類尚沒有道出的最終話語,單一的聲音什麼也解決不了,兩個聲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條件。

這就是我崇拜陀氏的理由,找到知音很難,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他的作品,最後感謝俄羅斯帶來了陀氏這樣一個足以撼動世界的太陽。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二、 葉燮

如果回到清初,我想我會去仰望一下葉燮的尊容。之前對中國文論一直侷限於王國維,當有幸瞭解葉燮的《原詩》一讀之下驚為天人再讀之後心胸如荒山月夜般沉寂空靈。如果王國維是一位憂鬱頑固的文科小生,那麼葉燮就是一個心中搖盪無數真情的理科生。僅憑《原詩》中的那一句“譬之一草一木,其能發生者,理也;其既發生,則事也;既發生之後,夭喬滋植,情狀萬千,鹹有自得之趣,則情也。”就能把我征服,要有多高的文學功底才能對藝術有這樣的認識,但是葉燮真正教會我許多的還是他的“胸襟”說,它就像一面照妖鏡讓人不得不面對真實的自己,面對我“胸襟”的缺失,面對我的不熱愛生命我的不寬容,讓我謙卑地學會“幽渺以為理,想象以為事,惝恍以為情”。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三、狄金森

知道這位詩人是由於在《文藝理論》的書裡看到一小句:“假如我沒有見過太陽,我也許會忍受黑暗;可如今,太陽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涼。”初看到便覺得翻譯都如此之好,更不必說英文版的原文。假如能看得懂英文版就儘量看英文,雖然“翻譯是扭曲的變形”,但是從江楓翻譯的版本中還是可以感受這位女詩人的特別之處。

她的詩歌讀起來很舒服,看待世界的視角跟顧城有點相似,都是用孩童般的天真去跟世界對話的,其實做到這一點很很難的,因為詩人在把詩送到這世界上,渾身已是千瘡百孔,所以普通人根本沒法想象詩人終其一生為迴歸到孩童視角付出了什麼代價,再者,狄金森的詩歌情感非常充沛,都是用一個個簡單柔軟的物件去表達宏觀的命題。偶然查閱狄金森的經歷,發現跟中國的餘秀華也有相似之處,其實她們都是在哪些黑暗粘稠的日子裡與詩歌相遇,才發現“在夏季的鳥鳴之外,草叢裡有哀婉樂音”。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四、 葛飾北齋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家裡的臥室有《神奈川衝浪裡》(下圖)這幅浮世繪的海報,以前看著充滿神秘色彩的動與靜,心裡總是說不出的喜愛。後來看了這個畫家的其他作品被其深深折服了,在日本,葛飾北齋的風景版畫有一種“對現實奇矯扭曲形態的強烈偏執”,充斥著對比色和強烈的矛盾感,遠遠超越了當時人對藝術的理解。而且在1870年後此畫流入歐洲,吸引了一大片信徒——德加、馬奈、梵高、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細看他的畫會發現畫面呈現的內容跟單純的刻畫人物風景不同,它更多是把人物歸到最開始的狀態放到一個世外桃源中,具有一種與世隔絕且悲天憫人的情懷。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其精神核心肯定是飽滿長久的。最喜歡的是第二幅,想到辛棄疾《菩薩蠻》裡的那句“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五、芥川龍之介

一直接觸過的日本作家是村上,反而忽略了其他天才作家,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黑澤明的《羅生門》這部電影,我們現在經常說起的羅生門,並不是芥川龍之介筆下最初的《羅生門》。芥川的《羅》描繪出了一個人間地獄,真真正正的、可怕至極的地獄。而當一個作家能用如此冷靜的筆調寫出這種景象時,他的內心可以說存在一個“地獄”般的角落(一直覺得日本作品大都有病態的成分,)而芥川的偉大,在於他能於無聲之處喚起驚雷,以簡單的情節超越一切描摹。當你以為這已經是極致了,他卻用文字告訴你,不是。

