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書法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作者:由 書法嘉 發表于 書法時間:2019-10-08

陳新亞

1962年1月出生於湖北蘄春。1983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滄浪書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文聯委員,省書協主席團成員,草書委員會主任。全國書法展評委。第五屆中國書協理事,曾任書法報社副總編輯、《書法報》執行主編。2007年歸居蘄春山中,改號木瓜。耕讀自適。曾出品中國美術館“第二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等;2013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全國“三名工程”50家。有黃庭堅松風閣詩帖手批本, 《急就章》《月儀帖》《十七帖》等臨習光碟等多種,及與人合著數種出版。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近年我寫字,與其說多不甚用心於所謂“形式”,不若說有點反“形式”。這是因為近年所讀所思,使我覺得必須將自己的筆墨歷程,再回歸到如同中上古人的平心書錄中,去體會那手筆無負擔的滋味。所以,在很多時候我的書寫,只近乎“抄書”而已,甚至很多時候,我會故意安排自己:今天仍舊抄書,不要創什麼作……幾年抄寫下來的結果,反倒覺得,字之體性愈簡潔而自然,手下筆墨既生辣又圓活了,而且還感覺到,自己筆下似乎充滿了一種“生長性”,一月比一月漸進於我冥冥中的理想性狀。如點畫簡勁,筆墨明淨。已洗去昔時作章草時的連綿與鼓弩;筆下早先於大篆、魏碑所下的功夫,也磊然如水落石出,不變法而法自有,這是過去夢想也不能到的境地。若反省之,便不難發覺:搞藝術,一旦“術”多,便少了“藝”。所謂“大巧若拙”,老子是否也從這類似情況找到感覺的?——陳新亞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陳新亞談書寫之美

我們教學當中講到的,往往是點畫、筆順、結字、行、篇章、畫面構成,另外用筆、筆法更值得關注。“點畫”和“筆法”是兩回事。點畫是外部形態,是靜的。筆法是當下實現的,很寬泛的東西,但又是一個文化性的概念。

結體或曰結字,其另外一面叫筆勢。筆勢就是筆往哪個方向走,怎麼走。它是結字的重要內在動力依據,結字是依賴筆勢來完成的。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接下來是行款,另一面即是體勢。用筆去寫出來的筆勢,往哪裡走,最後構成一個字,有它的形勢態度,這種勢態既是上承前字的意緒,並直接關乎下一個字的出場。比如蘇東坡,他的用筆是枕腕,三個手指拿筆,他的筆和紙捱得特別近。他的筆是往左方便,往右不方便,所以他構成的字的體勢就是扁扁的,潛在有往左下方斜行的意向。

作品總的結構,我們稱之為章法、篇章。但是在古人裡面,稱為氣息、意韻,整個是一種狀態的描述,而不是一個具體的形成的描述。

建議大家多關注一下用筆,筆勢、體勢、氣息這一類概念,這直接關係到自身書法學習的可持續性,風格的可持續性和作品結構的有機性。

大家知道,從點畫開始到作品的完成,一般人都能完成。但是如何使這個過程成為一個美的歷程和結果,需要長時間訓練。一種優雅的書寫,是在你的筆跡、你的墨痕裡,可以看到你的意趣、你的韻味、你的風格、你的情調。如果是很拙劣的一種書寫,同樣也可以見到你的意趣,你的認知。古人說“書者,如也。”你寫得拙劣說明你內在的修養也是拙劣的,寫得優雅就是內在的優雅。所以我們不是要只看最後的效果,是要看書寫的過程。要體會怎樣在寫的過程中,透過筆觸去捕獲那種風調和美感,這便涉及到書法技術上的問題。

