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JACC研究:房顫患者一旦恢復竇律,可逆轉心臟重塑和減少瓣膜反流

作者:由 心尖上的刀客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4-27

心房顫動(AF)主要心臟負荷表現為中風和心力衰竭(HF)。從HF的角度來看,在Castle-AF(導管消融與標準常規治療在左心室功能障礙和房顫患者中的比較)研究中,HF合併AF的患者的臨床隨訪已經證明了節律控制的重要性:6個月時的AF負荷預示著更嚴重的臨床結果。然而,針對不合並HF的AF患者,想證明恢復竇性心律(SR)對這部分人心功能和預後將獲益,則目前缺乏證據。

一些病理生理學機制是支援上述假設。首先,AF可能被認為是心房心肌病的一種表現。AF引起的心房電和解剖重構,是“AF引發AF”這定律的基礎。其次,左室(LV)功能障礙可能是持續性心動過速的結果。在沒有心肌瘢痕形成的情況下,左心室功能可能在復律或消融後恢復。第三,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和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是繼發於AF引起的心房擴大後的環狀擴張。在這種情況下,節律治療可能導致心房逆向重塑和反流的改善。儘管心功能與AF之間存在聯絡,反之亦然,但在AF中心功能不全的發生、進展程度和時間程序尚不清楚。

如果捋清楚心功能和AF互動關係,將會影響AF的治療決策。以往AFFIRM(節律管理的房顫隨訪調查)和其他臨床試驗顯示,節律控制並不優於心率控制。這些研究中有兩個重要的潛在干擾因素:導致不良事件發生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副作用;恢復竇律後患者停止抗凝可能性。如果AF復發,它們則會導致血栓栓塞併發症。近期EAST-AFNET 4(房顫早期治療預防卒中)試驗可以安撫那些強調維持竇律的醫生和患者的疑慮。這項對近2800例新發AF患者的研究表明,在減少卒中、心血管死亡、急性冠脈綜合徵(ACS) 和心衰住院的結果方面,節律控制優於心率控制。

JACC研究:房顫患者一旦恢復竇律,可逆轉心臟重塑和減少瓣膜反流

圖1:恢復竇律後可逆轉心臟重構/改善瓣膜反流

近期JACC發表一項研究,探討有/無恢復竇性心律對AF患者的心腔重塑(三維超聲心動圖變數)、功能性瓣膜反流的影響。共有117例因房顫住院的患者,在入院、6個月和12個月時使用三維經胸超聲心動圖進行檢查(337次檢查)。隨訪期間,47例患者透過心臟復律和/或射頻消融等手段積極恢復竇性心律,這些患者所有心房容積指數(Vi),右心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RVESVi)均下降,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LVEDVi)增加,四腔室功能得以改善(

P

<0。05)。39例患者恢復竇律失敗,這些患者除了左房排空分數降低外,左心房舒張末期容積指數(LAEDVi)和右心室舒張末期/收縮末期容積指數(RVED/ESVi)增加,但四腔室功能未改變(

P

< 0。05)。31例自行轉為竇律的患者,Vi或功能沒有變化。同時發現,積極恢復竇律(三尖瓣和二尖瓣反流)和竇律自行恢復(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中,功能性反流嚴重程度較基線時有所改善(

P

<0。05)。在多變數分析中,在12個月的隨訪期間,右心房和/或左心房逆向重塑僅與干預(復律和/或消融)相關。作者提出,AF的治療應強調恢復竇律,以改善解剖學(所有心房Vi, RV ESVi)和/或功能性(四腔室)心腔逆向重塑並降低功能性反流的嚴重程度。

儘管這些結果為AF節律控制可能有益於心臟功能的觀點提供了一些支援,但該研究也存在許多侷限性。每組患者數量很少,並且受到3DE(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收集不完整的影響。此外,臨床佇列研究中經常有一些患者退出,導致隨訪不完整。

標簽: AF  反流  患者  竇律  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