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天光學術】2019年調研報告寫作技巧:寫好調研報告的“三部曲”

作者:由 天華學術論文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01-17

調研要做的工作很多,如調研計劃的制訂、日程的安排、隨員的組成以及後勤保障等。文字材料工作是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字材料工作應貫穿在調研的各個階段和環節,尤其要奏好“準備、實施、總結”三部曲。

學習檔案,查閱資料,奏好調研“準備曲”

調研準備階段的文字材料工作,主要是圍繞調研題目抓好上下兩頭。

抓上頭,就是學習中央有關檔案,看中央在這個問題上是怎樣部署要求的,有什麼突出問題需要研究解決。對於貫徹落實中央某項決策的專題調研,更要認真學習、領會有關檔案的精神實質,確定調研的內容、重點和方法。

抓下頭,就是收集基層的有關資料,獲取的方式有多種:有下級黨政機關上報的,有媒體報道的,也有透過上網查詢獲得的。但這些都是二手材料,閱讀這些資料,可以對調研物件有個初步、大體的瞭解。對所有二手資料,只能參考、利用,不能劃框框、定調子。有些重要的資料可以送給領導看,有些一般性的材料可只作簡單的口頭彙報,或僅在領導問起時給予回答。

廣泛蒐集第一手資料,奏好調研“實施曲”

調研的實施階段,是資料的積累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要透過眼看、耳聽、口問、手記,獲取大量第一手資料。

獲取的資料首先要真實、可靠,這是衡量材料是否有用的首要條件。要保證資料真實無誤,就要做到認真核實,包括人名、地名、數字和基本事實等資訊。在調研中,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講成績時海闊天空、誇誇其談,把螞蟻說成大象;講問題時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如果不認真驗證、核實,就會被一些假象所迷惑。

其次,要全面,防止片面。對同一件事,如果只聽一部分人的意見,忽視另一部分人的意見,難免產生片面性。有些事情,要兼顧質和量兩個方面。如搞扶貧調查,貧困縣再窮,找幾個富裕戶並不困難。如果把這幾個富裕戶作為決策的依據,就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再次,要抓住重點。社會熱點問題是廣大群眾普遍關注的,解決這類問題對全域性工作會產生巨大影響,應作為調研的重點。對涉及的主要單位和人員要重點訪談,對一些關鍵環節,一定要捨得下真功夫、苦功夫。要增強敏銳性和洞察力,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把能反映本質的資料抓到手。

要做到以上三點並不容易。領導開座談會聽取彙報,秘書的主要任務是記錄,很少有單獨發問的機會,有些不清楚的問題,只好會後去“補課”。因此,秘書人員要善於在被動中求主動,起早貪黑找人談,認真負責地做好調查、整理材料的工作。

  認真梳理、提煉,寫出調查報告,奏好調研“總結曲”

總結階段是出成果的階段。寫好調查報告,就是把調研的成果、收穫,透過文字表達出來,這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而且需要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寫調研報告,必須站在領導角度,體現領導意圖。這就要留心領導在調研中的講話和表態,知道領導肯定什麼、否定什麼、提倡什麼。動筆前最好請領導談談對總結的具體要求,摸清領導的觀點和思路,這對寫好調研報告至關重要。

領導意圖摸清了,角度選好了,落實到文字上,就要在“精、新、準”上下功夫,即寫情況要精,寫經驗要新,寫問題要準。寫情況要精,就是要精練、管用,不拖泥帶水,不寫流水賬。要對材料提煉加工,去掉虛假的,留下真實的;去掉一般化的,留下有特點的。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從中找出規律性。

寫經驗要新,就是寫出特點,不搞模式化。事物是複雜的,經驗各有不同,用一個模子去套是懶漢的辦法,也不符合辯證法。要在共性裡找個性,把有特點、有新意的經驗挖掘出來。

寫問題要準,就是敢於正視問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有的人寫成績很具體到位,寫問題卻輕描淡寫。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找準問題、正視問題。這正如醫生治病一樣,要想治好病,首先確認病人得了什麼病,然後才能對症下藥。要特別關注處在萌芽狀態的問題,增強預見性,防患於未然。

標簽: 調研  資料  領導  問題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