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明清時代,漢語已成為回族的語言。但是回族用語中仍帶有自己的特點

作者:由 奇書姑妄言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1-21

回達強博士學位論文摘錄

在元代前期,回回主要使用波斯語、阿拉伯語。在《東樓叫佛》及《延安府》裡,回回人嘴裡不時說出幾段回回語,讓人開懷大笑。在其他元代雜劇及明代前期的雜劇作品,回回語亦可散見。明清時代,漢語已成為回族的語言。但是回族用語中仍帶有自己的特點。如《姑妄言》第二回中這一段文字即特色鮮明:“他十四歲那一年,教門是七月初一日過年。老回子把一個六月的齋,大長的天氣又是那熱,一日餓到晚,還要幾次禮拜,直到星月上才吃上一飽。到五更時,又撐上一肚子的牛羊肉、油香、哈哩窪,好握一日。有年紀的人飢飽不均,傷了脾胃,成了禁口痢,十數日就病故了。請老師傅同滿刺念回回經,即日下葬,都不必細說。”①這種語用特點在《永慶昇平後傳》、《蕩寇志》等多部小說中也有表現。

除了表現回族的語言特點,小說對回回的語言禁忌也有體現。如《官場現形記》中盧大和馬二發生口角,盧大罵說什麼“豬爹爹”、“驢祖宗”,就讓馬二動起手來。又如回回不願意提到豬,不得不說時,常常使用代稱。如《儒林外史》四十二回中湯府大公子對葛來官說的“我是教門,不用大葷”,就反映了這個特點。

明代以來,回回在中國已逐漸本土化,表現之一就是中國傳統節日民俗及人生禮俗也影響了回族。如《金瓶梅》中韓回子妻子過正月十六時去“走百病”、《姑妄言》中鐵家婦女過端午節回孃家、遊船就說明了這一點。除了中國傳統的節日,回族更重視自己的節日。回回開齋節日的歡慶在某些地區也有一定影響。如《金瓶梅》中孫雪娥抱怨時所言的“怪小淫婦兒,馬回子拜節,來到的就是!鍋兒是鐵打的,也等慢慢兒的來。”②此歇後語就與回族的節慶有關。《姑妄言》第二回中描寫的“教門是七月初一過年”段落,也反映了回族重視齋月、開齋節的節日心理。

明清時代,漢語已成為回族的語言。但是回族用語中仍帶有自己的特點

標簽: 回族  回回  教門  妄言  回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