用筆就是講筆法,其實很簡單。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我讀中學是“文革”後期,我在學校辦牆報。城裡用粉筆,我們鄉下用毛筆,整天在寫,兩個星期要寫一期,一年好多期,都是我來編寫,大量的使用毛筆,使我對毛筆有種相對比別人強一點的親近。當時也沒有字帖,就是學習課本上的楷體。到快畢業時,看到同學有一字帖,講筆要怎麼回鋒啊什麼的。但照著帖中圖示的用筆方法來寫,就寫不成了。反思現在很多書法教學的書上畫的運筆線路,我覺得有問題。我認為寫字就是隨紙下筆,然後運寫,讓筆自己來完成一個個點畫,這樣在寫的過程中該留的留了,轉彎的地方肩膀也出來了,筆提起來時就會帶出鉤。我們今天呢,在這些被人強調的地方,就跟關節炎一樣都腫掉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思維在這個地方被停留了,下一個筆畫便顧不上了;當下一筆顧不上了,後面所有的地方也就都顧不上了,你的筆勢就被阻斷了,自然運寫的過程就阻斷了。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自然的點畫效果便達不到。比如你在紙片上記東西的時候——我稱它是有機的,你不會考慮字寫得好不好,你就順著寫,這個時候是最自然的,這是蘇東坡說的“無意”。如果經過了有些字帖上講的那種訓練,一寫字就很刻意,就扭曲了毛筆的本性。當你故意的時候,毛筆就會按照不得已的方式往前走,你就會發現有意寫字的時候,不如意的地方卻很多,自然書寫狀態下的書寫其有機性就高。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再以王羲之為例。我曾經用電腦把王羲之的字的一個筆畫移動一點點,就不舒服了,一撇一捺都不行。他的這種點畫,我稱為有機體,你把它人為挪動,是不行的。

王羲之在寫字的時候算過麼,思考過麼?沒有。

生理上要適應某一種書寫,即使是很合理的書寫,也是須作極大的努力才有所改變的——我們要相信軀體是有自身想法的。美國一個醫學學者寫過一本書,《軀體的智慧》,他講這軀體本身是具有其智慧的。比如說一隻貓從櫃子上快速跑動的時候,輕易不會碰到東西;人不行,人進化以後,很多感應都退化了,動植物就很好。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可是我們人在文化方面的覺悟比它們強。

我們說寫字就要輕鬆地寫。我們臨帖,比如說臨王字,轉彎就直接轉過去,他的鉤挑等等,讓毛筆自己去完成,牽絲連帶都由毛筆自身去完成,我們不要強加以自己的意志。因為好多牽連都是毛筆帶出來的,因為毛筆這種特有的工具,才會有勾、提、挑之類的出現。如果不是這種工具,這些東西都是不會形成的。既然形成了,大家都覺得很美,就把它固定在我們書寫的跡道里。

所以我們講古人創造了漢字,而毛筆“主動”地參與了漢字發展的整個歷程,所以才有了書體的衍變。我們現在寫字,把毛筆放到一邊,只關心漢字是怎麼寫出來的。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毛筆和紙墨是我們創作中必須要細心體察的東西。你有什麼樣的毛筆,就可能有什麼樣的點畫。一開始我們學習怎麼控制毛筆,但其實毛筆是我們書法文化裡面的一個重要角色,是我們的一個夥伴,所以我們講寫字是要“合作”,和筆、墨、紙、字的合作。如孫過庭說“五乖五合”,合作很重要。

湖北王子亭帶小孩寫字,我們曾討論過小孩可不可以寫草書,我覺得完全可以,他讓小孩剛開始臨黃道周的《孝經》之類,臨不幾天之後,就開始臨《十七帖》《書譜》呀,或《聖教序》,行草就開始了。這些小孩寫了三四年,寫得很好。特別是他們的用筆,一點不多,一點不少,跟二王很接近。所以古人說,大道至簡,一筆下去,把動作寫完就好了,它所有的關節、轉折,全部在毛筆的執行中流暢地實現,筆畫中全有了。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我們由於在“用筆”方面太糾結,使運筆過程中的筆勢被削弱,以至於被破壞,在思維裡面就沒有“筆勢”這個感覺了。我們看古人的東西,看一遍覺得好,看兩遍也覺得好;而自己的作品掛在牆上三天以後就不耐看了,就是因為沒有內在的筆勢貫通。這種勢是一種內在的趨向,這一筆向哪裡走,下一筆從哪裡接,全是自在的。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你想想看,打乒乓球的時候,對方球來了,你會思考麼,會考慮什麼角度力度去接這個球麼?不會考慮。球拍子很順暢地就接過來了。寫字可不可以達到這個狀態呢,拿起筆就寫?古人就是這樣,只是我們今天的狀態隔得很遠。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學彈古琴時的感受。音樂和書法是最接近的,都是在一段時空中去完成的。我們彈琴的過程就如寫字的過程,都是不可重複的,寫不好不能再添一筆。彈琴也是,彈不好不可能重複撥絃,如果我們做不好,就是我們功夫沒到,是我們的技術不到。

