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信宜陸氏族譜有此說 陸秀夫是三水人後代

作者:由 陸定記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7-05-08

陸秀夫祠堂地址在哪裡

在距今700多年的宋元大戰中負帝投海殉國的南宋名相陸秀夫,原來是廣東三水人的後代。最近,筆者在信宜陸氏族譜史中發現這一記載。

陸秀夫是楚州鹽城(今屬江蘇)人眾所周知,說他的祖籍是廣東三水卻鮮為人知。信宜陸氏族譜印製於1993年,資料卻是從舊族譜裡摘抄過來的。摘抄時沒有留下作者姓名,文中有“國朝咸豐十年”和“同治九年”等文字,又講述作者伯父在鹽城當官的經過,由此可以斷定原作成文於同治末年或光緒初年,距現在已有100多年了。

該族譜對陸秀夫的身世敘述頗為詳盡,從五代後漢該支系入粵第一人陸訓寫起。陸訓原是河南開封府人,代表後漢政權到肇慶當“端州牧”。他的4個孫子其中一人後來到了三水五頂崗海邊村(現屬三水市金本開發區海邊村)定居。陸訓的第五代孫叫陸訊,號海源,有功名,現每年清明仍受三水、高要、南海、高明一帶部分陸氏族人的祭祀。陸海源生子5人,第四子叫陸保至,“居官江南淮安判”(應為“江北”,可能是傳抄時所誤)。陸保至生子3人:陸涼、陸益、陸真。陸涼、陸真亡故後回故土安葬,墳墓就在陸海源墓旁。老二陸益卻留了下來,居住在鹽城縣東門外。陸益生一子叫陸念,號濟南。陸念生一子叫陸秀夫,他43歲時揹著皇帝投海殉國,死得轟轟烈烈。

由此看來,陸秀夫是陸訓的第九代孫,他的祖父陸益仍屬三水人,陸秀夫便是三水人的後代。

有趣的是,該族譜不僅寫了陸秀夫的身世,還具體地寫了他殉難的經過及其後人的種種際遇。

1279年,即祥興二年春,宋、元軍在新會崖門展開了一場慘烈的大海戰。當“丞相(陸秀夫)見宋事已去,先逐妻劉太夫人下海,後逐二子勵賢、勵哲下海,然後抱帝,當天祝告盡節。”

這樣一來,陸秀夫豈不是斷了香火?其實未必。該族譜稱:當驅二子(時),有近身軍校知公(指陸秀夫)合門殉難,不忍忠臣絕嗣,即泅水暗將二子救出,公弗知也。二子被救出後,陸勵賢在兵荒馬亂中沿西江流浪至祖籍三水思賢窖附近,士人見他“狼狽而走,問之始知為海源公嫡裔孫,遂興之處以為家焉。”此後,“天佑忠臣,娶妻生三子:紹忠、紹祀、紹昌”,“厥後子孫蕃衍”,“雜居廣肇兩府”。

陸勵哲的經歷則不同。他長途跋涉“逃回江北鹽城”,結婚後生子紹恩。陸紹恩生三子,其中二人留居鹽城,“三子桂生遷蘇州府吳縣”。陸桂生的十二世孫陸鵠,考了個進士到廣東高要來當縣令,後調往信宜,生3個兒子,從此在信宜落戶定居繁衍後代。

富有傳奇色彩的敘述,原來是有根有據。作者的伯父陸樹英曾“宰鹽城縣”,一到任便到表彰陸秀夫的忠烈祠“叩謁”,並翻閱祠譜,與當地“講論譜系,盡得其詳”,後來又到吳縣與陸桂生的後代對譜,得出上述結論。陸樹英後來在給鹽城父老的留別詩中寫道:“我本崖山裔,源流住海濱,馬迎新會尹,花種故鄉人……”作者則對自己的家族不厭其煩地交代三水陸海源祖祠的建築及祭祀情況,唯恐子孫後代忘宗背祖。

標簽: 陸秀夫  鹽城  三水  信宜  陸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