他的很多短篇《鼻子》《山藥粥》《阿富的貞操》讀起來非常讓人窒息,也可以窺見他極簡和極見功力的筆法,而真正可怕的是我能在他的作品中窺見周遭的一切人和自己的影子。這位敏感,陰暗,複雜的天才在30多歲自殺身亡,雖然可惜但卻一點也不意外,對於他來說這是與世界決裂最好的方式。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六、 伍爾夫

因為要寫女性主義用到她的《一個人的空房間》而開始瞭解她。伍爾夫是一個很特別的女作家,是整個文學史上那種少有的純粹的精神貴族。無論看她的《到燈塔去》、《海浪》或卷帙浩繁的隨筆,都能感到她的外部世界與內部斷裂的明顯性,還有多視角的敘述模式。伍爾夫最後是自殺的,對於我們來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對她來說,那些庸俗的日常,是那隻怎麼打也打不死的蒼蠅。她只能結束自己,來結束庸常。或許每個女人都有優美與瘋癲的兩面,只有兩面都表現出來才是一個女人。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七、劉震雲

小人物性情是劉最為擅長描摹的一點,《一地雞毛》、《官場》、《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都體現了其精準的心理刻畫與洞見力。說實話他的書名都不吸引我,可能有著新寫實主義“接地氣”的烙印,但這都無法抹殺其作品的文學魅力。雖然他永遠在寫買豆腐、剃頭、殺豬、趕大車、掏大糞……但字裡行間都是苦難,草芥之人的事再大都只是自己的事。透過這些雞毛瑣碎,寫出氣勢恢宏的作品,此公亦真是奇人。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八、趙樹理

在錢理群先生等著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裡是這麼評價趙先生的:“在現代文學諸多傑出的作家中,趙樹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作家,深深根植於農村,有地道的農民氣質,他成功開創的農民所歡迎的通俗鄉土小說,代表瞭解放區文學的最高成就,無論從文學角度還是與當時歷史關聯來看,趙樹理的出現都是重要的文學史現象。”魯迅是以世界的視角寫農民,而趙樹理是將農民看作整個世界。

作為山藥蛋派的作家,他前期作品被塑造為典型是因為符合政治意識形態的需要,當時的文學始終繞不開“政治”,他的大多數作品都寫的是這個國家絕大多數的農民和他們的農民世界。他有什麼寫什麼,他跟農民呆了幾十年,農民的好農民的壞他自然一清二楚,寫得也一清二楚。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九、王小波

曾有一陣子啃完了王小波所有的書後並把他奉為男神。他的文字簡潔,有許多想不到的比喻,絕不會落入俗套,那是獨屬於王小波式的痞,恰恰我就喜歡這種有知識的流氓。《愛你就像愛生命》寫真誠多情,那是我看過繼朱生豪後最美的情書,李銀河真幸福。不管是小說還是雜文處處閃耀著獨特的智慧。他讓我重新認識和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詩人。小波永遠是我精神上的初戀,沒有人會忘記第一個愛的人。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十、郭沫若

最近複習到20年代的詩歌看到郭沫若的《女神》和《星空》等,重新關注了這個文人。上大學時很多現當代老師對他也是不屑一顧,曾經一度對這個人以及他的作品很不屑。如今重新看了他的文章才明白很多事情不是那麼容易下定論的。他才華橫溢在考古在考古、金石、文學創作等方面都是個奇才,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必然和社會環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當一個文人書讀得越多,他對政治的敏感度就越高。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要拿他的人品說事?所以還是多看看他的作品吧,其實讀郭的很多詩(他還有很多精緻的小詩),帶給我最鮮活的感受就是的情感炙烈和氣勢磅礴,對於一個在極短時間之內就能將甲骨文解讀出來的無敵學霸,請道德狂們放下手中的石頭吧。

過往讀書筆記(二)(作家評)

標簽: 作品  葉燮  農民  世界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