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寧遠有戰略價值嗎?

作者:由 秋原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0-03-05

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寧遠在明朝遼東鎮的五路當中,是西路防區到南路防區之間的重要節點,還是遼西走廊的指揮中樞。

永樂年間,遼東鎮分東西南北中五路,北方邊疆都司施行總兵鎮戍+營兵制度後,遼西走廊大部分屬於南路。寧遠即是南路防區內首屈一指的衛城,又起到和西路銜接的作用。

向西,他控轄小團山、興水、長嶺、白塔峪、沙河五各沿山堡城;向東,控轄寨兒山一個沿海堡城。其防區佔據了遼西走廊長度的一半。

寧遠有戰略價值嗎?

寧遠衛是在明宣宗宣德五年(另一說宣德三年)設立的,是遼東25衛當中,設定時間最晚的衛。

主要原因是遼西走廊是遼東地區一個重要的軍屯農墾區。

遼東25衛當中,有五個屯衛,分別為廣寧中、前、後、左、右屯衛,迤邐分佈在南起綏中、北到廣寧的遼西走廊內。

這五個屯衛,是在朱元璋洪武24~26年集中設立的。他們的出現時間和設定地點,和遼、寧二王就藩的時間和地點,形成高度匹配的對應關係,是明朝向大寧都司和遼西地區組織官方強制移民,實現填實人口的配套專案:藩王都有自己的護衛,隨著兩位藩王的到來,還有大批扈從軍人、軍戶和戍邊罪犯,這些人都要吃飯,所以要在氣候條件和關內較為相似的遼西走廊組織屯田。有大寧都司在西北面擋住蒙古,遼西走廊還是相對安全的腹內地帶。

但是在靖難爆發時,大寧都司被裁扯,遼西走廊失去屏護,直接暴露在蒙古騎兵面前,兀良哈三衛又在宣德年間南下,侵擾活動更為頻繁。

明朝在宣德三/五年設寧遠衛、建寧遠城,目的是強化遼西走廊中端的防禦兵力,保護這個連線關內外的交通線和當地的農墾生產,應對兀良哈三衛對遼西走廊的頻繁侵擾。

地屬大寧路,明初廣寧前屯、中屯二衛地。宣德三年,分兩衛地,置寧遠衛——寧遠州志

晚明明清戰爭對抗時期,提出“遼人守遼土”,就是考慮到遼西走廊不僅是交通線,還是開發了200多年的成熟農業區。寧遠城以北雖然是雙方對峙地區,但是從山海關到寧遠城的遼西走廊南端還在明朝的控制中,即能種地也能屯兵。

明代的邊鎮不設府州縣,採取衛所堡行政區劃體系(實土衛所)。寧遠城是衛城,城市建築規模次於廣寧、遼陽兩座鎮城,城內面積較大,功能建設設定相對齊全,可以安置總督、巡撫、總兵這一級地方軍政大員的公署行轅。在1622年廣寧失陷後,寧遠城就是明朝遼東控制的最大的城市。

標簽: 遼西  走廊  寧遠城  廣寧  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