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讀懂杜甫,先讀懂他遭受的苦難

作者:由 亂語三千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1-14

讀懂杜甫,先讀懂他遭受的苦難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鞏縣的瑤灣。因為母親的病逝,他被寄居在洛陽的姑媽家。

一場瘟疫席捲而來,杜甫和他的表弟都被感染了。杜甫的姑母是一位深具中華傳統美德的女性,僅有的草藥和食物,姑媽總是先照顧自己的侄兒,然後才是自己的兒子。

在她精心照料之下,侄兒的病漸漸有了轉機,恢復了健康,而自己的兒子卻一天比一天沉重,並且最終夭折!

這給杜甫的人生開端就暗暗地塗上一層悲劇的色彩;直到他長大之後,才有人告訴他這件事,這也因此成了他心靈上一個沉重的包袱。

杜甫出生在詩書之家,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七歲學詩,九歲學書,隨著身體漸漸康健,他也變得漸漸頑皮起來。

他在《百憂集行》中回憶自己愉快的少年時光,說: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早慧的杜甫在才子如雲的洛陽已經顯露頭角了。洛陽名士崔尚、魏啟心等見了杜甫的作品,都為之激賞,稱讚他無異於班固、揚雄再生!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幾乎是唐代熱血青年的一次成人禮。李白如此,杜甫也這樣。杜甫從20歲到29歲的十年內,做過兩次漫遊。異鄉山水,新奇的事物一些幸福的或者不幸的事情,讓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經驗,豐富了生活。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壯遊》),或許是那時杜甫真實的寫照。因為要參加735年在洛陽舉行的進士科考,杜甫結束了這次漫遊,回到洛陽準備考試。

唐朝的科舉考試錄取率極低,不及百分之一。杜甫投考的那一年,舉子三千,只錄取了27名!

杜甫榜上無名!

睥睨古今的杜甫並沒有把這次落第放在心上,在洛陽他拜訪各界名流,結交志趣相投之人,並且積極準備第二次漫遊。

公元741年,杜甫回到了洛陽,就在那一年,杜甫結婚了,夫人是司農少卿楊怡的女兒。

杜甫和他的這位夫人感情深厚,安史之亂後,他們一起流亡,一起受苦,在分離時,為她寫了很多牽腸掛肚的詩作。

在洛陽,33歲的杜甫遇到了44歲的李白。杜甫對李白是一見傾心,從此引為畢生牽掛。

杜甫身處洛陽,或許那種勾心鬥角的風氣讓他厭惡,而李白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傲視權貴的氣質引發杜甫內心深處的歎服。

李白十五學劍,二十行俠,曾親手殺過好幾個人,隨後到處漫遊,求仙訪道。李白崇尚自由,個性張揚,不摧眉折腰,只為一己開心顏。

李白現身長安,便被玄宗李隆基引為座上賓,司馬子微稱他有“仙風道骨”,賀知章譽他為“謫仙人”。

青年杜甫也是豪氣干雲,絕不是暮年時一副老病孤愁的形象。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氣度恢弘,襟懷開闊,“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理想遠大,雄心勃勃!

關鍵杜甫也有一把子力氣!他騎得了烈馬,拉得了硬弓。漫遊齊趙之時,杜甫曾和好友蘇源明縱馬騎射打獵。杜甫把馬放開,向天空射出一箭,霎時間這隻鳥兒便墮落馬前。從這裡便可看出,杜甫並非僅僅是一個詩人,他還是一個騎胡馬、挾長弓、箭不虛發的射手。

因此說,李白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氣質或許就是杜甫被生活磨礪掉的那一部分。

在東蒙山,杜甫和李白食則同桌,寢在同榻,兩人形影不離,任情談笑,喝酒聊詩,渡過了一段令杜甫一生難忘的時光,李白也從此成了杜甫一生的牽掛。

無論在長安的書齋,還是在秦州的客舍,亦或是在成都。在長安時,杜甫說李白“白也詩無敵”,在秦州說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在成都時說李白“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而縱觀李白的詩作,只有在兗州城東石門分手時,臨別時贈一首詩給杜甫,“飛蓬各自遠,且盡杯中酒”,後來似乎忘了這位詩友。

