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哈工大甘陽教授帶你進入AFM的迷人世界,SO主題合集

作者:由 海寶編輯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22-08-07

原子力顯微鏡(AFM)發明30年紀念,哈工大甘陽教授帶你進入AFM的迷人世界

Use the Force!! 近期我們ScienceOpen新建立了一組關於原子力顯微鏡的文章合集。我們邀請了哈工大甘陽教授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關於建立該輯錄的具體細節。

合集背景介紹

30年前,1986年3月3日,物理評論快報正式發表了“Atomic force microscope”(原子力顯微鏡)一文(Phys Rev Lett, 56 (1986) 930-933),標誌著原子力顯微鏡(AFM)的誕生,文章作者是G。 Binnig(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C。 G。 Quate和C。 Gerber。在這篇引用超過8800次的經典文章中,作者報道了“一種能在原子尺度觀測絕緣體表面的新型顯微鏡”(原文:“a new type of microscopecapable of investigating surfaces of insulators on an atomic scale”)。AFM彌補了1982年發明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只能用於導體和半導體的不足,不但實現了對更多材料和體現的微觀觀測,還藉助力測量實現了表面物理、化學性質的研究。

在STM和AFM的基礎上,已經衍生出一個龐大的掃描探針顯微鏡(SPM)家族,能夠實現微觀的表面光、磁、聲、熱、化學等性質的研究,並廣泛用於生物體系的研究。透過Scopus資料庫,以“atomic force microscopy or forcemicroscope”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截止2016年2月的檢索結果高達10,0000篇,2008年以來每年文獻約6000篇。如今,AFM是許多領域賴以進行微觀表徵乃至微製造和微加工的重要手段,被廣泛用於物理、化學、材料、礦物、奈米科技、醫學、生物學等眾多領域。

哈工大甘陽教授帶你進入AFM的迷人世界,SO主題合集

合集說明

本輯錄是為了紀念AFM文章發表30年,透過輯錄和評述AFM領域的重要原始研究論文和綜述,讓讀者瞭解AFM的歷史發展、關鍵文獻和發展趨勢。需要指出的是,本輯錄中文獻的選取,是基於我的個人研究興趣和偏好,不可能完全覆蓋AFM的所有應用領域。而對這些文章的評述,完全是我的個人意見。收錄的文章,最後數量將達到200篇,覆蓋下述十個方向,其中大部分文章的引用次數很多,但也有些文章少有人注意或較新。本輯錄的覆蓋範圍:1)表面形貌表徵(大氣/液體,真空環境);2)成像模式;3)懸臂和針尖的標定;4)假象和影象處理;5)表面和介面力測量;6)化學力顯微鏡;7)奈米摩擦學;8)生物和軟物質體系的力譜測量;9)超快成像

作者簡介:

甘陽教授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催化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工業催化二級學科負責人,化工學院教授會委員。之前他在ScienceOpen發表了一篇相當出色的論文,這篇論文將材料科學與藥學結合進行討論。他的文章被廣泛引用於顯微學,物理學,藥學和化學方面的研究。 2015年,他當選為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更多內容請見:

甘陽-哈爾濱工業大學教師個人主頁

如您所見, 目前已有很多領域的專家對這一系列輯錄給出評論,我們希望相關研究團體能使用它有效地,開放地進一步提高研究水平。我們期待未來這篇輯錄在甘陽教授的專業指導下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與延伸,也希望其他同仁能加入其中幫助我們讓科學更開放! 輯錄連結請見: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標簽: AFM  輯錄  顯微鏡  甘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