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日日不斷:讀《資治通鑑》19

作者:由 桃禪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1-03-10

#日日不斷 【趙充國的貢獻】

①漢宣帝本始三年,匈奴單于親率騎兵數萬襲擊烏孫國,退兵之時,天降大雪,一天之中,積雪達一丈厚。大雪使得大批匈奴部眾和牲畜凍死,活著回去的還不到十分之一。緊接著丁令部族(今維吾爾族)、烏桓部族、烏孫部族,三國乘機襲擊匈奴,使得匈奴人口減少了十分之三,牲畜損失了十分之五。(西北打仗確實要看天氣,所以中央帝國經常無法有效治理西域)

②之後,匈奴又發生饑荒,人民、牲畜又死亡十分之六七。南匈奴部族就南向歸降了漢朝。匈奴的兩次天災人禍,讓匈奴元氣大傷,基本不再成為漢朝威脅。(匈奴饑荒也不敢南下掠糧,只能餓死,漢朝之威可見)

③趙充國在晁錯提出的移民實邊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把軍隊擴充套件成“青甘生產建設兵團”,開墾荒地、鑿井挖渠,伐木築塞。和投降的羌人一起生產勞動。把青甘很大一部分領地,永久性的納入到了中華版圖,後來歷史上常叫的西涼、天水、張掖,也是因為趙充國的生產建設,再加“以沐王化”,而成中華版圖的鐵板一塊。

④霍去病能打到貝加爾湖,但無法佔領;漢朝能讓西域臣服,但無法有效治理(下雪就造反了);朝鮮一片也是常常拒險自守(海軍如果不強盛,從陸路打朝鮮,基本會傷亡慘重);雲南也只能治理到昭通、曲靖一帶;

⑤趙充國的生產建設兵團才是永久治理的良策,“以威德之並行,則可不戰而自破也”。後來明朝能夠把雲南永久性納入帝國版圖,也是沐英屯邊的功勞。朝鮮在明朝時忠心耿耿,主要因為明朝船艦已經遠超漢唐,分分鐘就可以登陸。現在國家打算2035年在臺北修高鐵,統一之後,臺灣肯定就是軍事東大門。生產建設兵團+戰力投放能力,臺灣應該就能永久性納入版圖了。

⑥趙充國當時是漢朝兩大國寶之一,另一個是蘇武。趙充國從不打無把握之仗,“戰而百戰,非善之善者也;戰不必勝,不苟接刃也;攻不必取,不苟勞眾也。”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趙充國對民族的啟示其實遠遠強於衛霍。衛霍是精神,充國是智慧。

標簽: 趙充國  匈奴  漢朝  版圖  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