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讀書筆記 | 幸福是什麼?——《人生的智慧·叔本華》

作者:由 麼行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9-15

最近讀了一本非常喜歡的書——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之前在《哲學的慰藉》裡就“遇到”了叔本華哲學,那句“你的身體是執行你的意志還是基因的意志”,語出驚人,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很有爭議但又很有個性的老頭兒想法確實不得了,但在他大部分的人生裡都是沉寂的,果然天才都是孤寂的。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華《附錄和補遺》裡的一個版塊,是叔本華寫給大眾看的暢銷版本,它不像是哲學書,裡面沒有特別晦澀難懂的話,每一個觀點的提出都配有非常貼地氣兒的例子,使讀者很容易就可以帶進角色並且恍然大悟地發現“還真是這麼一回事兒”。讀的時候,反思頗多,回味不少,也在感慨為什麼沒有早些年來讀它,後來又想想,如果沒有這些年的經歷潤色,很多也可能都理解不了,所以,有時候,得感謝命運,讓我們不早不晚、恰逢當時。

讀的時候,經常有拍手稱快的地方,比如,他說:

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就是痛苦和無聊。

生活的艱辛和匱乏造成了痛苦,而豐裕和安定就產生了無聊。

而我

們的生活狀態就是在這痛苦和無聊兩極之間搖擺

,收入低下的勞動階層苦苦掙扎在生存邊緣,與痛苦進行著永恆的鬥爭,而養尊處優的上流社會閒得無處宣洩,與無聊進行著絕望的搏鬥。繁重的體力工作,在終於有片刻閒暇的時候,人肯定是要休息、放鬆的娛樂,而在人毫無生存壓力的狀態,不用工作也可以衣食無憂的時候,如此多的閒暇時間如何來度過,是個難題,而閒暇帶來的無聊則讓心不知道安放在何處,感到內心空虛,只得不斷地向外尋求刺激,以填補這些閒暇時光。

不論或多或少的閒暇,對於沒有豐富精神思想的大眾來說,只是用來打發的時間,所以普通人會刷抖音、刷爽文、玩遊戲等,而有錢人的消遣形式就更多種多樣了。而擁有豐富的精神思想的人,當他處在社會階層下層的時候,是他認識和感知世界的素材;而當他處在有錢的上流社會的時候,擁有豐富的精神思想,則可以避免內心空虛;

他們對閒暇的需求,學習、觀察、研究、默想和實踐——這也是這個世界可以帶給我們的所有內容

如果說人類幸福的死敵就是痛苦和無聊,那麼什麼才是幸福本身呢?他說,

誰要從幸福論的角度衡量自己一生是否過得幸福,他需要一一列出自己得以躲避了的禍害,而不是曾經享受過得歡娛、快感。

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是沒有痛苦

。為什麼這麼說呢?想想一天過得都很愉快,在下班路上與人發生了爭執,一整天的好心情都蕩然無存了,我們更加會關注那一點糟心的事兒,而不是愉快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會更關注身體疼痛的部分,而不是其他都很舒適的部分;會更關注冬天的那幾日霧霾,而不是全年的好天氣……快樂是否定的,而痛苦是肯定的。

所以,衡

量幸福的標準,不是享受過歡娛和快感,而是比較少的不幸的生活,即缺少痛苦的程度

。想想家裡小朋友喜歡某個玩具需要網購的時候,在等待的時候,他是焦急不耐煩的,當好不容易拿到手,擁有的慾望得到滿足、意欲得到釋放,產生了的快感只是持續相當短暫的時間,願望滿足的那一刻,快感就會極速衰減,再加上,我們潛意識地會更關注那些求不得、已失去的部分,那短暫的快樂不能成為衡量幸福的標準。

而當我們年齡足夠大,或者說,見識到足夠多的不幸的時候,才會發現那句老話“平平淡淡才是真”確實是人間智慧,如果在這份“平淡”上還沒有被“無聊”所挾持的話,那麼可以說這就是幸福

那什麼才會對我們的幸福會產生影響呢?如奧利弗·高爾斯密在《旅行者》的詩句寫到:

