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老胡體是一種什麼型別的語言藝術?

作者:由 永遠的小學生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12-13

老胡體是一種什麼型別的語言藝術?永遠的小學生2022-12-13 17:03:58

這種說話方式,就是典型的官話,是古代語言文明的一種傳承。

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古代識字率較低,群眾普遍文化水平不高。

所以,有文化的官員就經常說一些套路化的官話,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和權威性。

而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民眾,在聽了這些有著統一模型的官話後,就會迷迷糊糊的選擇盲從、聽話。

而這種官話的本質是:

將具體的人或事,放入到一個沒有明確指代的寬泛的概念中去說。

比如,將具體的國足踢足球的事,放到社會貢獻這個寬泛的概念中,就變成“國足是一支有社會貢獻和社會責任的球隊。”

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該怎麼去理解?別人聽了又為什麼會主動聽話呢?

人類語言中的“是”,實際上是指代“我又回憶起、聯想到了一段XX的經歷”。

所以,就可以理解為,一聽到“國足”兩個字,就讓“我”回憶起、聯想到他們也曾今為社會做過貢獻,以及承擔過社會責任。

那什麼社會貢獻、社會責任又指代哪些經歷、事件呢?

答:貢獻一詞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性,具體的指代物件超過2人,且必須是一個人想要某樣東西,另一個人再幫其獲得這樣東西后,才能叫做出貢獻,即類似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易、社交行為。

而責任則是整個社會的共識,大家約定俗成的一些行為準則。

由此可見,社會貢獻和社會責任這兩個詞可以指代無數的事件,從大到小都可以劃歸到這兩個詞彙的定義中去。

更重要的是,除非是國足的同事,別人很難知道他們的生活細節,到底有沒有做過社會貢獻,以及承擔過哪些社會責任。

所以,普通人在聽到這種寬泛的指代性特別廣的抽象詞彙時,根本無法精確的回憶起、聯想起具體的對應事件、經歷。

腦子裡一片空白,就等於無知。

而聽話的本質就是本人腦子裡保持一片空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身體外部的其他人身上,然後用眼睛死死盯著那人看,用耳朵仔細聆聽對方說的每一句話。

這種感知體驗模式,就叫聽話,甚至還會傻呵呵的自言自語,來一句:“這人好厲害喲!居然知道那麼多東西!!”“他說話真的好有趣喲!”

所以,主觀感覺的有趣=無知、未知=因為腦子裡找不到對應資料,就只能睜大眼睛看眼前的人,聆聽他的教誨。

老胡體是一種什麼型別的語言藝術?

https://www。zhihu。com/video/1584646630342590465

本來主角程咬金還是牢房裡社會地位最低的人,因為講了幾個超出其他人預期、標新立異的故事,其他人就對他有了需求。

綜上所述,官話之所以能讓普通人聽話,其原理在於擴大原本事件的指代範圍,讓人不能短時間內回憶起每一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從而迫使對方進入一種迷失,或者忙於在大腦記憶庫裡尋找對應資料的狀態。

但要是你反過來問他,“國足做出過哪些社會貢獻,承擔過哪些社會責任”,說官話的人也只能在行為上保持沉默,因為連他自己也做不到短時間內回憶起那麼多事件的具體起因、經過、結果。

至於,這些官話是否存在一個完整的語言系統?

我看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而高階知識分子說官話的原因,純粹是個人在某些群體裡形成的習慣。

這種說話習慣,特別像中國人口中常說的那句“雖然這個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每個人身上總歸有些不為人知的閃光點,只是你還沒有發現。”

而這個閃光點具體是什麼,說話者本人不需要知道,他要做的只是打圓場、左右逢源,達到搞好關係,成為“自己人”的目的。

說指代範圍廣的詞彙,以及刻意留白省略的說話方式,帶來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給說話者留有足夠的解釋空間。

而解釋空間=編故事的框架範圍。

所以,一個處理公共問題的專家,一定是一名優秀的小說家、段子手、故事創作大王。

如果把這種語言方式,再進一步擴大,以及省略到極致,就形成了所謂的玄學裡的讖文。

缺少主語,保留巨大的解釋空間,把本來指代人的範圍擴大到指代世間萬物。

所以,玄學、星相學在古代是帝王們專用的帝王術,其本質就是給想要編的故事,先設定一些基本的框架。

就像現在的數學裡的代數,就是一個典型的先給框架——公式,然後再找個別數據代入到公式裡,把公式補全,算出等於號後面的數字。

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解釋空間、編故事,即資訊補全。

例如:看見天上有一顆流星墜落,有人就會用因果關係,把話說成“流星墜落是大災之相,不久之後將有大難降臨人間。”同樣的也可以把話說成“流星墜落是大喜前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以舊換新是去舊迎新的吉兆呀!”

不識字,不懂文字元號怎麼來的底層民眾,一聽這種沒頭沒尾的話,腦子裡一片空白,就會感覺有趣,對眼前之人產生想要知道緣由的需求,即所謂的產生敬意。

自然全都跪下來高喊:“您地位實在是太高啦!所以我就只能聽您的話啦!”

另外,古代封建社會的統治基礎,不是所謂的三綱五常、君君臣臣、忠孝仁義等價值觀。

而是資訊差,即“我讀書人知道將來的國家政策是什麼,不讀書的人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而這些資訊的來源全來自於社會頂層——朝廷。

甚至和社會貢獻、責任毫無關係,即使古代官僚常被稱之為五體不勤、腦滿肥腸,但這些讀書頂層能獲得國家級的資訊。

而這些國家級的資訊,才是保證他們過上富足生活的支柱。

標簽: 指代  官話  社會  貢獻  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