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萬聖節對兒童的心理意義

作者:由 睿德家的小哈迪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1-25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

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這個原本讚美秋天的節日,如今變成了狂歡節的一種。

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讓孩子藉助神怪、巫婆和鬼魂充分釋放天性,挑戰權威。

對於孩子來說,因為想象和神話故事是孩子表達希翼、願望、恐懼和失望的方式,因此,如果沒有想象和神話故事,小孩子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在神話故事中,除了聖誕老人和仙女等慈祥可愛的形象,還有女巫、怪獸、死神等恐怖形象,這些恐怖形象會讓孩子透過聯想產生恐懼感。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恐懼呢?

幾歲的孩子產生恐懼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由於

聯想

,二是出於

本能

源自本能的恐懼主要表現為對神秘物的恐懼,比如,懼怕突然出現的黑影子,懼怕鬼魂。

對父母來說,幫助孩子戰勝恐懼的辦法最簡單的就是熟悉並理解神秘物。比如,羅素在面對兒子對影子的恐懼時就教兒子用手指在牆壁及地板上投下影子,不久兒子便理解了其中的奧秘,並開始以欣賞影子為樂。

當孩子的恐懼不合理且甚為強烈時,採取必要的“武力”還是有益的。比如,羅素在面對兒子怕置身海水中這件事時,他先是把孩子放進離海較遠的水池中,過一段時間,又溫柔勸導他進入淺水區,最後他每天把兒子投進齊脖深的海水裡任其掙扎,令人驚奇的是,他兒子的掙扎喊叫每天都在減少,最終完全消除。

而一些節日,比如萬聖節,孩子可以透過面具、玩具等具體的東西把這些恐怖的形象具象化,從而使得孩子的恐懼感外化而變得可以控制,進而緩解他們內在的恐懼感。

另一方面,萬聖節又是孩子們短時間面對權威,挑戰權威,打破秩序的一種方式。

Bakhtin (1984)曾指出,狂歡節實際上是邊緣挑戰權威,暫時弱化社會秩序和模糊邊際的一種活動。

萬聖節保留了一些逆反性(subversiveness ),孩童打破乖巧聽話的形象被允許裝扮成各種可怕的神鬼巫師的樣子恐嚇並威脅成人索要糖果——不給糖就搗蛋!

這個夜晚,令父母頭痛的搗蛋變成了合理有趣的行為,使得孩童的天性有機會從日常秩序(長幼秩序、遵規守矩)中暫時得到釋放,並且可以藉此挑戰成年人(父母)的權威,獲得短暫的控制權。這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不一樣的體驗,有助於他們創造力的發展。

萬聖節活動又是在成年人管控下的活動,也就是說看似調皮搗蛋的行為也僅僅在被允許的範圍之內。比如到指定的人家去要糖果,或者進入已經設計好的遊戲的環節。給孩子一個界限或規則,界限之外是不能超越的。這有助於他們樹立規則意識。

標簽: 萬聖節  孩子  恐懼  權威  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