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為什麼我們比西方人擅長勾心鬥角?

作者:由 mgyg吳曉明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5-04-15

勾心鬥角說,

勾心鬥角是農耕民族中國的一種建築結構,這種建築結構的應用是否來源於農耕民族的社會關係不得而知。 不過勾心鬥角的社會關係的心態來源於宗親集體生活的習慣,是集體生活的需要,無關乎民族本身習性優劣。農耕民族由於長期生活在一個固定的熟人圈子裡,在這個圈子中,每個人必須明確自己的地位和周圍相關環節的關係,甚至周圍的相關位置與其它可能相關自己的關係也要搞定。不然的話一個看似無關的舉動就可能讓自己得益於的助力連線斷裂,嚴重到可能讓自己從網中脫落。由於這面網中生活的人在衰老和變更,所以這個關係網也是一個動態的網,在這樣的環境中,每一個人就必須考慮自己地位的變化,以適應新的環境。這張網的物理結構就是各個節點透過關係勾心鬥角。農耕民族的性格由於這樣複雜的關係掣肘而偏向於粘滯。而遊牧民族則不然,遊牧的生活使得每一個個體與群體的接觸機會少,時間也很短,相互關係單一和淡薄。在社會化短時間內,人們之間難以發生相互關係錯落的認定,因此就會用一個人為的契約作為關係的橋樑友好的相處。直至今天,把親情放在次要位置的遊牧民族的社會關係依然用這種相對簡單的形式構成。這是由於它們獨自遊牧時留下來的獨立自主和相互沒有親情關係的傳統習慣所致(親情關係由於血緣的遠近,感情的親疏而有差別)。即使遇到需要別人幫把手的事情也是單一的就眼前的事所做的工作,沒有長期需要合作的相互關係,也就不構成勾心鬥角的結構。從而使遊牧民族的性情偏向於寡情薄義。這個義是指人際關係的”義氣”。

標簽: 勾心鬥角  關係  農耕  親情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