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事件。如果由你來做編劇,會如何改編成影視作品?

作者:由 王瑞恩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8-05-14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事件。如果由你來做編劇,會如何改編成影視作品?劉博洋2018-05-14 23:39:40

Sully這片子的主線衝突不是機長怎麼救飛機,而是在機長救完飛機之後、配合事故調查的過程中,怎麼被懷疑和刁難的。

今天這事機長表現完美,同行和網友一致好評,相信事故調查組也不會額外苛求機長什麼了,那麼至少Sully這個套路是不能用了。

可能挖掘一下在軍方當飛行員時期的故事會比較有意思,比如可以移花接木把另一個拯救軍機/驅離外敵的故事和這個故事混剪到一塊……

舉個栗子,機長自稱飛過這趟航線100多次,所以非常熟悉,所以可以在儀表壞掉的情況下目視開回成都,那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會不會是在林芝附近的實控線上跟敵機拼刺刀負傷然後把飛機開回來的那次呢……(純屬虛構)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事件。如果由你來做編劇,會如何改編成影視作品?

出山這一段往前延長,正好可以到林芝附近的藏南實控線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事件。如果由你來做編劇,會如何改編成影視作品?FanFanFan2018-05-15 03:28:37

我不會現在就拍,而是需要等幾年。

建立一個組織,跟蹤此次川航3U8633航班獲救乘客們,在未來幾年內的日常生活。

然後,拍個記錄片,講述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乘客,在過去幾年內,經歷了些什麼。

誰建立了家庭;

誰孕育了後代;

誰走進了新校園;

誰開創了新事業;

誰又在各樣平凡的崗位中,做著怎樣平凡的貢獻;

……

小故事之間,穿插著18年5月14號,發生在20多分鐘內的驚險,包括以上乘客當時在機上的驚恐閃回。

最後一個故事,轉回機長劉傳健,以及副機長徐瑞辰,

記錄,回顧他們的專業成長曆程;

自述,講述他們在危急時的所思所做。

最終,兩人用最直白和樸素的態度表明,

精準、冷靜、堅毅、經驗、責任.....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祖國的天空,人民的生命,老兵的職責,

當仁不讓,無需多言。

最後回到兩人的日常工作情景,全劇終。

(若此片由空軍贊助,末尾可落腳在劉傳健和當年空軍戰友和學員的聚會場景。觥籌交錯,目光漸迷離,滿滿的兄弟情。畫面出,字幕入,”We few, we happy few, we band of brothers” 之中文對應版)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事件。如果由你來做編劇,會如何改編成影視作品?知乎使用者2018-05-15 11:03:22

真是不想戳破有些人的幻覺,照著這個答案下大部分方案(照搬羅伯特麥基那個電影結構、甚至有些連鏡頭都想好了的)拍出來的電影,基本就會是你們現在作為觀眾罵的那種爛片。

這種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食材都是現成的,看的是選什麼樣的烹飪方式。在決定用清蒸還是紅燒之前,在內容上來來回回沒有什麼大用。

川航這次事件首先是全程很短,20分鐘,很快就結束了。其次是單一的突發事件,沒有預謀(暫時)。

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下文簡稱“川航”)由重慶飛往拉薩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內飛行途中時,駕駛艙右側玻璃突然破裂,駕駛艙瞬間失壓,氣溫降低到零下四十攝氏度……在意外發生後,萬米高空中,機組副駕駛徐瑞辰半個身子被“吸”了出去,大量機載自動化裝置失靈,機組向地面控制檯發出了“7700”訊號(表示遇到緊急狀況),緊急求助。

危急關頭,3U8633航班機長劉傳健,在自動化裝置失靈情況下,依靠二十年飛行經驗,手動操縱,於7時40分左右,成功讓飛機備降在了成都雙流機場,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整個備降過程前後僅僅20分鐘。

