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Lyft工程經理袁林獨家分享:我喜歡簡單直接的求職者

作者:由 BitTiger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3-01-06

為什麼很多時候,明明感覺已經準備得非常充分,但面試還是掛掉了?面試官到底是怎樣判斷一個面試者的能力和潛能的?如何事半功倍地準備面試,讓自己脫穎而出?一起來聽聽Lyft Engineering Manager袁林的看法。

訪談嘉賓:袁林,現任Lyft Engineering manager。Facebook上市前加入,在Search Team任工程師,兩年升為Tech Lead。2014年底加入Coursera,歷任Mobile核心工程師、Mobile Growth Team Lead,後成為Coursera最年輕的Engineering Manager,負責Coursera for Business的全棧工程師團隊。

面試中看重求職者的什麼特質?

袁林:

在工程師的面試中,技術面試是基礎。除此之外,我們比較看重面試者身上的特質,我自己的偏好一般是比較喜歡能自我驅動,然後特別勤奮熱情的面試者。

這個熱情不是說對人熱情,而是說我們在工作中經常說的一個員工要有Passion才能把事情做好。我覺得求職者對公司的產品也好,對Engineering的技術也好,Passion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就是如果我們考察面試者的Communication,我個人是喜歡簡單直接的求職者。

什麼才是“簡單直接”的面試者?

袁林:

面試中,我們有時候會聊一些求職者過往的經歷,當問到你有沒有做錯過什麼事情,或者有沒有事情是你覺得回頭來做,你能做得更好的。我覺得這是非常常見的問題,我自己作為求職者也經常會被問到。

在這類問題中,小夥伴經常可能會有一個誤區,也許跟我們的這個教育文化背景有關,就是大家不是非常Comfortable去說我做錯了什麼事情、我Mess up了前公司的某些東西。但實際上我覺得,大家不要想太多,就是如果說被問到這種型別的問題,實際上我作為面試官是真的想知道,那這個問題的點就在於你勇於承認什麼事情是本來可以做得更好的,這裡面有一個反思的過程。

我覺得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我自己作為求職者會去面個公司,其實會遇到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就是說你從Engineer轉到Manager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當然他們會問很多非常具體的問題,這些具體的問題我們就不說——會經常涉及到一個點就是,在聊到某件事情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其實可以解決得更好。

對於我來說,我就會比較直接的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沒有必要去掩飾的,因為我的面試官也就是我未來潛在的上司,他們自己都走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他們知道你幾乎必然是踩過一些坑的。那你覺得,他會覺得你是一個完美的天選之人的機率更大,還是覺得你是一個不會反思的人的機率更大呢?結果當然是重要的,但你反思是為了下次做得更好,那這就是一個更好的結果。

技術上如何考察技術到底是不是過硬?

袁林:

這個其實每個公司都不太一樣,但是大體上來說有一些比較相似的地方:如果是新畢業的學生一般會是Coding,也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白板面試(現在矽谷的大部分公司都改成了可以在電腦上直接寫,不需要白板,也有些公司還是用白板),這個是佔比重最大的。

對於有工作經驗的,或者工作時間比較長的人來說,一般會有系統設計的問題,或者是讓你講一講過去的這些Project是怎麼解決問題的,這些佔的比重可能會大一點,Coding還是會有,但隨著你工作時間、工作經驗的加長,(問題解決)這部分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如何判斷面試者是不是對工作有熱情?

袁林: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能每個人用的方法都不太一樣。就我自己來說,我覺得在聊天的過程中,一方面你可以從他的簡歷上面聊一聊,過去的幾段工作的經驗,和他每段工作、甚至是在學校裡面做的專案的經驗。

你讓他講一講,他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那麼他會講講這個過程,有的人會對他做的這些事情感到非常自豪,會告訴你本來有一些Project是讓你做這麼多,但是他在同樣的時間內,想到了更好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是在同樣的時間內,他怎麼樣達到了一個更好的效果。

還有些同學會說以前的比賽,怎麼得了冠軍,或者比較好的名次。這些都是蠻能體現一個人對Engineering的一些東西感興趣的事:真的覺得很有趣,並且很自豪自己做過了這些事情。

要不要花時間去準備Behavior Question?

袁林:

我自己從學校出來到現在,實際上對Behavior Question經歷過一個我認為它不重要,後來認為它重要,後來又認為它不重要的過程。

我們經常會有一個心理誤區,Behavior Question不就是聊天嘛,沒什麼太大的意義。但是當我自己進入職場之後,我就漸漸發現,Behavior Question是重要的,一方面從面試官的角度、從公司招人的角度來說,實際上在工作中,越來越多人知道,你Get the Job Done除了Coding——Coding其實只是一部分——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說你要溝通跟協作,比如說你對問題的思維方式,它們實際上都非常大程度地決定了你能不能Get Things Done。

這也就是為什麼公司覺得除了程式設計的問題,還要考察一下這個方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覺得有自信,你是能在未來工作中表現得很好。我們是有見過一些小夥伴,在不同的公司,因為表現問題被掛掉的。所以我還是建議大家不要過於輕視。

後來又是為什麼覺得它不重要了呢?

袁林:

不重要不是說從公司的角度來說的,從公司的角度來說我們是肯定會考察Behavior Question的。我說它不重要,是因為我認為作為一個求職者,我們也許沒有必要花特別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Behavior Question,或者說要去fit一個公司的Culture。

以前矽谷會比較流行Culture fit的面試,現在又比較流行看公司的Core Values,那自然每個公司的Culture也好,Core Values也好,都是不一樣的。

我認為作為一個求職者,如果我們需要花特別多的精力讓自己去fit到一個公司的culture裡面去,而不是我本來就大體上是fit的,如果要偽裝自己的話,那即使是你到了這個工作環境中——因為講真的公司的文化它會滲透到你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可能真的會覺得很不適應、會很痛苦。

如何準備Behavior Question?

