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那年,我決定工作後跨專業考研

作者:由 腳著謝公屐的我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9-10-25

一、決定

我現在還記得5年前晚8點走在Z市回宿舍那條路上的場景。那是位於開發區的一條路,從公司工廠回宿舍步行大概要半小時。有時會有朋友一起走,有時是一個人。那條路不算昏暗,但在那個時間點上,也已經沒什麼人。一個人走的時候,我會邊走邊玩手機,試圖尋找那個我已經思考了許久的問題的答案。

大部分時間,我都得不到什麼有用的資訊。就這樣,大概過了一年多。有一天,我一如往常的刷著知乎和貼吧,看到了一個已經忘了是什麼的問題,那裡面有一個回答說,理工科+金融複合背景很吃香,那時的我意識到要擺脫目前的現狀,要達到自己對自己的期望,要徹底消除自己內心中的不甘,就需要做出重大的改變,考研對我來說可能是一條較好的出路,雖然幾年後在我研究生畢業找工作時才知道這裡說的理工科指的是計算機相關專業。那晚在那條路上,我第一次認真思考了跨專業考研這個曾經被我排除的選項,也意識到重回學校讀書或許是我成本最低的改變方式。我開始蒐集工作後考研成功的案例,看了知乎上“工作後再讀研是什麼體驗”的很多回答,開始瞭解跨專業考研的政策,計算考研和讀研所需要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以及評估以自身的實力能考上什麼學校。

二、目標

初定的目標是深圳P大。有兩個原因:一是想堅持年輕時曾放出的“這輩子不去北京”的豪言;二是那時候深圳P大初試專業課只有範裡安微觀和曼昆宏觀。於是買好專業課的書,每天準點下班,開始看微觀。我記得那時候大概是14年12月,我要備考15年12月的考試。微觀的內容比較好理解,大約花了一個月囫圇吞棗般的過了一遍,瞭解了大概。後來到了宏觀,內容非常的宏大,看了一遍和沒看好像沒什麼區別,總感覺難以落到實處。就好像我的考研計劃一般,有些虛無縹緲,讓人難以相信真的會成功。其實這種虛無縹緲的感覺一直延續到我後來在家準備複試的時候,那時候內心總不敢相信,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約2年的我還能再次回到校園。但是,路已經選好了,也只能一直走下去。

三、離職

我那時候計劃15年4月份辭職備考。一是多存點錢,心裡有底;二是大致過了遍專業課後,我覺得時間已經足夠。後來我按計劃離職,成為和我同批進來最早離職的。在與室友和同事吃完散夥飯後,我來到了G市大學城,找自習室、租房,買了輛二手腳踏車,開始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早上在三叉路口處在開著三輪車出來擺攤的年輕小夫妻那兒買上早餐,然後騎車去找沒有課的教室自習。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的一個人生活,每天除了晚上和女朋友打打電話外,就只有食堂打飯時才說話。那時候我覺得沒什麼,就是有些孤獨。這樣大約一個月後,有一次我在大學城的理髮店理髮,理髮小哥告訴我“誒,你這裡怎麼少了塊頭髮”,我開始害怕,後來我知道那是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的,醫學上叫“斑禿”。從理髮店出來後,我覺得天很昏沉,壓力沒從心態上戰勝我,但卻在我的身體上卻留下了痕跡。我在學校的湖邊坐了一下午,開始思考接下去要怎麼辦?我想到那對擺攤的年輕小夫妻,他們也不過堅持了不到兩週,而且在後期來得越來越晚,我不經感到非常的悲觀。

我去醫院看了醫生,醫生說這種情況的確很可能是精神壓力過大產生的,囑咐我要注意調節。回來後,我開始推敲壓力產生原因。一是我一直懷疑自己考不上,總覺得考研非常的虛無縹緲,儘管有時又覺得很有信心,但有時又擔心萬一考不上我今後該怎麼辦,一直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之中,一旦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或者沒達到預期的收穫便會感到氣餒;二是這一個月的消費超出了我的規劃,複習時間太長,按趨勢很支撐到考試;三是居住之處人氣不足和缺乏固定的自習室增加了陌生感和孤獨感。我那時越想越煩,決定給自己放一放假,投投簡歷找份工作再說。

