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作者:由 申威隆l關中拍客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1-25

2016年國慶出行,在保康縣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就來到宜昌市。之前在網上得知,宜昌市的新博物館已經封頂,估計年底就會對外開放。因此,我原本認為,老博物館估計忙於搬家,已經沒有什麼可看的了,所以並不打算前往宜昌博物館。

但是,清晨就來到宜昌市,時間非常充裕。並且去葛洲壩的途中,正好經過宜昌博物館的門外,所以我不妨來這座博物館看看。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宜昌博物館外觀古樸典雅,橘黃色的屋頂、暗黃色的圍牆,加上細節之中的楚風,與荊州博物館有幾分相似。它的前身是1980年4月成立的宜昌地區博物館,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併,更名為宜昌博物館,於1993年8月建成並對社會開放。如今,已經度過23年的光景。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本以為即將謝幕的博物館,應該是門庭冷落的景象吧?但是,當走進博物館的時候,大廳中竟然熱鬧非凡。這裡正在舉行“尋楚國瑰寶探青銅奧秘”為主題的“尋寶”活動,吸引了大量學生的參與。他們拿著印有館藏文物圖案的宣傳頁,在博物館中的各個展廳中穿行,尋找其中文物的具體位置,然後將它們的名字填寫在下放的橫線上。

讓我看來,根本不需要尋找,直接往上填寫名稱,估計已經八九不離十了!但是,對於普通初中生來說,這確實是一件有趣的學習經歷。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學校還以班級為單位,準備了不同風格的留言本,讓學生寫下自己參加活動的心得體會。估計返校之後,還會舉行評比活動,或者要求寫篇作文吧?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除此之外,序言大廳裡,大家還玩起了拼圖遊戲,熱鬧非凡的場面,絲毫沒有快要搬家的意思。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在這樣“熱鬧喜慶”的氛圍中,我開始了宜昌博物館的參觀之旅。博物館以《三峽·宜昌出土文物展覽》為核心,共分為“宜昌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文物陳列”、“宜昌楚文物陳列”、“秦漢至明清文物陳列”三部分,集中位於博物館的二層,順時針方向就可以穿過這三個不同的展廳。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1

、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文物陳列

從約40萬年前的秭歸玉虛洞舊石器時代遺存,到10多萬年的“長陽人”文物,再到距今數千年的各類新石器文化器物,這個展廳的時間跨度極大。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這裡展出的主要文物,是不同時期的陶器。從公元前6500—5000的城背溪文化開始,到公元前4400~前3300年的大溪文化,再到公元前3300—前2600年的屈家嶺文化,直至夏商王朝為止。觀看這個展覽時,我將《考古通論》中,有關長江中上游地區新石器的內容,又系統地回顧了一遍。

支座 城背溪文化 秭歸朝天嘴出土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圈足紅陶盤 大溪文化 中堡島出土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彩陶缽 大溪文化 枝江關廟山出土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陶甑 屈家嶺文化 中堡島出土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高圈足杯 屈家嶺文化 中堡島出土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陶鬹 夏商時期 秭歸朝天嘴出土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尖底缸 商代 中堡島出土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2

、宜昌楚文物陳列

這裡集中展出了博物館中最珍貴文物,可以一睹奇異浪漫、繁縟綺麗的楚國文物,亦有極富特色的巴文化器物。可惜展廳設施陳舊,燈光和展櫃落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與互動根本沒有,所以只能期待它們在新館中,大放光彩吧!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展廳中最重要的一件文物,名為“秦王卑命”的青銅編鐘,它於1973年在當陽季家湖楚城的廢墟中被發現。此銅鐘的鉦部刻“秦王卑命”4字,鼓的左側刻“競墉王之定救秦戎”8字,大意為:“秦王親自下令競(去某地)築城。秦王到定,救秦國的軍隊。”內容與吳入郢、秦援助、楚復國等大事聯絡起來,反映了戰國早期秦楚兩國的友好關係。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3

、秦漢至明清文物陳列

參觀完之前兩座精彩的展廳後,來到最後的這個展廳,就顯得有些“虎頭蛇尾”了。從秦漢直接跨越至明清時期,其中隋唐和宋元等重要的朝代竟然一筆帶過,並且文物大多是常見的各類陶瓷器,所以我沒有細看,就匆忙地離開了。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在博物館的一層,還有兩座特色鮮明的展覽,《川漢鐵路專題展》和《宜昌記憶—三峽·宜昌民俗文物展》。

川漢鐵路專題展:

該展覽透過豐富的史料圖片、影片、文物及資料,向觀眾介紹了這條特殊的鐵路對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深遠影響。它是清朝末年,由詹天佑設計並主持建設的一條入川鐵路,東起漢口,西至成都,全長3000公里,因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等諸多因素而夭折,僅僅只修建了宜昌鐵路壩至小溪塔之間的15公里。但是,由於它的修建而誘發的保路運動,成了辛亥革命的導火索,從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宜昌記憶—三峽·宜昌民俗文物展:

展覽中,不僅可以看到晚清的古民居,還有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種使用的民俗物件,以及在舊城改造時儲存下來的老磚、老瓦、雕花窗欞、椽子等。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離開博物館之前,我在入口處看到宣傳宜昌博物館新館的圖板。從中可以瞭解博物館修建的進度,內部的結構設計,以及外觀的恢弘氣勢。再見,老宜昌博物館!未來,新宜昌博物館見!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走進宜昌博物館:參觀三峽文物民俗展和川漢鐵路專題展

標簽: 宜昌  博物館  文物  展廳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