不能因為我們做不到,便硬借現在藝術的所謂構成和設計,來改變書法與彈琴的思維感覺方式來做這個東西。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因此,我們提倡要靜下來,我們要給自己一個空間,讓你自己在五年後能完成這個輕鬆自然的書寫過程,或者是十年以後也行,不要急於眼下完成這一環節,要慢慢地實現這個過程。這就是書法文化裡的“養”。繁體“養”下面是個“食”字,是要靠糧食來“養”的。那哪裡有書法飯吃麼?沒有。就是臨帖、看帖、思考,去看展覽,跟朋友交流,這些東西,久而久之就轉化到你的內心,這稱之為“養”,它不是一天弄成的,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有其規律,不能破壞。

比如說,“結體因時而變,用筆千古不易”。這是趙孟頫提出的。為什麼說“用筆千古不易”呢?不是說楷書、隸書、篆書之間是有變化的麼?這個“不易”,我思考來思考去,是正確的。從“道”的角度來講,這一支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你不要去委屈它,不要去損傷它。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再就是,當這一筆墨沒了,你能寫出來麼?這就涉及到時間問題。當紙太吸水的時候,你的速度要不要改變?

又涉及到紙性問題。所以他說這個“千古不易”,就是說在書寫的當下,怎樣讓筆、墨、紙、字在一個很協調的狀態下行進,這個是千古不易的,一定要讓毛筆舒服。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我們操持一個方向,其餘就讓毛筆自身完成,轉彎的時候自然筆鋒會彈過來。“長鋒”只是今天人的概念,明代以前都是小筆。關於筆自身,我們今天要思考,如果你寫展覽類的大作品,大字展覽,從學理上來講,這種大筆是有很多美感不能體現的。因為是“毛”筆,毛髮到了一定長度之後就沒有很好的彈性,當很多毛糾纏到一起的時候,整個筆就沒有彈性了。比如說我們寫長鋒的時候,整個筆一下去,成了一個鉤狀的東西,那麼你怎麼按下去還是一樣粗細的點畫?言恭達老師寫大草書,是用長鋒的,你看他的線條粗細變化都不大。如果按照我的思維,他用短一點的鋒,字可能更豐富一些。但是古人就是,百分之二十都是讓毛筆自身完成的,這是它的任務,對筆不要過分的約束。然後看墨,當墨很多的時候,你不快點寫,墨就受不了,墨馬上就要掉到紙上去了。一定要給它相應的速度,墨才舒服。毛筆和紙之間又有一個問題,如果紙是粗糙的,你用很軟的筆的話,就沒法自然書寫。所以說我們要找到一種合適的感覺,不要讓毛筆來將就你。有的人說這個筆不好使,有的人說我一天至少要用兩支筆,什麼意思?他根本不考慮筆是什麼,按下去寫,壓著寫。我覺得這種人,套用古人的話就是不仁義,把跟你合作的筆不當東西,那你的字會好麼?不要按照你主觀的需求來驅使它,我以為這就是書法的道。這個道就是書法的規矩。所謂規矩就是書寫過程中,人與筆墨紙字之間內在的關係。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篆書到隸書之間,篆書沒有鉤、挑,它就是線畫,平直的、圓弧的,為什麼到隸書裡,它有這些東西?就是因為在快寫的時候,在放鬆的時候,完全沒有人控制的時候,“轉筆”“方折”等東西就出來了,經毛筆一帶就出來了。這個是毛筆創造的,不是人想出來的。當隸書變成楷書,楷書是因為古人有紙了,有紙後書寫的空間就變大了,毛筆的書寫就快了,相對自由些。你看提手旁,隸書是圓出來,在楷書的時候,鉤是因為要寫一提才會有。所以說毛筆參與了很多書法形態的創造。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用筆”方式方法,在內在機制上決定了作品的高度和作品的壽命。所謂壽命,是看紙面上的效果:當你的筆鋒和你的紙、墨不和諧的時候,筆毫是從紙上飄過去的,墨留在這個地方就很稀薄。假如在運寫過程中筆是溜過去的話,這一線畫的質地一定是很平薄的,久而久之這個作品經過幾次裝裱後,可能就剩下幾個淡淡的墨點了。這就是“壽命”,換一個詞來說,叫“體質”。說這個人作品很孱弱,弱便是筆和墨在紙上是異常而不規則執行的,所以墨跡可能是偏向一邊的,稱為孱弱。有人想跟黃賓虹學寫字,黃賓虹讓他先寫幾個字來看,黃賓虹把紙反過來看,說你這寫的不是字,紙上只有幾個點啊。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原來他寫時只在點畫的兩端用力,中間嘩啦就寫過去了,故留在紙上的只有幾個墨點。這樣的墨跡久而久之中段就會沒了。所以我把對這個過程的體悟,稱為“悟道”。