袁林:

首先每個公司對Core Values的重視程度會有差異。有的公司這個方面的比例不會佔得特別大,只要沒有特別特別大的問題大家就覺得OK;但有的公司會出現你所有Coding面試過了但是因為Core Values的某一輪掛了,這樣很極端的情況在矽谷也時有發生。

那我覺得小夥伴首先可以考察、打聽一下公司的這個比重佔多重;然後我覺得蠻簡單的一個點是:每個公司都會把自己的Core Values掛在網站上,你去看一下,就會大致知道它這個公司的culture和value是什麼樣子的。

我覺得面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你也可以從這邊更多地瞭解到這是不是我想工作的環境。當然,這是見仁見智,有的小夥伴說就算不fit我也能在這兒工作,那也是OK的。

怎麼更好地Present自己簡歷上的專案?

袁林:

如果是技術面試,我們叫Project Deep Dive,講過去做過的project,除了講一個開頭和結尾,可能要想一下你當時在做這個專案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種解決方法,然後你是透過什麼樣的思考過程,挑了其中一種,每一種有什麼Pros and Cons,你做了什麼樣的Trade off,當然最後也要突出一下結果,不過你整個問題的思考過程要清晰地呈現。

如果是在Behavior Question中問到你之前做的某一個專案,那我覺得也要儘量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講講你在解決問題中有沒有遇到什麼組織架構上的困難,溝通上的困難,然後你是怎麼透過協調、努力,取得別人幫助,最後把這個問題Figure out。

當然,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也很重要——這個專案做完之後有什麼樣的impact。公司大多數是Results Driven的,所以產生了什麼樣的Results、什麼樣的Impact是很重要的。

怎麼去說自己的Impact會更抓人眼球?

袁林:

這個跟我們以前說,你在簡歷上也要注重自己的impact,是一個道理。比如數字是最直觀的一個方法:透過一些對比的數字,前面是怎麼樣的,你提高了多少,把錯誤減少了多少這樣的。

遇到完全沒有準備過的問題怎麼辦?

袁林:

首先是心態要鎮定,看到這道題沒見過,也不要慌,在此基礎上,你開始思考、試著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要跟面試官聊天,你要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講給他聽。

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你在給別人講的時候可能會幫助自己理清思路;二是在講的過程中,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列舉有什麼樣的輸入什麼樣的輸出,在列舉的過程中會考慮到一下Edge Case和一些限制條件,那我就會問這個面試官,面試官會告訴你,你可不可以做這樣的一個假設、或者什麼樣的輸入會是什麼樣的結果、你這個結果會是不對的,類似這樣,其實是一個你幫助面試官來幫助你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我覺得系統設計問題也是一樣的,在講解的過程中,互動很重要。

如果最終還是沒有解出來的話要緊嗎?

袁林:

我覺得這個Depends。我們一直鼓勵大家在面試的過程中要Think Loud,即使你沒有做出來你也一定要說。但並不是想給大家造成一個誤解以為Coding的問題我沒有解出來,但是我跟面試官聊得很開心,所以我即使沒有解出來也是可以得分的。大多數情況可能不是這樣的。

因為通常情況下面試官心裡會有一個標準,比如這個問題我有三個部分,如果有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完成就給一個Hire,如果第三部分也做出來了就給一個Strong Hire,類似於這樣。他心裡有這樣的一個標準,那如果例外地讓你透過,那對別人是不公平的。而我們訓練面試官的時候,也都是要求他一定要公平。

但溝通互動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你參加一個公司的面試(通常是很多輪),當最後大家坐在一起討論,這個人到底要不要給Offer的話,有可能出現一種情況,就是你其他輪的面試大家都給的hire或者Strong Hire,都非常非常喜歡你,只有我的這輪面試你題沒有做出來,但是我想了一下說這個面試者思考問題的角度還是很好的,那我們最終的決定可能就會有所不同,還是有可能給Offer的。

半途轉專業會不會有劣勢?

袁林:

這個問題也很常見。凡事都有兩面性,那麼篩選簡歷的時候,一方面我們都知道個體有差異,有的人特別牛,有的人即使沒有轉過專業,他可能也比較弱,或者學得不是很認真,但是排除這些統計上的差異。

平均上來說比較現實的就是,如果兩個人其他方面都是差不多的,學校、經歷什麼的都差不太多,那一個受過4-6年甚至更久的CS方面系統性訓練的學生,和一個完全不搭邊專業的學生,平均來講的確是會有差異的,畢竟是有幾年的系統訓練。

但我說凡事都有兩面性,從剛才那個角度來說,個體差異是非常大的,其實我們在公司裡都見過很多很多,不是CS本科,甚至不是CS碩士的,因為自己想做Engineer,然後透過自己的努力,進到科技公司裡面,最後發展得非常好,做到很高的位置,技術訓練的非常厲害,這樣的人我們都見過很多。

面試中我們很看重面試者是不是有熱情,有Passion,是不是自我驅動。如果你不是一個CS專業的學生,但是你特別有目標感,特別能自我驅動,主動學習了很多CS的課程,並且主動,做過很多專案,那這樣從一個面試官的角度,你就是一個,能自我驅動的例子,這其實是可以把劣勢轉化成優勢的。

標簽: 面試  袁林  面試官  一個  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