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求職季:如何找到合適目標企業

作者:由 曹將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8-09-07

轉眼又到找工作的時候了。

後臺陸續有同學留言,希望分享點經驗。

必須先說一句個人瞭解的情況:

整體來看,今年肯定會比以往艱難。

宏觀環境比不上前幾年,各行各業都面臨多多少少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只能背水一戰!

這段時間,會有一個系列,從找工作的選擇,到一些資料的提供,以及向一名 HR 的約稿。

今天是第一篇:《

工作的選擇

》。

這篇文章既是一則自我分析的路徑,也是一套思維的邏輯框架:如何定義問題,如何分析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

希望大家看完有所收穫。

在分析問題時,我們總會面臨無從下手的困境,本文提供了五個思考工具,可以幫助大家理清工作和生活中的麻煩事,它們分別是:

頭腦風暴:

羅列與問題相關的所有詞句。

專人訪談:

向專家/一線員工進行訪談,補充頭腦風暴未涉及的關鍵詞。

專業工具:

利用結構化分析工具,將蒐集到的詞語進行歸類。

思維導圖:

在思維導圖上視覺化呈現現有素材。

交叉分析:

選取兩個核心指標,製作座標圖,將可選方案進行呈現,找到最優和次優解。

求職季:如何找到合適目標企業

好了,我們以「找工作」為切入點,進行詳細解釋。

有一定社會閱歷的朋友都認同這句話: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畢竟,朝著錯的方向奔跑,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

所以,找工作這件事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頭疼事。對應屆生來說,更是如此。

但不要慌,我們一步步來分析。

(一)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是一個創造性思維方法,一群人指標對一個特定話題,自由思考並提出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

它一般遵從於三個原則:

第一,主持人引導。

他主要做三件事,其一是記錄下大家的觀點,其二是控制會議的時間,其三是控場,也就是讓氣氛保持友好,避免衝突產生。

第二,題目更易討論。

比如「找工作」是個比較大的題目,那麼不妨把它明確為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在哪座城市找工作更好」「我有什麼能力找工作」等。

第三,持續記錄。

這個記錄包括中途涉及到的所有內容,一些看起來似乎沒用的觀點也一併記錄在案,比如「方便找女朋友」。

迴歸案例「找工作」,這屬於個人的事,那就自己獨立做頭腦風暴:

拿出一張白紙

進入一個安靜的環境(比如一個人的房間)

設定半小時倒計時

在紙上寫下關於它所想到的一切關鍵詞

好了,這就是目前為止所想到的一切。

求職季:如何找到合適目標企業

(二)專人訪談

頭腦風暴法的好處是能聚集一撥人的觀點,但因為各種原因,總會漏掉一些核心人物的資訊。這時候就需要進行專人訪談。

在做訪談時,我們需要明確以下三點:

第一,找到合適的受訪者。

在企業裡,最重要的受訪者就是企業高層,他們的態度決定了決策的角度;但在訪談他們前,對基層一線的訪談又十分重要,因為這些資訊是引導高層回答的重要依據。

在「找工作」這個問題上,最合適的受訪者是「師兄師姐」,因為他們同時扮演兩個角色。

學長:

會站在求職者的角度給出建議;

企業員工:

會站在企業招聘者的角度分享要求。

第二,做好準備工作。

訪談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是「

採訪提綱

」,這個可以根據之前的頭腦風暴裡不太明確的點進行展開,比如「

是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

工資和成長空間哪個更重要

」等。一旦缺乏採訪提綱,訪談的效果勢必大打折扣。

第三,保持空杯心態。

千萬記住,你是去求人的,不是去辯論的!在訪談的過程中,保持空杯心態,好好地傾聽,這能讓對方更願意進行回答。

在操作技巧上,可以試試以下四個方法:

點頭回應。

此時可以配合上一些語氣助詞,比如「奧」「哦」。

適時總結。

在對方說完一大段後,可以適當進行總結,比如「也就是說,面試前無論如何要準備好結構性問題的回答」。

友好氣氛。

如果不是工作屬性特別強的訪談,那可以選擇找個咖啡廳或者安靜的飯館,在一種較為輕鬆的氛圍中開始對話。

適當留白。

目的性不要太強,這會給人壓迫感。有時中途適當聊點別的,可以快速拉近距離。比如跟比較年輕的朋友聊,那可以扯扯「鹿晗跟關曉彤你怎麼看」。當然,也要把握度,要不然這場聊天就變成八卦了。

