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大雁銜著蘆葦防弓箭。。。我怎麼也不能理解?

作者:由 巫凡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7-04-29

《淮南子》卷十九:“夫雁順風,以愛氣力,銜蘆而翔,以備矰弋。”《中華古今注》雲:“雁自河北渡江南,瘠瘦能高飛,不畏繒繳(zhuó)。江南沃饒,每至還河北,體肥不能高飛,恐有虞人所獲,常銜蘆長數寸,以防繒繳。”

矰繳是用來射獵飛鳥的繫有絲繩的短箭,繳即生絲之縷,結繳於矢謂之矰(通作繒)。按照古人的說法,大雁飛回北方時口中銜著蘆葦,目的是防備矰繳的獵殺,《昭明文選》注中進一步說:“雁,候時南北,故曰候雁;銜蘆以御繒繳,令不得截其翼也。”但蘆葦究竟是如何防禦矰繳的,仍然難以想象,因此關於“銜蘆”古人還有別的說法。

《屍子》曰:“雁銜蘆而捍網,牛結陣以卻虎。”《抱朴子•外篇》也說:“蜂蠆挾毒以衛身,智禽銜蘆以捍網。獾曲其穴,以備徑至之鋒;水牛結陣,以卻虎豹之暴。”這裡說到雁(即“智禽”)銜蘆是為了對付網,大約橫蘆管在口,可以起到阻攔作用,使大雁不會誤陷網孔中。錢謙益有詩感嘆:“未信銜蘆葉,真能捍網羅。”此外,屈原《惜誦》還有“矰弋機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之語。無論蘆葉起的什麼作用,“雁銜蘆”已經成為古人腦海中的經典畫面,就連“雁門關”的傳說裡也會提到這一幕。

《雁門志》記載;“秦漢以為北邊,代山高峻,鳥飛不過,中有一缺,鴻雁往來。代多鷹隼,雁過被害。懼其門不敢過,呼為巨門。雁欲過其山,必銜蘆一枝,然後敢過。鷹隼見而懼之,雁得過山,即棄蘆枝,因以名焉”。

以上應該只是出於古人的猜測,看起來沒什麼科學依據。而要說 “ 擾流。跟為什麼排成人字形飛的道理一樣。這樣的話後面的大雁飛行起來省力些。 瞭解長跑的人都應該知道,跑在人家後面要省力些吧,領跑會累些。”

這一說法看似科學,但也有一個問題需要明確,大雁得銜多大的蘆葦才能起到擾流的作用?接力跑運動員手裡的接力棒的擾流程度,能讓跑在該運動員身後的人省多大力氣呢。如果口銜蘆葦很大枝,頭雁的飛行會不會不進反退?頭雁會不會累死?大雁本身的身形,進化得還不夠適應飛行嗎?需要蘆葦來擾流飛行?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到生物和物理話題下去問一問比較好。

說一點個人的猜測?

《雁門志》記載;“秦漢以為北邊,代山高峻,鳥飛不過,中有一缺,鴻雁往來。”

由於周圍高山的影響,關隘處應該存在極複雜的亂流。大雁銜蘆葦以過,應該是透過亂流作用在蘆葦杆上的情況,來判斷亂流的方向及其他一些指標,據此調整翅膀的用力方式。另:猛禽借風力滑翔,應該也是可以判斷猛禽來襲的方向的。畢竟關隘處視野受限,容易受猛禽突襲

標簽: 大雁  蘆葦  擾流  猛禽  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