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講真,網際網路應用做高頻就對了

作者:由 捨得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6-05-25

傳統行業產品售賣給消費者後,營銷就告終了。消費者用或者不用,營收就在那裡,不增不減。如遇問題,只要投訴不強烈就可以不理睬。網際網路產品分發到使用者手裡後,運營才剛剛開始。使用者的疑問必須條條反饋,使用者的要求務必件件處理,要不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為了後續的商業變現,必須讓使用者易於使用,放心使用,高頻使用。濃縮成一句話,

網際網路應用做高頻就對了。

1.

高頻什麼鬼?

高頻是指應用的使用頻率很高。下面給出頻率高低劃分的標準。

講真,網際網路應用做高頻就對了

講真,網際網路應用做高頻就對了

1)

超高頻應用都是互聯網裡神一樣的存在,帥到沒朋友。

它們不僅解決了使用者的需求,甚至能改變使用者的行為。瞧那個插著耳機的殺馬特騷年,正盯著手機刷著今日頭條裡沒羞沒臊的段子。看那個舉著剪刀的自拍妹紙,下一個動作肯定是分享朋友圈,裝逼賣萌求點贊。這恐怕就是網際網路原住民們最正常不過的形象了。

2)

高頻應用是分眾領域裡的諸侯,用得好還能顯逼格。

虎嗅、豆瓣、知乎、在行是不是很專業的感覺?Keep健身,悅跑圈運動是不是很正能量的存在?比起陌陌、貼吧、秀場是不是逼格立顯,調性十足。只要黏住使用者,讓其養成習慣,這些高頻應用都有變身超高頻的可能。

3)

低頻應用找場景,沒有場景就沒人使用。

低頻應用的特點在於使用場景單一,非痛到深處,否則不去使用。使用者使用目的性強,完成任務立即退出,不願意作過多的停留,比如,美髮、洗車、旅遊、理財。正所謂一時痛點頗受寵,打入冷宮常年寒。

4)

超低頻應用就是悲劇,開發者們哭暈在廁所。

一直有人探討,超低頻應用是否有必要設計APP。即是有需求了,可以網頁解決。為了一年幾次的使用,使用者是否有動力去下一個APP?這就如同生活用品,不是經常使用,就不必購買,租借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2.

低頻怎麼破?

低頻突破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有的放矢,張弛有度。一旦營銷過度,必然刺激使用者解除安裝,所以慎重。

1)

及時做提醒,將主動訪問轉化為被動接受。提醒不應頻繁騷擾,而應精準定向,是真心服務使用者,不是惡意強刷存在。

a) 360本是一個後臺的監控服務,但透過開機提醒,速度比拼,硬生生變成了前端產品。它建議使用者定期掃描,鼓勵使用者分享得分,弄得使用者一天不掃描就一天不放心。

b) 求職類APP,通常一年用不了幾次,甚至一次都不需要。頻繁換工作的也肯定不是好員工。所以越是活躍使用者越難尋找工作。對活躍使用者推薦職場攻略,對沉默使用者推薦崗位動向,或許是一劑高頻良藥。

2)

降低使用門檻,縮短操作路徑。酒香飄不到的地方,就得運酒出去。

a) 微信公眾號,紅火了一陣,逐步降溫。可怕的是,微信還把它們摺疊在一次,僅做冒泡提醒。很多粉絲不會主動去看,如果能把文章轉發至朋友圈,很多人就會順手去點。

b) 線下餐館,從門店等食客,到出門送外賣。減少了使用者的准入門檻,開闢了新的食客市場。

3)

挖掘新場景,喚活新生命。做場景拓展,不做功能堆砌。

a) 相親是個低頻場景,但約炮就是高頻剛需。所以,某些婚戀網站也轉型做起了高階約炮。

b) 換機類工具主打單一使用者新舊手機之間資料的傳輸,但使用一次之後很容易轉化出兩人手機資料相互傳輸的場景。

不說了,說多了全是淚。想想那些年犯過的錯誤,豈止幾瓶腦殘片的劑量。

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別碰低頻。

標簽: 使用者  低頻  高頻  場景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