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保衛佛教名剎——普照寺

作者:由 伏裡土陶非遺傳承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0-08-28

普淨寺在哪裡

坐落在龍河北岸的普照寺是古嶧縣佛教名剎,也是魯南地區至今尚存的為數極少的宗教古建築之一。

保衛佛教名剎——普照寺

據《嶧縣誌・祠祀》卷載:(嶧縣)城西60裡,有普照寺,舊名普照禪院。”寺廟位於今棗莊市區西北約20公里的西集村西,在古龍河之陽,揹負遠山,左右為西集、姜莊村翼護,堪為形勝之地。

普照寺始建於隋朝開皇年間,歷經多次重修。寺院內僅存大殿5間,青磚灰瓦,硬山式磚木結構,儲存基本完好。殿前廊簷下豎4根青石盤龍立柱,約3米高,採用高浮雕技法,雕工精細,靈動傳神。

保衛佛教名剎——普照寺

殿內為木製樑架結構,地表鋪柱礎,柱礎上豎交拱立柱,立柱之上置橫樑,然後迭以瓜柱,殿內原塑紫檀木雕釋迦牟尼神像,1938年為盤踞寺內韓樂悌部所毀。

普照寺原來規模可觀,寺門建在南邊近河岸處,現存的大殿位於寺院中間,殿前左右為碑林,共有歷代石碑80多通,近代均毀。東西有跨院,院內有配房。大殿後有禪經房,俗稱後神殿。左右跨院配房,是習讀經書的好地方。

保衛佛教名剎——普照寺

清道光年間,王東槐(滕縣望莊人,道光進士,晉京後任咸豐皇帝伴讀,後任江西道監察御史,湖南衡州知府,署福建按察使,湖北鹽發道等職)沒進京前曾在此讀書,設帳授業,治學3年。

寺廟院牆內外種植嘉木,森森古木掩映著殿宇廟堂。古槐枝杈遒勁,似烏龍探爪,松柏蒼枝傲穹,盡顯古剎雄風。“敬徳勒馬看古槐”之說在西集傳流上千年。

寺外龍河碧波西逝,揚雪噴花,龍河兩岸芳草萋萋,煙柳拂堤。普照寺古時香火旺盛,燒香禮佛的信士絡繹不絕。滕嶧地區一些文人雅士見這裡桃花流水,風景優美,時常相邀來此遊賞,有些生員還攜帶鋪蓋,常住寺中讀書,設帳授業。

保衛佛教名剎——普照寺

普照寺現儲存的大殿,是明朝供奉佛像的大神殿,殿簷下大門兩側有明代石碑兩通,上面勒刻著文學家賈三近的詩作,字跡清晰完好。

萬曆癸未年,其時正值賈三近由南京光祿寺卿任上解職第二次在家閒居期間。5年的閒居時間裡,賈三近為了撰寫《嶧縣誌》而窮郊原、訪耆舊、悠遊泉林,在普照寺結識了主持僧圓泰,二人促膝交談,十分投機,以後便時常往來,縱論佛理禪旨。賈三近佛學知識淵博,碑上刻的兩首詩,便是他於萬曆十一年秋兩次到普照寺,應圓泰長老之請而留下的。

保衛佛教名剎——普照寺

保衛佛教名剎——普照寺

​千年古剎近代又遭浩劫,險些毀失殆盡。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特殊時期,有人結隊衝進寺院,大肆破壞,他們砸爛後院王東槐散文碑後,又衝向前院,時任集公社工業小組長的於志軍同志,立即組織工人,結成人牆,奮力保護。爭論至白熱化程度,爭鬥起來,工人們在於志軍的帶領下,趕跑了他們,立即用石灰將盤龍石柱和賈三近兩首詩碑泥封了起來,石碑這才逃過一劫。

1980年,甘致有帶著馬召香、儲慶植幾位老先生查訪西集古文化遺蹟,細心將詩碑和龍柱的上石灰剝去,並做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為了尋找王東槐《龍河精舍記》散文碑,他們歷時3月,找遍了整個西集,最後在普照寺大殿後面亂石堆裡挖了出來,這一寶貴的文物才得以重見天日。

如今古剎已經被大規模休整、重建,歷經千年風雨,又重新展現在人們眼前。

標簽: 普照寺  西集  賈三近  龍河  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