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作者:由 幾凡設計教育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8-16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No.1

空間概念——井、中、營

01. 井——井田制,商周的聚落網格規劃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天下為公”

:本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宗法秩序。

“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其行政劃分單位是四進位制(丘、甸、縣、都)。夫即百步見方,井即三百步見方;一百步為夫,三夫一里。

“體(劃分)國經(丈量)野” 、 “井牧其野”

:以收取貢獻為目的的土地開發制度。

井田制下的理想王城:

《周禮·考工記》(戰國初期)“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以井田制為基礎,井田為農業的劃分。

02. 中——擇中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詩·商頌》表達了“中心、四方、九州”的空間概念,反映的是人文秩序的空間結構。“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立宮,擇宮之中立廟”——《呂氏春秋·慎勢》

03. 營——匝居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城郭之分始於周代。營國的雙重城郭概念。

04. 國都選址擇中

理論上天下的中心在河南洛陽,象徵意義的中心是在唐代依據“日中無影為地中”確定的河南登封告成臺。而宮殿的中心,國家權力的合法性在於壇廟。

漕運

:“隋唐大運河”四段:永濟渠(北京、安陽)—通濟渠(開封-洛陽)—邗溝(長江-淮水)—江南河(杭州-長江)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No.2

聚落本體

01.早期聚落

仰韶文化(母系社會):帳幕—穴居野處—窟窯—宮室(木屋);龍山文化(父系社會):城的出現—築土為城—城堡(山東章丘成子崖遺址)。

02.釋“城”

“一年所居而成聚,二年成邑,三年而成都。”——司馬遷《史記》城,以盛民也。——《說文解字》1)邑:水畔聚居,代表:商代“邑居”,分為王邑、諸侯邑、方國邑(商代治外其他華夏聚邑);2)都:地方聚居中心,諸侯邑為都;3)國:天下聚居中心,王邑為國。首都即王邑;祭祀中心所在地。

03.閭里-裡坊-廂坊

閭里制(漢):居住空間的組織方式,裡在北魏以後稱為坊,坊、村統稱為裡,百戶為裡,五里為鄉,出自《周禮·地宮》(鄉:行政劃分單位)裡坊制(唐):以城邑中的坊作為居住單位進行管理的制度,閭里制的發展既是裡坊制,街坊(商業街)在唐朝南方城市就出現了,已經沒有坊牆;廂坊制(宋以後):取消坊牆,開放自由。

No.3

作業展示

作業要求:圖解國都的變遷

01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02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03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04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05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06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07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08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09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0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1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2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3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4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5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6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7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8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19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0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1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2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3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4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5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6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7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8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29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30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31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32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33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34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35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36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37

圖解建築史——國都的變遷

標簽: 王邑  閭里  中心  井田制  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