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資料篇】漢初丞相職位更替變化考(漢元年至孝文帝四年)

作者:由 二十八年蟬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04-29

下為漢初(漢元年-漢孝文帝四年)漢廷相國、丞相、左右丞相及其他丞相更替變化表:

【資料篇】漢初丞相職位更替變化考(漢元年至孝文帝四年)

以上,按照地位高低大致分為“相國”、“丞相”、“右丞相”、“左丞相”、“假右丞相”、“假左丞相”、“計相”七類。

其中同時期有左、右丞相時,便不會設立單獨一位丞相;同理若是隻有單獨一位丞相時,則不會出現左、右兩位丞相。另外目前列表中的很多“?”是代表當時可能有人員擔任這個職位,但是史書中卻沒有記載。譬如同時期如果有右丞相,則大機率上也必有左丞相,否則直接以丞相論之即可,無須再分左右。至於相國和計相,則是另外設立的,與丞相和左右丞相併無衝突。

當然,以上內容僅為筆者個人結論。若非要說有丞相時,還要另外設立左右丞相;或者就是隻有一個左丞相,而沒有右丞相,也行。畢竟史書中並沒有明文記載說只能按照筆者說的這樣設立,但按照目前史書中現存的記錄來看,相信筆者的結論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大家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至於說為何要截止到漢孝文帝四年,則是因為從漢孝文帝四年開始,漢廷才算是真正進入了穩定期。此後幾十年裡基本上再無左右丞相或相國之類的職務,同時丞相的更替也相對正常化,不會再像漢孝文帝四年之前那般,朝政內鬥不斷,丞相職位更換頻繁。當然此後到漢武帝時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畢竟那時候的丞相和這個時候的丞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以下具體分析上表所示內容:

漢元年:蕭何任丞相

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漢元年劉邦為漢王,蕭何就是這時唯一的丞相。而此時蕭何擔任丞相所負責的職務,自然主要指的就是政務,當然也可能包括一部分軍務。

漢二年:韓信任左丞相,曹參任假左丞相

這裡蕭何應該還是丞相,但鑑於已經出現左丞相韓信和假左丞相曹參,因此懷疑此時的蕭何應該是右丞相。同時再按照《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故市侯閻澤赤的記錄“入漢,為河上守,遷為假相”,推測此時閻澤赤應該就是假右丞相。

而漢時官制以右為尊,因此漢二年的漢庭就是有四位丞相,再按照地位高低排列,他們分別是:右丞相蕭何、左丞相韓信、假右丞相閻澤赤、假左丞相曹參。

這裡四位丞相的職務,右丞相蕭何與假右丞相閻澤赤主要負責的自然都是政務,而左丞相韓信和假左丞相曹參則是負責軍隊的獨立作戰。

當時關中主要是以右丞相蕭何為主,假右丞相閻澤赤則應該是跟隨劉邦入駐滎陽,而魏、趙戰事便是由左丞相韓信和假左丞相曹參全權負責。從這裡可以看出,漢初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地區丞相負責制”,也就是一個地區分別由一到兩位丞相進行主要領導,這裡自然是包括軍政大權。

當然這裡的定義並不嚴謹,譬如前期酈商以將軍身份率部獨自掃蕩關中三郡,以及後來太尉盧綰、將軍劉賈率軍進入西楚腹地,主導敵後作戰等等,這些時期主導作戰的就不是丞相了,而是以太尉和將軍為首,因此只能說當時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地區丞相負責制”,但並不是全部都是由丞相負責,只能說有這個趨勢。

漢三年到漢四年:韓信任相國,曹參為左丞相(本條內容存疑)

按照《史記》中記錄:

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淮陰侯列傳》

再按照《漢書》中記錄:

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信為相國,發趙兵未發者擊齊。《韓彭英盧吳傳》

韓信已破趙,為相國,東擊齊,參以左丞相屬焉。《蕭何曹參傳》

雖然很多學者都認為這裡就是指的漢三年韓信升遷為漢相國,曹參接替韓信為漢左丞相,但目前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韓信擔任的相國其實是趙國相國。畢竟韓信為相國前,史書中記錄的是劉邦奪張耳與韓信軍,並封張耳為趙王、韓信為相國,而後又讓韓信與張耳共同收趙兵攻齊。

因此,若這裡是指的漢相國,則韓信的權力就絕對不會僅限於趙軍,所以筆者個人還是更傾向於此時的韓信為趙相國。另外漢相國在《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中的記錄,也是從漢九年開始,因此韓信在漢三年就升遷為漢相國,並位居右丞相蕭何之上,同時還是在喪失部分兵權的情況下,這是很難說通的。並且張耳之所以能夠成為趙王,也是因為韓信幫助其向劉邦請封的,因此劉邦在封張耳為趙王后,再把韓信封為趙相國,並令他們二人收集趙兵,這是最符合實際情況的。

至於曹參,合理推測應該就是接替韓信為新的漢左丞相,並以漢左丞相的身份協助趙王張耳與趙相國韓信一同攻齊。

再按照傅寬和曹參的記錄:

屬相國參,殘博,益食邑。《史記·傅寬列傳》

韓信為齊王,引兵詣陳,與漢王共破項羽,而參留平齊未服者。《史記·曹相國世家》

從上述記錄中可以看到,從韓信成為齊國後,曹參已經成為了相國,那麼這裡的相國又是什麼相國呢?

