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方誌遠教授:心懷遠志,本色方存,方誌遠訪談錄

作者:由 方誌遠講明史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0-23

偶然一粒種,耕耘半生情

談及自己為何選擇歷史,為何選擇明清史時,方誌遠笑言:「其實一切都是偶然!」

中學畢業時,由於特殊的時代背景,方誌遠沒有機會讀書,只能提早進入社會,也經歷過上山下鄉的艱苦時期。但是,方誌遠並沒有因為生活的奔波勞碌而忘記學習,他常擠時間看書,對知識充滿著無限渴求。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重返學校學習的機會突然而至,方誌遠欣喜若狂。

然而,由於高中學習的空白,原本擅長的數學卻成為了方誌遠不太有把握的一門科目。為了保險起見,他選擇了文科。但選擇文科最初並不是為了學歷史。填報外省高校志願時,他第一志願報考了北京大學的國際政治學,第二志願是南開大學的政治經濟學,第三才是中山大學的歷史學,對那時的方誌遠來說,歷史僅僅是喜歡,還談不上追求。後來,由於種種因素,無法錄取外省學校,只能重新考慮省內高校,方誌遠再次將心中的志向排了排序:先是江西大學哲學系,再是江西師範學院的歷史系。無論省內省外,歷史總是方誌遠的最後一個選擇。

方誌遠教授:心懷遠志,本色方存,方誌遠訪談錄

奈何命運總是弄人,填報的諸多志願,方誌遠一個也沒去成。恰好當時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分院創辦了一個文科班,詢問方誌遠是否願意參加。方誌遠毫不猶豫地表示:「去!只要有書讀,哪怕是‘屠宰專業的殺豬系’,也讀!」對於28歲的方誌遠來說,內心總有一種要把過去丟失的時間找回來的迫切願望,他十分珍惜每一個能夠重新回到課堂的機會。

從進入南昌分院的第一天起,方誌遠就有了考研究生的想法。但是外語成了他的攔路虎,為了順利透過外語這一關,他虛心請教老師,刻苦拼讀英語、記憶單詞、練習語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一年,方誌遠的英語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最終順利被江西師大(當時為江西師院)錄取。在選擇具體研究方向時,考慮近代史過於沉重,方誌遠選擇了前近代時期的明清史,自此,他便踏上了明清史的研究之路,一走便是四十餘年。誰也不曾想到,當初一粒偶然拾起的種子,在後來的辛勤耕耘中,慢慢長成了參天大樹。

熬過去,前方總有光

和很多人一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方誌遠常常會感到困惑、彷徨。直至今日,他依然認為困惑並非年輕人的專利。「不但年輕人困惑,我也困惑。困惑時時都有,每個階段都有,但重點在怎麼解決它。」

其實方誌遠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堅定學歷史的。剛進大學之時,他對自己的專業也有過動搖,因為數學一直是他的興趣所在,為了心心念唸的數學,他曾提出轉入數學系的申請,但由於種種原因,並未得到允許。既來之,則安之。最終方誌遠決定在歷史學科上制心一處,勇往直前。

然而,畢業後不久,方誌遠又一次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困惑。20世紀80年代,年輕的方誌遠留校任教,那時老師各方面都待遇都比較低,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方誌遠萌生了辭職去社會上闖蕩的想法。受到一些從事律師事務的學生的啟發,方誌遠與另一位同事決定參加1987年的全國律師考試,心想著從此和歷史說“拜拜”,和教師說“拜拜”。

然而也就在這一年,方誌遠收到兩個刊物的用稿通知。一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史研究》,另一個是中華書局的《文史》。這兩個學術上響噹噹的刊物的肯定讓方誌遠浮躁的心瞬間平靜下來。他突然對自己能當好歷史教師、幹出點名堂來充滿信心,決心從此摒棄雜念,在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這條路上埋頭苦幹、繼續前行。

方誌遠教授:心懷遠志,本色方存,方誌遠訪談錄

不只是選擇專業和行業,在學術研究時,方誌遠也常常感到困惑。「我常常會有困惑,困惑我這條路走對了沒有,我這個題目選的好不好,我這個這樣走有沒有價值有沒有意義,都在困惑。但都要走過去,走過去就是光明,一直困惑就不行,困惑以後還要走。」

1993年,《成化皇帝大傳》這本書寫成後,方誌遠仍然沉浸在明代多元化時期這段歷史當中,想要再寫一篇論文來談“成化”這個時代,卻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這個事情在他心裡惦記了很多年。十年之後,這個塵封的想法又重新被計劃起來,經過反覆斟酌考慮,他選擇了“傳奉官”這個切入點。2005年8月,在蘭州開會時,他就自己的這一想法寫了一個提要,帶了七十多張表在會上給各位學者介紹他的構想。很快,與會學者都對這個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促使方誌遠產生了更快寫出這篇論文的動力。同年10月到天津開會,方誌遠又在會上介紹這篇文章,《歷史研究》時任副主編聽完後立刻向方誌遠約稿,雙方當場商議好年底交稿。