做了三十多年太平皇帝的李隆基終日在深宮裡縱情聲色,放任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為所欲為,他已經由英明帝王蛻變成了糊塗天子了,整個大唐的天空瀰漫著濃濃的烏煙瘴氣。

杜甫第二次參加科考,本來他抱著志在必得的決心,可是因為李林甫的作梗,他再一次名落孫山。杜甫要養家餬口,維持溫飽,只能收起年輕時的傲氣,“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拉開了七年零三個月的“安史之亂”的序幕。

戰事一開,倒黴的永遠是老百姓!杜甫夾雜在逃亡的隊伍之中,杜甫由於過分的病勞,陷在蓬蒿中不能前進,和他一起逃亡的表侄騎馬已經跑出十多里,突然發現不見了杜甫,又回頭呼喊尋找。他找著了杜甫,把自己的馬讓給杜甫騎,自己步行,右手持刀,左手牽韁,這才保護杜甫脫離了險境。

唐玄宗逃離了長安,長安城成了一座人間地獄。達官貴人的官邸有的被焚燒,有的住滿了胡人。白天他們上街殺人放火搶東西,晚上在這裡胡吃海塞,縱情聲色。大街上血流成河,即使嬰兒也不能倖免。

“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這或許是叛軍橫行時長安真實的寫照!

長安是呆不下去了,杜甫的好友兼詩友嚴武在蜀川擔任節度使,他有了一個逃亡的方向。

一路兇險,驚心動魄。“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他蓬頭垢面,一月不洗頭那是長有的事情。他到蜀州時,腳上的破草鞋只剩下幾根筋了,腳掌磨得血乎淋淋,幼兒也在流亡途中夭折。

杜甫歷盡千辛萬苦,在759年歲末,輾轉來到成都。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他在西效外浣花溪寺裡修建了一座暫可安身的草堂。

從此,這座簡陋的茅屋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塊聖地。

杜甫在草堂裡養花種樹,躬耕壟畝,品茗會友,吟詩作對,過起了一段愜意悠閒的生活。但是這種清靜的生活並沒有延續多久。

嚴武是始終都希望杜甫出來做官的。嚴武在長安時,就推薦杜甫為京兆功曹,這回兩人同時到了成都,嚴武幾乎是強硬地把杜甫召到幕府,讓他出任檢校工部員外郎。

唐代的幕府生活是很嚴格的,每天天剛亮了便入幕府辦公,夜晚才能回來。杜甫這時業已53歲了,滿頭白髮,穿著狹窄的軍衣,在幕府裡與一些互相猜疑、互相攻擊的幕僚周旋,心裡充塞了難言的苦澀。

晚年的杜甫疾病纏身,舊疾未除,又添新病,他又患了風痺。他一再寫詩給嚴武,請求解除他幕府中的職務,讓他回到草堂去過農人的生活。到了第二年的三月,嚴武才答應他的請求。

765年,極力庇護的嚴武於四月突然去世了。失去依靠的杜甫在成都呆不下去了,他不得有在五月率領家人離開草堂乘舟東下。

這座草堂,杜甫居留不滿四月,身後卻留下很多美麗的傳說。據說後來流傳於世的“薛濤箋”就是用浣花溪水製造而成。

公元770年,五十九歲的杜甫在湘江的舟中死去。他死後,家人無力安葬,把他的靈柩厝置在嶽州。四十三年後,他的孫子杜嗣業經過很大的努力才從嶽州把杜甫的遺體搬運到偃師,移葬在首陽山下,埋葬在祖父杜審言墓旁。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杜甫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雙子星座。他的筆下有著史書都鮮有的細節,記錄著一個時代的興衰亂離以及大時代下人民的幸福與苦難,尤其是戰爭之下的苦代。

苦難,讓人永遠記住了杜甫,但願這個時代永遠都是風和日麗,祥和清爽。

標簽: 杜甫  李白  嚴武  洛陽  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