一位民航業界專家聞訊,稱讚川航本次備降“是一個奇蹟”。

1、時間短

《薩利機長》為什麼不能直接拍迫降,而是用問責的形式還原當時的情況,反覆的階段性展現那天迫降的過程,那是因為迫降過程太短了,就那麼十幾分鍾。如果不用這個結構方法而是把迫降過程集中在片頭或者片尾作為高潮展現的話,全片會斷裂的很嚴重,節奏整個沒了。迫降過程在片頭的觀眾會覺得你後面怎麼全是文戲沒有這麼緊張的東西了,在片尾的觀眾會覺得我他麼等了一個小時才看到這麼點迫降?前者是《集結號》,後者是《珍珠港》,而在導演並不會是馮小剛和邁克爾貝的情況下,可想而知到時候影片的完成度。所以《薩利機長》這種方式是因為時間短不得已而為之,只能這麼結構。

電影裡的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在現實裡也並沒有為難薩利,就是把事情調查清楚了而已,因為都知道是奇蹟。但畢竟飛機掉了,總得查清楚怎麼掉的,寫個報告交上去啊。

2、單一、突發

《迫降航班》(丹澤爾華盛頓)前半小時展現完迫降(還有一個機身反轉的牛逼場面),機長成了英雄,後面也是大段的問責和還原,但他有一個設計,就是事發當天這英雄機長不但磕了藥還喝了酒。隨著事件發展,圍繞著這個秘密或追查或掩蓋,是有過程的。把真實事件改編放一邊的話,這部片子故事性要比薩利機長好一些,這劇本還拿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縱使這樣,斷裂感也很嚴重。

《空中營救》(連姆尼森)空警被要挾給贖金,不給就每隔20分鐘殺一個乘客,而兇手就在飛機上;《空中危機》(朱迪福斯特)女兒在飛機上憑空消失;《紅眼航班》(瑞秋麥克亞當斯)酒店經理被坐在旁邊的恐怖分子要挾給一個顧客換房間,以刺殺住在裡面的高官;《航班蛇患》這些更不用說了。

這些片子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一個強設定,因為有預謀、有反作用力、所以故事的延展性也很好,能做出過程來,有類似於追查秘密、發現秘密這樣大的事件節點,而且因為故事的發生有一定的長度,因此節奏上也能做到張弛有度。

《93航班》真實的事件也是發生過程極其短,好像是一個多小時吧,也是突發事件,但在這個過程裡,也有多個情節轉折,乘客被挾持、透過手機知道了有飛機撞了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決定不能坐以待斃、衝擊駕駛艙、飛機墜毀等等。

回到川航,這次川航起飛一小時後遇險,20分鐘後備降,過程很短,又很兇險(比薩利機長兇險多了),基本沒有什麼時間和空間做變化。去年有一架飛機起落架出了問題也是掛了7700訊號備降深圳,但是那架飛機在深圳機場盤旋了很久把油放光最後才降落的。如果這次的事件,有這樣一個放油的過程,能夠把開頭遇險和迫降兩個階段分開,節奏上能夠有變化一些,操作性還會更強點。

紀錄片是最好的,也肯定會有。就像是那個追蹤倖存者的回答說的那樣,紀錄片最合適。

考慮到這次事件的奇蹟程度,我覺得大刀闊斧的改編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由於這次時間短+突發事件,也不適合人物驅動型的做法,因此把機長單拿出來做典型也有難度。

綜合看,《薩利機長》的結構方法可能是最適合的,但是中國沒有保險公司和事故調查組這種反派,目前的情況下,也不允許有這樣的反派。但是沒關係,我們有空客啊。這架飛機出廠到現在才7年,玻璃還是原裝的,如果真的是安裝或者質量問題,那《薩利機長》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可以等等看調查結果

所以結論那還是那個,這種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食材都是現成的,就看選什麼烹飪方式,在決定用清蒸還是紅燒之前,在內容上來來回回沒有什麼用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事件。如果由你來做編劇,會如何改編成影視作品?王瑞恩2018-05-15 19:38:55