無論身在何處,

我們只能在我們自身尋找或者獲得幸福。

幸福是主觀的,它是感覺、意願和思想的結果,和對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有關,因此,幸福唯一直接相關的就是人的個性及其價值,也就是人自身意識的性質,它對幸福起著直接的作用

而那些自身之外的人和事,以及客觀事實,都不會直接影響到人的意識,只有當它們間接發揮作用,引起自身改變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搭理”它的時候,它才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雖然可能會產生影響,但這些都是意識層面的,也是可以被消除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念之間”,任何事情都是多維度的,也是變化的。就像那些“流言蜚語”、PUA、“道德捆綁”等,都是對方是想把自己的意識強加到他人身上,只要我們切斷了意識間傳播鏈條,那麼他人的意識本身並不能對我們產生影響。

當然,我們身處在社群之中,很難不被影響,但當想明白,“指手畫腳”的那幫人,只是一堆過不好自己人生卻還要干擾他人的可憐人,特別是在群體中“烏合之眾”是沒辦法深度思考的,所以他們成了“泡灰”,而自己千萬不要成為被“炮灰”湮沒的人。

在這裡,想起閱讀《人生的智慧》的時候,腦子裡總是跑出來老莊道教哲學,也可以看到佛學的影子,會

發現古代先賢他們的哲學思想是有共通之處的,崇尚修心養性、節制慾望

。這也是我最近對比閱讀後發現的小“秘密”,儒釋道中的“儒”是倡導“入世”的,在裡面我們會看到所謂的道德、禮教等對人的束縛,是從組織的層面出發,解決的是組織管理的問題,而這裡對個人素質的提高是為了組織服務的;而“釋道”是從個人修養出發,是從“出世”角度來說的,而叔本華的哲學也是如此,更強調自身精神素質如何提高,以及如何看待身外之物,實現個人內心平和,實現精神的安寧。

叔本華所提的卓越精神思想之人,順應命運、心存感激、在人間是為了獲得思想教誨,而不是幸福,也不是所謂的社會位階;老莊所提出的道家,遵循大道,萬物通達如一、沒有分別,所以社會位階對人本身來說是毫無價值的;所以,春秋戰國天下大亂之時,聖賢之士大都隱居起來,正是叔本華提到的卓越精神思想之人“曲高和寡”出世而去;而也就理解了為什麼莊子老在自己的文章裡寫小故事諷刺孔子,可能在他眼裡孔子就是組織所需要的文化“走狗”,戴著古代先賢的大帽子吧。

所以回到這本書自身,

究竟怎樣才能達到《人生的智慧》所說的幸福呢?達到幸福的條件:

基本條件:健康的體魄

前提條件和本質:精神的安寧

必要條件:清晰深刻的理解力以及節制有度的意欲

以上的條件,都貫穿在整本書中,用不同的內容論述了這四個條件的重要以及必要性。最後用叔本華描寫的這個唯美的畫面作為結尾,這便是我目前所能領悟的幸福:

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一個擁有豐富內在的人,就像在冬月的晚上,在漫天冰雪當中擁有一間明亮、溫暖、愉快的聖誕小屋。因此,能夠擁有了優越、豐富的個性,尤其是深邃的精神思想,無疑是在這地球上得到的最大幸運,儘管命運的發展結果不一定至為輝煌燦爛。

附記,《人生的智慧》有很多閃光點,這次用了金閃老師教授的理解型學習方法,使用概念地圖可以更好地看到很多要素之間的關係、長程連結之間的關係、以及理解全書的脈絡,而整體的把握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大師的作品。這種方法就像叔本華將生活比作的那幅刺繡品,

處於人生前半段的人看到的是刺繡品的正面,到了人生後半部分的人,看到了刺繡品的背面。刺繡品的背面並不那麼美麗,但給人以教益,因為他讓人看到刺繡金的總體針線。

理解型學習方法是一種可以幫助讀者站到刺繡背面,幫助看到如何走線,如何相互關聯,這是刺繡前面完全看不到的。

讀書筆記 | 幸福是什麼?——《人生的智慧·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概念地圖

標簽: 幸福  叔本華  人生  無聊  閒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