然而,寫作的過程並沒有想象中順利。到了年底,刊物副主編電話催稿,方誌遠並未寫完,甚至連開頭都沒寫。協商之下,決定延長一個半月的時間,2月15日交稿。又到了截止日期,方誌遠依然無法交稿,雖然寫了七八萬字,但總覺得偏離了內心想要的方向,並未寫出自己內心真正想寫的東西,這時他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推倒重來。

4月15日,方誌遠再一次接到催稿電話,此時的他恨不得找個地洞躲起來,兩個月過去,那篇本早就該完成的文章還是沒有完成。相反,他感覺自己遇到了瓶頸:究竟要怎麼寫,用什麼方式把自己想要表述的表述出來,這個困擾了他大半年的問題始終沒有找到突破口。無奈之下,他再次向對方爭取兩個月的時間,並暗暗下定決心:這次無論如何要全力以赴,奮力衝破那看不見的障礙。

6月初,這篇文章終於基本成型。到武漢大學開會時,方誌遠和中國社科院的一位老師各作一小時報告。方誌遠報告的是“傳奉官”,報告結束,語驚四座。會後,一同作報告的社科院老師找到方誌遠,豎起大拇指,讚歎不已:“方老師,你哪裡弄來這麼多的材料,講得太好了!”聽到行家的肯定,方誌遠信心大增,心想:這一次寫作方向肯定沒問題了,當前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寫好,不讓那些對它期待的人失望。回來後,他又一頭扎進了這篇論文的創作和修改當中。

7月18日,方誌遠改完了最後一稿,他看了一眼電腦,零點四十分,4萬2千字。他輕擊滑鼠,點選了傳送。這一刻,壓在心頭近一年的石頭終於落地,現在只需等待雜誌社的迴音。四天過後,他接到了對方的電話:兩審透過,無一字修改!四天透過兩審,方誌遠重新整理了《歷史研究》刊物多年來的最快審稿透過紀錄。

這個故事只是方誌遠潛心研究的一個縮影。作為明史專家,方誌遠在創作的道路上遇到的艱辛實在太多太多,但是,他再也沒有動搖,或是選擇放棄。「很多時候寫著寫著就會寫到歧路上去,言不達意,這個時候就會覺得很困惑。但是這個時候放棄就什麼沒有,堅持可能就過去了。就像我們做一件事,山窮水盡之後,一定會柳暗花明,熬過去,前方總有光。

三大法寶:天賦、興趣與努力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歷史就意味著枯燥的年譜、瑣碎的事件、複雜的人物以及浩如煙海的史料,寡淡無味。但對方誌遠來說,歷史就像一幕幕鮮活的影像,輕合書本,晉人的飄逸、唐人的灑脫、宋人的風雅、明人的俊爽便頃刻浮現於眼前。「我讀歷史常常好像在與古人對話,覺得很親切,很多史料基本上看過一遍就能做到過目不忘。」在他看來,歷史不是故紙堆裡的冗長舊事,而是常讀常新的寶貴財富。在眾多的歷史人物中,方誌遠尤愛王陽明與蘇東坡。王陽明的兼濟天下、坦蕩光明,蘇東坡的樂觀豁達、隨遇而安都對方誌遠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他們的身上,方誌遠學會了順境隨緣,逆境修心,也明白了人生處處,皆是風景。

在決心留下來當老師的那一刻起,方誌遠便潛心教研,穩紮穩打,竭盡所能,在三尺講臺上打造屬於自己的硬核人生。憑藉過人的天賦和超凡的悟性,方誌遠的明史課成了遠近聞名的優質課,受到了越來越多學生的喜愛。枯燥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經過他幽默風趣的解讀,讓人聽著上癮,欲罷不能。曾經有人在聽過他的課後笑言:“如果方老師上了《百家講壇》,很可能火的就不只是易中天了。”

201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方誌遠初次亮相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大明嘉靖往事》,並由此開啟了他在央視的“開掛人生”。10年來,他九登百家講壇,講述了《大明嘉靖往事》、《萬曆興亡錄》、《國史通鑑》、《中國故事》、《王陽明》等眾多精彩節目。2011年和2014年,在央視官網舉辦的“我最喜愛的《百家講壇》節目評選”活動中,兩次以高票獲“《百家講壇》最受歡迎主講人”和“《百家講壇》最受歡迎節目”的榮譽。他以風趣、平實的語言,將千年歷史娓娓道來,對英雄、梟雄如數家珍,讓人在愉悅中體味生活,感受中華文明。

2020年春節,方誌遠又一次登上《百家講壇》,講述《舌尖上的歷史》,分享數百年前尋常巷陌的方寸餐桌之上,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真摯嚮往。如果說對史料的過目不忘憑藉的是過人的天資,那麼一次又一次地登上《百家講壇》風光背後,則飽含著方誌遠數日數夜的努力和無數辛勤的汗水。

