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心理學解釋是什麼?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17-02-26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心理學解釋是什麼?知乎使用者2017-02-27 20:19:30

Easterlin 在2001年寫了一篇文章,解釋了他1974年提出的easterlin paradox(中文可能叫幸福悖論,待我回頭查一下)。即為什麼隨著人均GDP的增加,國民並沒有變得更加幸福。他用的是美國全國性的資料。之後,針對其他國家的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

針對這一現象,一直以來都被經濟學和心理學廣泛關注。特別是Kahnemann獲得諾獎之後,大家對utility的理解重新燃起了興趣並且開始更多的借鑑心理學的概念。

在2001年的文章,他自己用relative income來解釋了這一悖論。他指出:在人的一生當中(over the life cycle),渴望(aspirations)隨著人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強,因此,人們的實際快樂值比預期快樂值要低。舉個例子:20歲的時候想要一輛mini cooper,覺得有了那輛車一定非常非常開心,可以達到8分開心(如果10滿分)。但是你27歲的時候,買了一輛mini cooper,你的快樂值可能只有6。而一輛保時捷mecan可能會給你8分的開心,我們對未來產生了錯誤的預期(false expectations)。

這也就引出了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 hedonic treadmill,中文可能叫做“享樂水車”。即,人們對於外界的刺激,是有適應性(adaptation)的。比如人們對於高收入自動適應的心理習慣,導致經濟條件的改善對主觀幸福感沒有根本性的改善。

候機碼字。憑記憶寫的。可能存在不準確之處。回家之後看一下文獻再做完善。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心理學解釋是什麼?匿名使用者2017-03-30 06:28:12

看到男神@劉銳關注了這個問題,試著用行為經濟學回答一個吧。

行為經濟學認為,人們

有兩個效用:一個是決策效用(Decision Utility),另一個是體驗效用(Experienced Utility)。

二者區別在於,

決策效用是我們決策的時候,根據自身資訊判斷的該物品給我們帶來的效用;而體驗效用則是我們實實在在消費該物品時感受到的效用。

舉一個例子,假設我預期自己惹毛了老大,要麼選擇被二十個大漢按在地上摩擦,要麼選擇被十個大漢按在地上摩擦。在我選擇的時候,老大大發慈悲,告訴我不管我怎麼選,都會少五個大漢摩擦我。此時,我在情景一中的決策效用,要遠遠小於情景二中的決策效用。因為情景二里少了一半人來摩擦我。然而兩種情景下,我的體驗效用都是一樣的——少了五個大漢對我的摩擦。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我們都

不是完全理性

的,因此

決策效用和體驗效用之間不一樣

。假設我們可消費

全新的商品A

,由於

沒有以往的資訊供我們參考(lack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我們對其

決策效用,會遠遠大於我們的體驗效用

。而隨著我們

逐步消費

,我們對商品A愈發熟悉,有

充足的資訊糾正我們的決策效用

,使其慢慢降至與體驗效用一致。同時,由於

饜足心理

,商品A對我們

稀缺性不停下降

,其給我們帶來的

體驗效用也不斷下降

。因此,

不管從決策效用還是體驗效用來看,該商品的邊際效用都是遞減的。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心理學解釋是什麼?匿名使用者2017-03-31 17:17:14

不專業,匿了。

話說邊際效用遞減是客觀規律吧,怎麼會有心理學解釋?就好像1+1等於2,你沒法用心理學解釋吧……

倒是可以有心理學應用。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心理學解釋是什麼?高黑2017-04-12 16:54:20

大腦對同樣的事物的刺激,反應遞減。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心理學解釋是什麼?進擊的信念2018-05-10 01:12:25

有趣的問題。

簡而言之,

動機模型

可以解釋:

當特定的

需要

得到滿足後,這個動機過程隨即

終結

我相信這是你想要的。

Ref

Coon, D。 (2007)。

心理學導論 (11ed)

。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標簽: 效用  決策  體驗  心理學  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