我一直期待,我國能拍出一部膾炙人口的,描繪專業精神的影視作品,而不是流量明星們披著醫生/律師/飛行員/程式設計師/科學家之類的外衣,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下掙扎,在深色或者淺色床單上哭泣,鬥公婆,騙原配,把鼻子懟進試管裡使勁聞。

醫生憑藉精確的專業判斷,正確診斷出了一種疑難雜症,或者有一次被表面現象誤導了,耽誤了病人,在一陣自我懷疑和反思之後重整旗鼓。律師和當事人對話,在充滿誤導性,飽含戒心的一面之詞之中,摸索著客戶的真實訴求,確定了可以下鍋的證據,制定訴訟策略。程式設計師勇鬥一個玄學bug,試過一切常規方法都沒成功,最後發現,原來是磁碟和風扇的振動頻率引發共振,拿起錘子一敲,嘿,好了!(玄學bug的設定出自回答: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174

7929/answer/310031007

類似地,我想看到飛行員如何一關關闖過身體和心理素質的考驗,如何飛過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在模擬機上一遍遍用各種可能遇到的事故考驗自己,淡然應對單發失效和鳥擊,和雷達圖上不斷逼近的紅綠色塊周旋。

我不想看到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而只是想知道,一名肉體凡胎的普通人,要多熟悉機艙佈局,才能在完全無法透過視覺辨認物體的情況下奪回對飛機的掌控;沒有超能力的機長,又是透過怎樣的鍛鍊和自律,在一瞬間爆發出驚人的抗寒能力,肺活量和臂力。

答案是專業精神。開飛機不是和空乘眉來眼去,打官司不是請客吃飯,醫護人員不是在宮鬥,程式設計師也並非不解風情。在我列舉的例子之外,還有無數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員,我希望能有一部影片描繪他們的真實工作狀況,僅此而已。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事件。如果由你來做編劇,會如何改編成影視作品?匿名使用者2018-05-16 02:23:49

這個真實事件其實很難改編成劇本。有很多編劇朋友說的很好了,我就不在編劇原理層面多囉嗦了。很多興致勃勃在下面寫故事的人,真按你們寫的拍,百分之百都是你們平時痛罵的爛片故事。

簡單說,如果一件事第一眼看上去覺得「這就是個電影啊」,那這個事往往拍不成電影,或者難度很大。

因為第一眼看上去覺得像「電影」,只是你對事件本身的高度戲劇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對於一個劇本來說,無論這個事件本身有多麼強烈的戲劇性或衝擊性,距離構成一個故事和一個劇本都是很遙遠的。故事需要人物、動機、環境、衝突、阻力、高潮等等諸多元素複雜構建而成,但在這個真實時間中,其實缺乏很多元素。

川航迫降事件,無論是事件本身,還是限於國內電影審查環境,最後大家會發現,就算你能硬編出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天然地缺乏各種「衝突」事件。

飛機駕駛艙的玻璃忽然爆裂消失!高度戲劇性!然後呢?一路順拐,一切都像大家最完美的期待那樣發生了,機長和副駕駛在惡劣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臨危不懼,在各種幫助下,順利把飛機平安迫降了。

在這個過程中,以及由此引申的所有延伸支線中,所有構成「衝突」的元素,基本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案頭工作和現場調查後,進行重新建構或虛構。一個尚未有官方結論的迫降事件,改編為劇本後,如何在真實和虛構之間進行取捨諸多元素,是一個高難度的技術工作,也一定會撞上電影審查這堵無形的牆。基本上,大機率,會變成一個「主旋律」故事吧……而所謂「主旋律」,其實就是「我才不管你想看什麼呢我只能講領導讓我講的不要嗶嗶不要耽誤我工作」。

「電影審查」這事不是藉口也無需過多抱怨,但它確實存在,而且只對業內有意義。絕大多數觀眾並不在乎也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所以不多做討論了。

最後,寫劇本之前,咱們要先確定型別,不然基本是無用功。把這事兒想明白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基礎工作和技術工作。

標簽: 機長  迫降  事件  川航  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