求職季:如何找到合適目標企業

(三)專業工具

透過以上兩個步驟,基本上可以將問題所涉及的大體內容找全,接下來就是進行結構化分析。

這個是最麻煩的一環,也是

將專業人士與普通人進行區分的核心步驟

。簡單來說,就是:有沒有這個知識架構。

聽起來挺玄乎的對吧。

舉個例子,有家企業業績不理想,於是派人去做調研,得到了一系列觀點:

競品在綜藝節目投了廣告,在自媒體上進行傳播,在三四線也把渠道鋪開,去高校擺攤,產品賣點上突出核心點,有個特別的技術,外觀做了調整……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崩潰。

但是從營銷專業的角度來分析,它們可以用「4P理論」進行歸類:

產品(Product):

特別技術,外觀調整。

價格(Price):

價格更低。

渠道(Place):

高校、三四線城市。

宣傳(Promotion):

綜藝節目投放廣告、自媒體傳播。

一旦結構清晰,那麼接下來的分析也就更容易有聚焦點。

說回「找工作」,它所對應的專業工具就是「需求」。

需求的本質是:

願意且能夠。

兩個原則缺一不可。舉兩個例子:

真實的需求:

我想吃滷肉飯(意願),我手上有 20 元錢(能力)——沒問題,買買買!

虛假的需求:

我想買 iPhone X (意願),我手上有 2000 元 (能力)——買不起。

求職季:如何找到合適目標企業

於是我們可以藉助「需求」工具,將「頭腦風暴」和「專人訪談」得到的資訊進行歸類,例如:

意願:

想去大城市,想工資高,想有晉升空間,想有學習機會等。

能力:

會打籃球,有多次實習,專業知識好等。

這樣,問題的分析就清晰多了。

(四)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優勢是:

能夠以較為直觀的方式,將問題進行羅列和呈現。

它本質上就是我們熟悉的「總分關係」:以中心為「總」,不斷向外延伸「分」,再持續擴充套件「分」,最後達到飽和。

在使用的時候,有兩個技巧:

層次分明。

這可以用「字號」「顏色」和「形狀」來突出,就像做 PPT 一樣,重點內容換個呈現方式。

不斷聚類。

部分內容可以歸為一類,比如「在大城市」「最好在市區」「能經常看展覽」都可以聚類到「城市選擇」裡。

在工具選擇上,手繪和軟體都 OK 。

如果是手繪,那麼最好選擇一隻可擦筆,畢竟總會遇到寫錯的情況,塗塗抹抹的看起來很讓人崩潰。我用的是

百樂的三色可擦筆

如果是軟體,相關軟體有很多,比如

「幕布」「Xmind」「MindNode」

等,都是比較優質的應用。

下圖是我做的思維導圖,在紙上畫的:

求職季:如何找到合適目標企業

(五)交叉分析

好了,接下來該做選擇了。

這裡推薦的工具是:

交叉分析法。

它的本質是,

找到兩個核心變數,繪製橫縱座標軸,繼而將備選放置其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項。

這個方法非常直觀,也非常有用。還是以「找工作」為例。

「意願」和「能力」就可以分別稱為橫縱座標

然後與企業的招聘簡章進行對比

將企業放置於其中

那麼「高意願」和「能力符合」的企業,便是最優選擇

求職季:如何找到合適目標企業

你看,透過這個思考邏輯,就能科學地找到對自己來說相對最優的答案。

這裡補充一點:

關於意願。

說白了,就是需要了解清楚這個行業和對應企業的基本情況。

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找

這個行業龍頭企業的年報

,裡面有個版塊叫「

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它會對這個行業和企業的動作進行闡述。

求職季:如何找到合適目標企業

瞭解清楚後,再決定,會對我們的判斷有更好的支撐。同時也有助於我們在面試時回答:

如何理解我們這個行業?

年報怎麼找?

可以去企業官網的「

投資者關係

」裡找,也可以在「

巨潮網

」裡搜尋。

我是小結

好了,我們再來回顧一遍五個工具。它們並非彼此獨立,而是層層遞進:

頭腦風暴:

羅列與問題相關的所有詞句。

專人訪談:

向專家/一線員工進行訪談,補充頭腦風暴未涉及的關鍵詞。

專業工具:

利用結構化分析工具,將蒐集到的詞語進行歸類。

思維導圖:

在思維導圖上視覺化呈現現有素材。

交叉分析:

選取兩個核心指標,製作座標,將可選方案進行呈現,找到最優和次優解。

更多找工作相關資料,歡迎關注「曹將」,回覆「面試」獲取。

標簽: 訪談  導圖  風暴  頭腦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