四、過渡

大約兩週後,我在G市市中心找了份工作,工作內容是國內代工廠開發和品質管理。在城中村租了個房子,暫時安頓。出租屋和公司之間交通比較便利,坐公交大約5站直達。中間有一站是一所211大學,從大學大門進去到教學樓不遠。那時候我經常下班後在大學站下車,看書到公交車末班的時間才回去。現在想起來,那是一段比較輕鬆的時光。就這樣大概過了3個月,時間來到了15年9月份,我覺得這一次我已經準備好了,於是辭去了工作,再次回到了G市大學城。不過這一次,我沒再回到原來那個大學。

五、重返

我來到一所普通一本工科學校。選這所學校有幾個原因:一是它有固定的自習室,可以把書放在那不用每次帶回家,而且據觀察考研氛圍不錯,大多都是考經管類的;二是可以在自習室附近不遠處租到採光較好、價格適中的房子;三是附近有美食城,吃飯方便。總體來說,這一次的選擇不錯,我在這個學校堅持到了最後,初試結束後我還回來轉了轉,留個紀念,不過這是後話。安定下來之後,我買了李永樂、王式安高數三、平新喬的微觀經濟學18講、深圳P大的專業課歷年真題,開始進行集中訓練。我記得那時候的安排大概是上午9:00-12:00學習高數,下午3:00—6:00學習專業課,晚上7:00—10:00看喜好自由學習,週六休息,週日看情況。政治是在國慶之後才開始學習,前期看影片為主,後期做題回憶為主。英語只在去吃飯的路上看看經濟學人、紐約時報,睡前聽聽NPR ONE。所以整個複習過程還算比較輕鬆。

六、換校

不過並非一帆風順。忘了具體什麼時間了,突然知道深圳P大專業課大調整,初試不再是隻考宏微觀,還新增了金融學和政治經濟學。這對那時的我是致命一擊。我當時做出了換學校的決定:一是新改革、以及沒有歷年真題的參考,風險過大;二是要多學金融學和政治經濟學兩門課程,時間上已經很緊迫,壓力過大。我後來在初試參考書目相同的廣橫走和北京某211財經中選擇了後者,打破“這輩子不去北京”的Flag。

七、初試

12月初試第一天,在G市的某財經大學。第一場政治感覺不錯,在背完肖8+肖4+肖秀榮押題內部講義以及自己覺得得可能會出問答題的重點內容之後,大題只有一道“家風”不會。選擇題平時都是嚴格訓練,對每個選項為什麼對為什麼錯都進行了歸納總結,掌握了常見得出題思路,考完估分75-80左右。第一天下午場英語一,考試表現符合預期。我考前給自己得標準是:完型錯不多於4道,閱讀和新題型錯不多於2道。後來對答案,客觀題錯了2+1,共3分,總分預估在85左右。總體來說第一天表現基本符合自己考前得要求——第一天要拿160分。

初試第二天一度讓我放棄。考前我給自己數三的要求是140以上,因為從以前年度擬錄取名單看,大部分都是140以上的。這意味著不能錯大題,但我卡在了那個計算A^99矩陣題上。這型別的題我考前做過,知道要計算出A的特徵根進行對角化,這就需要A的3個特徵根不同。但那是在考場上的我花了1個多小時計算了許多遍,也只能求出3個相同的特徵根。考完之後我給朋友說下午不想考了,但朋友安慰我說你覺得難那別人也一樣會覺得難的,不差下午那一場了。下午的專業課還算順手,基本上好好看微觀經濟學18講問題不大。考完我給自己估了個分,數學三110-130,專業課120分左右。這樣初試總分大致在390-410,應該可以進複試。

八、複試

大約是在大年初八的時候,確定進入複試。複試有三本參考書:金融學、國際金融學和公司理財。但是我面臨的選擇是:繼續回G市複習和在家複習。臥選擇了在家,原因有二:一是家人的全力支援,在家更溫暖些;二是複試相對強度稍低,我試了幾天在家複習,效果還可以。複試我先是過了遍教材,收集了參考書目相同的學校的真題,明確了重點內容和常見的出題方式。複試是對基礎內容掌握程度的考核,基本都是圍繞重點內容展開。按照這個原則,我把那些在歷年真題中重複出現過的內容夯實了,後來複試分數不錯。

後記

工作後再重回校園讀書其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如今已近畢業工作的我,非常慶幸自己有這樣一段不尋常的經歷。讀研拓寬了我的視野,讓我有機會去到各種曾經可望不可及的地方工作和實習,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拾起對未來的信心。可以說讀研這三年的收穫達到甚至超出了預期,是充實而又幸福的,畢業之後我也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最後,感謝曾經勇敢的自己和給我支援的親人和朋友!

標簽: 複試  專業課  考研  初試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