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五人墓碑記》隨筆

作者:由 小卒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8-22

《五人墓碑記》講的是明末閹黨作亂,東廠大宦官魏忠賢派錦衣衛(也就是文中緹騎)校尉逮捕東林七賢之一的周順昌,周順昌平日有德於民,蘇州市民為救周順昌而萬人齊集,大為暴動,顏佩韋高舉著香火,沿途呼喊:“有願替周吏部說話的跟我來!”,馬傑、楊念如、沈揚也上前仗義陳詞,周順昌的轎伕周文元與緹騎扭打,眾人打死緹騎二人。後來顏佩韋、馬傑、沈揚、楊念如、周文元五人甘願出面投案,避免牽連蘇州城百姓。崇禎元年,蘇州鄉紳吳默等人收葬顏佩韋等五人屍體於虎丘山塘之側,題稱“五人之墓”。張溥有感於五義士“激昂大義,蹈死不顧”,於是有感寫《五人墓碑記》。此文正是介紹五人慷慨就義過程,文章義理交融,讀來頗有氣勢。

從古至今,王侯將相碑文比比皆是,而普通人的碑文流傳下來的並不多。文中將五人的英雄事蹟與普通人甚至官宦子弟作了對比,體現了五人的英雄氣概。下面就兩個角度談談自己看法,

一是五人的英雄行為及生死觀;二是周順昌為官之道。

(一)

江南水鄉,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或許很多人印象中更多的是清秀書生,但是從古至今江南之地慷慨之士比比皆是(無意引戰)。文中五人他們的大“義”令人動容。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五人之死,重於泰山,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共存。

(二)

“周順昌,字景文,吳縣人(注今蘇州)。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稅監高採爪牙,不少貸。採激民變,劫辱巡撫袁一驥,質其二子,並質副使呂純如。或議以順昌代,順昌不可,純如以此銜順昌。擢吏部稽勳主事。天啟中,歷文選員外郎,署選事。力杜請寄,抑僥倖,清操爵然。乞假歸。”

“順昌好為德於鄉,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輒為所司陳說,以故士民德順昌甚。及聞逮者至,眾鹹憤怒,號冤者塞道。至開讀日,不期而集者數萬人,鹹執香為周吏部乞命。諸生文震亨、楊廷樞、王節、劉羽翰等前謁一鷺及巡按御史徐吉,請以民情上聞。旗尉厲聲罵曰:“東廠逮人,鼠輩敢爾!”大呼:“囚安在?”手擲鋃鐺於地,聲琅然。眾益憤,曰:“始吾以為天子命,乃東廠耶!”蜂擁大呼,勢如山崩。旗尉東西竄,眾縱橫毆擊,斃一人,餘負重傷,逾垣走。一鷺、吉不能語。知府寇慎、知縣陳文瑞素得民,曲為解諭,眾始散。順昌乃自詣吏。又三日北行,一鷺飛章告變,東廠刺事者言吳人盡反,謀斷水道,劫漕舟,忠賢大懼。已而一鷺言縛得倡亂者顏佩韋、馬傑、沈揚、楊念如、周文元等,亂已定,忠賢乃安。然自是緹騎不出國門矣。”

“順昌至京師,下詔獄。許顯純鍛鍊,坐贓三千,五日一酷掠,每掠治,必大罵忠賢。顯純椎落其齒,自起問曰:“復能罵魏上公否?”順昌噀血唾其面,罵益厲。遂於夜中潛斃之。時六年六月十有七日也”

——《明史》(卷245)

文中雖著力介紹了五人英勇事蹟,但從字裡行間導讀可以看出周順昌愛戴百姓,算得上是古代知識分子的一個典範。他深受百姓愛戴不向惡勢力低頭,這一點能真正做到很了不起。中國歷史上黑暗時代不少,像他這樣堅守高尚節操的知識分子其實還有很多,這也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希望能夠長存。他們或飽讀詩書或學習科學文化,擔負起國家的希望。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堅持著經世濟民的情懷,挺起了民族的脊樑。他們有傲骨,不卑不亢。這正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