正確的“用筆”所出現的線條,會有一種結實感、圓滿感。如我們剛才說的,是讓筆墨紙硯一起和諧參與書寫,即“合作”。

古人對筆勢非常重視,現在的人大多隻重視結構。

筆勢,即這一筆和下一筆之間是有一個趨向的,趨向就是筆勢,那麼這一筆和下一筆之間的快慢,就像打乒乓球不由我們判斷和思考,這是個自由的狀態。我們在臨帖時,一定要去觀察這個東西。筆勢找到了,那個地方要不要“映帶”都不重要,哪怕沒有連帶,它的筆勢在,就是“筆斷意連”。下筆的意向和運筆的方向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比如說王羲之,把它的字拆開分析看,一個字,甚至於一行字,實際上書寫時只有一個起筆。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所以孫過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一個字管領一篇的局面,就是這個道理。古人寫字,蘸墨也好不蘸墨也好,一氣呵成,實際上只有一個起筆,文章完了才收筆。他揮運過程中同時完成所有動作轉換的。比如寫“三”,當我們把筆提高的時候,每一筆都是斷開的,當我們把筆按在紙上不離開,就是三個連貫的動作。有的人寫字習慣於把筆提得高,那麼他的筆畫就會乾淨、凝練,比如明代王寵。傅山草書就不提起來。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筆離紙高低,我們不要刻意,就是讓筆勢含蓄。很簡單,我們只寫點畫本身,關注結字最本質的東西,而勾連處讓筆去完成。筆勢的存在,不可忽視,我們要關注它。

唐人集字的《聖教序》,很多人臨寫後往往不連貫,就是因為每個字是集的,其體勢原不是統一的。所以我說一件作品,應該只有一個起筆和一個收筆,中間全部都是運動中的轉換,轉換過程中會有一個小的起止,但這個起止我們在意識裡面不要去考慮過多,我們要有意識地忽略它。所以說我們不能將“欲橫先豎”,“欲右先左”這種口訣,實用於每一個字的每個點畫,這是不行的,只有換行換紙的時候可能會有考慮。但是真正熟練的人不會考慮,讓筆來完成,即使換一張紙,我還可以繼續寫,不需要去蘸墨。我們要回歸原本狀態。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筆勢決定一個人書寫的調性,就是情調、筆調、調子和性情。然而又並不一定要連著才叫筆勢,並非筆筆連屬、一字帶著一字才有筆勢。而是筆和筆之間或著紙或提起——但又連綿不斷地揮運著,這樣寫出來的點畫就能夠達到我們所說的有機聯絡。

我們再看看“體勢”。體勢是從字的構形、形態來講的。一組點畫即偏旁部首合成一個字,構成一種體態,會形成一個總的勢向、意向。這個勢和你的用筆有內在一致性,要讓它自然流露出來——刻意去寫很難寫出的。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作品的體勢又決定著章法、行列的分佈以及紙幅的式樣。

進一步說,每個人特殊的用筆、體姿,不單在字態、行款方面有內在的決定性,實際上還潛在地決定了最合適他自己的一種書寫章法和作品幅式。找到這個,你的章法就更走向有機性,更好的生成的過程就會很自然達成。

「書法傳奇」湖北書法百人工程——陳新亞

由用筆帶出筆勢、體勢,最終在作品中形成一種抽象的意思,也叫氣韻。氣韻生動不生動,我們就稱之為作品有機還是無機,有機的是自然生成的,無機的是一種生硬的東西。是不是生硬的東西,檢驗的方法就是掛在牆上,如果三五天你覺得還很不錯,那還可以;如果過幾天,你覺得,這一筆往上挪一點就好了,那說明有問題。我在家裡寫完字,家人看兩眼,她提出的問題竟跟我想到的一樣。她不懂書法,不懂章草什麼的,但是她一看就知道哪一塊鬆了或重了。為什麼呢?感覺都是一樣的,因為中國人,我們說是“漢字人類“, 對漢字都很敏感。

標簽: 筆勢  毛筆  點畫  我們  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