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梁實秋的青島情結

作者:由 司寇清涵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0-21

上世紀三十年代,來青島的現代文化名人之多,可謂一個十分特殊的歷史文化現象。

根據有關資料筆者認為,這其中對青島感觸之深、熱愛之切者莫過於“二梁”(梁思成、梁實秋)了

梁思成在彌留之際仍對青島的建築縈縈於懷,不斷地呼喊“別忘了青島,別忘了青島!”而梁實秋,據統計,自梁實秋1930年到青島至1987年在臺灣去世,近六十年的寫作生涯中,竟有六十多篇文章提及青島。他認為,如果要選擇居住地或療養之所的話,青島應為首選。

他在晚年寫的《憶青島》一文中,歷數南北各地優劣長短之後說道:“我雖然足跡不廣,北自遼東,南至百粵,也走過了十幾省,竊以為真正令人流連不忍離去的地方應推青島。”

之所以做了這番推敲研究,是因為“我曾夢想,有朝一日,可以安然退休,總要找一個比較舒適安逸的地點去居住。”非常遺憾的是,梁實秋的這個願望最終未能實現。

青島美麗的風光和宜人的氣候給梁實秋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憶聞一多》和《槐園夢憶》中曾經提到,他是1930年應楊金甫之邀到當時的國立青島大學教書的,到後不久便僱兩輛馬車觀光全市,甚至到了嶗山,“到處都是紅瓦的樓房點綴在蔥蘢的綠樹中間,而且三面臨海,形勢天成。我們不僅感嘆,中國的大好河山真是令人觀賞不盡。”

在青居住後不久更感到“對於青島的印象非常的良好,季淑(即梁實秋夫人程季淑,筆者注)尤其愛這地方的清潔和氣候的適宜,與上海相比不啻霄壤。”工作之餘,梁實秋常常偕婦攜子到海邊去鏟沙、捉魚蟹、洗海水浴,或者到“第一公園”(今中山公園)和水族館觀光遊覽。

梁實秋的青島情結

魚山路33號梁實秋先生故居

梁實秋來青島後首先是在魚山路四號居住,一年後又搬到七號一棟新蓋的樓房裡。並在院子裡種植了櫻花、蘋果和西府海棠。“櫻花都是雙瓣的,滿院子的蜜蜂嗡嗡聲。蘋果第二年結實不少,可惜不等成熟就被鄰居的惡童偷盡。西府海棠是季淑特別欣賞的,胭脂色的花苞,粉紅的花瓣,襯上翠綠的嫩葉,真是嬌豔欲滴。”

梁實秋的青島情結

梁實秋先生在寫作

梁實秋一家在青島的生活是十分愜意的,工作也非常有成效,正如老舍在青島完成了他的不朽名著《駱駝祥子》一樣,梁實秋也在青島開始了他著名的《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工作,另外還翻譯和撰寫了其他作品。

梁實秋先生對青島的海鮮和時令瓜果情有獨鍾,並在《憶青島》《雅舍談吃》《西雅圖雜記》等文章中多次提到。“青島好吃的東西很多”“牛排上覆一個嫩嫩的荷包蛋,外加幾根炸番薯,佐以生啤酒一大杯足以盡興。”“青島的海鮮也很齊備,像蚶、蛤、牡蠣、蝦、蟹以及各種魚類應有盡有。”有一次“我在大雅溝的菜市場以六元得鰣魚一尾,長二尺半有奇,小口細鱗,似才出水不久,歸而斬成幾段,闔家飽食數餐,其味之腴美,從未曾有。”

他還在數篇文章中都提及西施舌,“所謂西施舌,令人頗涉遐想……原來是一種相當大的蚌蛤,有三角形的一塊小小的嫩肉,相當於足,把這塊肉切下來,積數十塊,入沸湯中汆之。這數十塊嫩蛤肉在碗中漂浮在上面,色瑩白,入口則軟嫩異常,有特殊之風味。”

在《雅舍談吃》“餃子”一文中,梁實秋又寫道:“我也吃過頂精緻的一頓餃子。在青島順興樓宴會,最後上了一缽水餃,餃子奇小,長僅寸許,餡子卻是黃魚韭黃,湯是清澈而濃的雞湯,表面上還浮著許多雞油。大家已經酒足飯飽,禁不住誘惑,還是吃得精光,連連叫好。”

在梁實秋看來,青島是山好、水好、吃好、住好,而且人也好,“認定這地方在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夠標準宜於定居。”

在《憶聞一多》《憶青島》中對於“人好”有細述。如“一多來自武漢,武漢的腳行車伕之類那股氣焰他是深知的,我在上海住了三年,上海的腳行車伕之類那個風度我也是領教夠了的。”而“青島民風淳厚,每於細民中見之。我初到青島看到人力車伕從不計較車資,乘客下車一律付與一角,路程遠則付二角,無爭論者。這是全國沒有的現象……青島市面上絕少討價還價的惡習。雖然小事一端,代表意義很大。無怪乎有人感嘆,齊魯本是聖人之邦,青島焉能不紹其餘緒?”

據:青島市史志辦公室《史鑑》 作者:劉書章

標簽: 青島  梁實秋  車伕  餃子  數十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