為齊右丞相,備齊。《史記·傅寬列傳》

如上,傅寬在韓信成為齊王后,擔任齊右丞相,而傅寬的記錄中又明確顯示傅寬從屬於曹參。顯然曹參擔任的應該就是齊相國,並且再按照《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記錄:“河陽侯陳涓,以丞相定齊地。”則當時在齊地除了齊相國曹參、齊右丞相傅寬外,還有齊左丞相陳涓。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何曹參不會是漢相國呢?其實還是和韓信不是“漢相國”是一個道理,當時曹參負責的就只有齊地,所以怎麼可能以漢相國身份凌駕於蕭何之上,主掌全國政務呢?

因此在曹參擔任漢左丞相到齊相國期間,也就是漢三年到漢四年這段時間裡,這時的漢庭丞相就是:

右丞相蕭何,左丞相曹參(漢四年為齊相國),假右丞相閻澤赤(疑似)

而他們的職責,其實和之前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漢四年到漢五年:蕭何為右丞相,尹恢為假右丞相(疑似)

這期間除蕭何外,曹參去齊國任相國,而閻澤赤史書無記,另外又多了一位丞相尹恢,按照史書中記錄:

城父侯尹恢,以右丞相備守淮陽功,比厭次侯,二千戶。《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這裡疑似是史書記載中有脫字,因為此時漢庭還沒有相國,理應還是右丞相為百官之首,因此尹恢絕對沒有可能凌駕於蕭何之上,畢竟尹恢之後並無太多記錄。所以合理猜測,這時的尹恢就是以假右丞相身份入駐淮陽。

漢五年到漢六年:酈商為右丞相,蕭何為左丞相,張蒼為計相

這裡酈商為右丞相是史書明證,並且有多處記錄,所以沒有疑問。而張蒼為計相,則是按照下述記錄:

高皇帝六年(漢六年),張蒼為計相。《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至於此時酈商突然以右丞相身份凌駕於左丞相蕭何與計相張蒼之上,雖然有悖常理,但就當時實際情況而言,還是比較合理的。

當時劉邦剛剛稱帝,國內局勢不穩,而以蕭何、曹參、樊噲為首的沛縣功臣團或者把持重要職務、或者手握重兵、或者擔任封疆大吏,同時呂家和原大將軍韓信的部屬也在蠢蠢欲動,因此在當時從資歷和軍功上來講,也只有讓出身高陽的酈商出任右丞相,才能勉強壓住各方勢力。

畢竟酈商此人身份較為特殊,他本身加入到劉邦麾下時就有著相當多的嫡系兵力,所以不屬於當時任何一個勢力之中,因為他本身就是實力頗強的一大勢力。同時酈商又因為酈食其的慘死與原大將軍韓信矛盾重重,而當時劉邦首先要處理的就是原大將軍韓信及其下屬。因此劉邦以酈商為右丞相,擔任百官之首,從而借酈商的手來壓服各方勢力,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過,雖然酈商是以軍方將領身份擔任右丞相,但合理猜測,酈商主要負責的應該還是軍務。而且劉邦為了制衡酈商,同時期又在左丞相蕭何的基礎上,另外設立了計相張蒼。因此當時漢廷政務應該主要還是由蕭何與張蒼負責。

漢九年:蕭何任相國,酈商繼續任右丞相

這時酈商是以右丞相兼趙相國身份率部出征平定陳豨之亂(以右丞相趙相國別與絳侯等定代《史記·酈商列傳》)。

而蕭何則因為平定淮陰侯韓信之亂,升為漢相國,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同時此時的右丞相酈商便在地位上開始低於蕭何,當然他們負責的事務還是沒有發生變化,蕭何主政,酈商主軍。另外猜測,既然蕭何稱為相國,則左丞相職務就空出了,那麼是不是應該也有人員擔任呢?理論上是有的,但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所以這裡就不繼續推論了,畢竟即使有,但也無非要麼是從屬於相國蕭何,要麼就是從屬於右丞相酈商。

漢十一年:樊噲為漢左丞相

這一年樊噲以左丞相身份代替酈商統領北境漢軍主力,繼續負責清剿陳豨殘部。至於酈商,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是否去職右丞相,不過按照當時酈商並非是罷官,而是跟隨劉邦去南方平定英布之亂了。因此這一年裡,蕭何依然是相國,酈商為右丞相,樊噲為左丞相。

