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米芾書法風格形成的三個階段

作者:由 墨韻書法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2-15

【摘要】米芾行書為“宋四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書法藝術風格突出,是繼二王后帖學體系的又一次開拓。其行書用筆沉著痛快,結體倚側開合,極大地豐富了行書的藝術的表現和審美視覺的感染力,推動了宋代尚意書風的發展和完善。對米芾書法的研究,有利於我們瞭解宋人尚意審美風尚的基本特徵及其內在發展演化的規律。

【關鍵詞】特徵;時代;性格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米芾(1051-1108),字元章,號襄陽漫士,北宋著名書畫家,鑑藏家。宣和年間為宋徽宗趙佶召為書畫學博士,為宋代四大書家之一,能詩文,善書畫,精鑑賞。凡書畫之學,實踐、理論皆精通,尤其是行書用功最深,成就卓越。他個性怪異,舉止癲狂,一生醉心於書畫藝術,人稱“米顛”。米芾書法潛心魏晉,以晉人書風為旨歸。“米芾以書畫著稱於世,繪畫則世稱其父子山水畫為‘米家山水,在諸多宋代繪畫名家中獨樹一幟。”從米芾學習書法的過程來看,從“集古字”到“自成家”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的探索,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集古字”取法階段

宋初受中晚唐文化的衝擊和影響,儒學從勢微開始重新建立起來,宋朝立國之後更加重視提倡傳統儒學。儒家的道德理想進一步發展為社會重要的意識形態,文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宋代主張以文治天下,優待文士,養成了文人的自尊意識,這也同時促進了知識分子們一種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宋初期,書法以歐陽修、蔡襄為主體,構成了一個推崇書法的文人集團,為宋代書法高峰期的到來奠定了前期基礎。蘇軾承接了老師歐陽修的衣缽,不僅在輿論上大力提倡發揚,而且身體力行,在理論和實踐上均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蘇軾比米芾年長僅十四歲,米芾同樣也正處於復興書法時代的風潮時期,這為他的書法學習造就了天然的時代氛圍。同時,他自己的書法學習創作過程也同樣參與到了這一復興的時代浪潮中。米芾的書法,早期被人戲稱為“集古字”。其自語道:“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在這裡米芾自述了他學習書法的過程和方法。米芾學習古人的歷程比較複雜的,經歷了長期的研究、比較和選擇,最終歸到了晉朝二王處。米芾晚年寫了一篇《自敘帖》,敘述了自己研習書法的歷程:“餘初學先寫,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暮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及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文中敘述了米芾曾經學習顏真卿、柳公權的《金剛經》,歐陽詢、褚遂良、段季展等唐人,又學習《蘭亭》及魏晉法帖,隸書師師宜官,篆書喜歡《咀楚》,《石鼓文》書壁以沈師師為主。近代書家蔡條說:“其得意處,大似李北海”。顯然,米芾學習了李邕,受到過李邕很大的影響。

“集古字”為米芾書法學習的第一階段,也是米芾青年時期,時間大約在1082年,米芾32歲之前。這一時期米芾主要是以學習唐人為主,主要作品有《三吳帖》《法華臺詩帖》《道林詩帖》《砂步詩帖》《致蔡肇二札》《盛制帖》《亂道帖》《吳江舟中詩帖》,最早的作品還有《觀閻立本-步輦圖》跋,其用筆拘謹,結構侷促,這些作品已經顯示了米芾書法追求跌宕縱逸的風格特點了,但還不及他晚期作品熟練老衲、舒暢圓融。

二、變化求新階段

蘇軾比米芾年長,米芾在接觸蘇軾後,得到了蘇軾的教導,並接受了蘇軾“書學晉人的主張。”蘇軾是當時文壇的領袖人物,在書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開拓式成就。顯然,米芾對蘇東坡是很敬重的。在書法的學習取法上,米芾聽從了蘇軾的建議,轉向了對晉人學習。之後,米芾的書法風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並逐漸顯現出自己的風格。在1082年至1100年期間,也就是在米芾三十二歲到五十歲期間,其作品如《方圓庵》,大約1083年所作,也就是米芾取法晉人的第二年完成的書法作品。從單字結體和用筆來看,有著濃厚的《集王聖教序》的色彩。1086年的作品《張季明帖》和《李太師帖》則具備了王獻之的許多特點,同時也充分顯示了米芾自己“八面出鋒”的用筆技巧。與《方圓庵》比較,這兩個帖子無論在結體還是用筆上,開張馳驟都更加劇烈。幾年時間對晉人的學習取法對米芾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學習晉人6年後,米芾又創作出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兩件作品《苕溪詩帖》和《蜀素帖》。這兩件作品創作時間分別是1088年農曆八月八日和農曆九月二十三日。兩件作品書寫時間間隔不到一個月,但其風貌相差很大。《苕溪詩帖》相對《蜀素帖》來說,跌宕欹側、雄厚俊朗、強健沉穩;《蜀素帖》則整體要平和、中正舒緩許多。董其昌《蜀素帖》跋雲:“米元章此卷如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傑作”;曹寶麟評《蜀素帖》:“此卷當可目有生以來最佳傑構”;顧從義題跋:“餘素愛米書,見者不下二十餘卷,此卷556字,詩體具備,墨妙入神,真秘玩也。”此後,米芾又創作出了許多手札作品,如《叔晦帖》《篋中帖》《竹前槐後詩帖》《淡墨秋山詩帖》等手札。

三、風格成熟階段

五十歲之後,米芾的行書走向了自我的成熟階段,“八面出鋒”的用筆方法更是開創了時代新風。此時,米芾行書作品的結字變得更加跌宕欹側;用筆特徵已體現出了老成峻拔的“刷字”用筆特點。跌宕欹側的結字法顯得淋漓盡致,快速書寫中自然飛動所生成的“飛白”更顯得灑脫、爽利,勁健。中鋒用筆沉厚有力,筆鋒靈活多變,調換極其靈躍,單字結構時跌宕有致,上下左右互相依託,在險絕中求得整體的平衡。章法因字勢和造型而跌宕穿插,故顯得密緻多姿。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右軍紫金鄉石帖》《珊瑚帖》《研山銘》《虹縣詩帖》等。

四、結語

宋代以文治天下,優待文士,這極大地喚醒了文人的自覺和自尊的意識。這一意識在書法藝術創作上的體現便是對自我、情懷、意趣的追求。宋人書法審美主體對“意趣”的崇尚,其本質便是對晉人尚“韻”風潮的回望。

米芾在書法學習上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反映出了書法學習的一個基本規律。其書法風貌發生了改變,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體現了繼承與發展的方向和正途。從米芾取法前人的經驗來看,其入古出新的經歷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可供參照的範例,具有現實的啟發和指導意義。作為“宋四家”書法的主要代表,其書法藝術風格突出,極大地豐富了行書藝術的表現和審美視覺的感染力,推動了宋代尚意書風的發展和完善,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朱仁夫。中國古代書法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365-373。

[2]米芾。海岳名言[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

[3]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4]王世國。中國曆代書法家評述[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

[5]劉藝銘。米芾集古論[D]。濟南:山東大學,2008。

[6]李欣,李檜。北宋書法家米芾的藝術成就[J]。蘭臺世界,2013(33):81-82。

[7]何炳武。中國書法思想史[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

[8]方愛龍。南宋書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馬祥和(1969-),男,漢族,安徽滁州人,雲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書畫藝術審美比較;伍曉(1992-),男,漢族,廣西桂林人,雲南師範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

標簽: 米芾  書法  學習  用筆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