而與之前論述的一樣,軍方將領即使擔任丞相,一般負責的也都是軍務,如同左丞相樊噲負責北境軍務,右丞相酈商負責南部平亂,而相國蕭何自然還是穩坐關中,主掌全國政務。

漢十二年:蕭何為相國,樊噲為相國,後周勃代樊噲為相國

這一年大事不斷,先是漢軍滅英布導致皇帝劉邦重傷;接著燕王盧綰叛跡明顯,皇帝劉邦遂令漢左丞相樊噲以漢相國身份,率領漢軍主力鎮壓燕國;之後又因為劉邦病情加重,呂家步步緊逼,劉邦為了削減呂家實力,遂令太尉周勃持兵符殺樊噲,並由周勃以相國身份統領漢軍主力繼續鎮壓燕國;最後,便是劉邦病逝,呂家和沛縣功臣團的內鬥在右丞相酈商的調解下,只保留蕭何相國身份,樊噲、周勃均只恢復爵位和軍職,不再擔任相國,同時酈商又因為病情加重的原因也放棄了右丞相的職務(商事孝惠、高後時,商病,不治(不擔任官職)《史記·酈商傳》)。

所以這一年在這一系列事件之後,最終就只剩下了相國蕭何。至於左、右丞相等,或者由其他人擔任,或許就是空懸,史書沒有記載,目前也無從考究了。不過即使有,只要不是酈商、樊噲這些人擔任,則就只能是相國蕭何的從屬罷了。

漢孝惠帝元年:蕭何為相國

這裡沒有任何疑問,蕭何擔任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全權掌控朝政。

漢孝惠帝二年:曹參為相國

這裡同上,這一年相國蕭何病逝,曹參接替漢相國職務,繼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全權掌控朝政。

漢孝惠帝四年: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到漢孝惠帝四年,隨著相國曹參的病逝,漢庭內部的紛爭便又開始了,王陵以右丞相身份主掌朝政,陳平為輔。

漢少帝元年:陳平為右丞相,審食其為左丞相

到漢少帝元年,迫於右丞相王陵太過強勢,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遂在呂后的授意下共同向王陵發難,而後呂后又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將王陵升為太傅,從而間接上剝奪了右丞相王陵的權力。於是,呂后便開始大肆培植自己的親信。其中陳平為右丞相,名義上主管朝政;審食其為左丞相,並作為呂后的代表成為了實際上的漢庭朝政掌控者,正所謂“公卿百官皆因決事”。

漢少帝八年:呂產為相國,陳平為右丞相,審食其為左丞相

到漢少帝八年,隨著呂家新一代子弟的崛起,逐漸朝政由相國呂產負責,陳平擔任右丞相,審食其擔任左丞相。

而這一年又因為呂后病逝,長安爆發兵變,導致呂家被滅,相國呂產被殺,左丞相審食其被免。於是隨著孝文帝的上位,便有了周勃為右丞相主掌朝政,陳平為左丞相輔佐周勃。

漢孝文帝元年: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同年周勃被免,陳平擔任丞相。

這一年,因為孝文帝不滿沛縣功臣團的跋扈,便在陳平等人的協助下,逼走周勃,從而讓陳平擔任丞相,全權主掌朝政,由此正式開啟了漢庭一人丞相獨尊時代。

漢孝文帝二年:周勃再次接任丞相

到孝文帝二年,隨著陳平病逝,中央權力又一次處於蒸空期,於是周勃再一次以強勢地位入主中樞,擔任丞相一職,全權負責漢庭朝政。

漢孝文帝三年:灌嬰任丞相

這一年的孝文帝又聯合太尉灌嬰,再一次逼走丞相周勃,也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免丞相勃,遣就國”。同時為了拉攏灌嬰,孝文帝進一步強化了丞相府的權力,將灌嬰原本的太尉府職責全部併入丞相府,於是灌嬰遂以漢丞相之尊,不光統領朝政,還能插手軍務。

由此便有了史書中記錄的又一次丞相領兵事件:

是歲,匈奴大入北地,上令丞相嬰將騎八萬五千擊匈奴。《漢書·灌嬰傳》

只可惜丞相灌嬰雖然來勢洶洶,但匈奴根本不應戰,因此也就沒有真正打起來。而後同年又因為爆發了濟北王之亂,於是孝文帝便用陳武領大將軍職分丞相灌嬰部分兵權,以制衡丞相灌嬰。

漢孝文帝四年:張蒼任丞相

這一年的冬十二月,灌嬰病逝,御史大夫張蒼接任丞相。至此,漢庭算是真正進入了穩定期。

而後的十四年裡,張蒼作為有漢一朝領政時間幾乎最長的丞相(除過某些特殊時期的外),便和孝文帝劉恆一同開啟了中國歷史進入帝國時代以來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完)

標簽: 右丞相  相國  左丞相  丞相  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