方誌遠教授:心懷遠志,本色方存,方誌遠訪談錄

「其實,在《百家講壇》講課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寫講稿。」在錄製節目的過程中,方誌遠經常遇上創作上的瓶頸。最近熱播的《國史通鑑》,雖然讓方誌遠再次收穫了不少粉絲,但其中寫稿的艱辛只有方誌遠自己知道。「很多時候整整一個禮拜一個有效字都沒有,寫完又刪,刪完再寫,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倍感煎熬。」每當此時,他彷彿能看見王陽明、看見蘇軾,跨越千年而來,在他耳邊叮嚀:「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扛得住壓力。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網路上也盛行另外半句:「有時,那百分之一的天賦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在方誌遠看來,事業的成功既需要與生俱來的感悟,又不能缺少持續的興趣和不懈的努力。從來沒有輕輕鬆鬆的成功。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雖然知道方誌遠的人多了起來,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在他心中,始終忘不了當年在恩師歐陽琛身上發生的一件事。那時方誌遠還是一名在校研究生,一次省裡邀請他的老師去講課,但並未組織聽眾,偌大的禮堂,加上方誌遠自己總共就三、四個人,整個場面略顯蒼涼而又有些許尷尬。年屆七十的歐陽琛老師不但沒有一絲慍色,反而仍舊一絲不苟,激情飽滿地講了一個半小時,一如往常。在講課結束後,仍然謙遜地照例詢問在座的三五聽眾,還有沒有哪裡沒講清楚的、不明白的地方。此事給年輕的方誌遠內心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和震撼。之前,他更多是敬佩老師的才學,但從那一刻起,他被老師的德行深深打動,也點燃了自己要當好一名老師的火焰,他開始悄悄立志:要成為像老師一樣品行端正、學識淵博的人。

40年過去,方誌遠做到了。作為一名學者,他是明史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作為一名老師,他更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收穫了一大批粉絲。不論是在有著成百上千觀眾的大禮堂,還是在臺灣講學時僅有十來人的小課堂,甚至是在錄製節目時空無一人的攝製現場,方誌遠始終放平心態,一人講課與同千人講課一樣,絲毫不打折扣。「這就是一個學者,不應該計較別人對他的態度,而應當對他所從事的事業嚴肅認真。」

方誌遠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自然也能聽到一些不滿的聲音。面對網路上的各種評價,他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對的他虛心接受,不對的便一笑了之。與此同時,他也變得更為寬容和謹慎,不再輕易評價其他老師的課上得好壞,因為他比誰都知道,每一堂課都是授課者的心血澆灌而成。

對其他老師如此,對網友亦是如此,方誌遠願意尊重和傾聽每一個聲音。在“方誌遠吧”裡,有眾多吧友發出請求解決疑惑的貼子,方誌遠經常會作出回覆,他很積極熱情地幫助吧友解除疑惑,和吧友親切互動,他從心底感謝每一個“方粉”的關注與支援,他願意點燃每一位歷史愛好者心中的火焰。

方誌遠教授:心懷遠志,本色方存,方誌遠訪談錄

我沒崇拜過誰,唯獨方誌遠

無論在其它平臺多有“名氣”,方誌遠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老師,不忘自己的教師本色,這種人生的追求,來源於當年的老師親身教授的那一堂講座,也來自於多年曆史研究中習得的古人的生活智慧,這是他一直以來秉承的師德理念,也是他想要留給後一輩學生的精神信念。他的這種人格魅力,深深打動了學生。

在學生眼中,方誌遠是知識的教師,是人生的導師,更是他們崇拜和學習的榜樣。

2015級明清古代史專業的研究生徐志強儘管已經畢業,但仍然一有空就去“蹭”方老師的課。在他眼中,方老師極富人格魅力。他風趣幽默的性格特點、教學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最令學生佩服。

2019級中國史專業研究生柴敏輝稱他第一次見到方老師時有著些許冒昧,打擾到了老師的午休,但方老師笑呵呵的,非常親切,並未對他有過責備。

2019級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學專業研究生肖昕宇,坦言自己受到方老師極大的影響,從老師那裡,他學到的不僅是歷史知識,更是諸多人生道理。“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極致,要竭盡全力做到最好。”他把方老師的這句話作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

2019級中國史專業研究生李晨媛則說:“聽方老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她看來,雖然《百家講壇》有眾多學識淵博的大師,方老師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閻崇年老師偏向於學術研究派,側重史料分析,但對於觀眾來說會略顯枯燥;易中天老師是從文學“跳槽”到歷史,他講歷史生動形象,但有時又缺少了歷史的嚴謹性。方誌遠老師則有二者之長,他口中的歷史既風趣又專業,無論內行或外行人都能從中看到一個精彩的歷史世界。

學生們都發自內心地佩服方老師,談及老師時都流露著深深的崇拜與喜歡。“我沒崇拜過誰,唯獨方誌遠老師”。這是肖昕宇的大聲表白,也是很多學生的內心獨白。方誌遠帶給學生們的遠不只是知識的傳輸,更是人生的指引。

四十年如一日,師大人不變的精氣神

至今,方誌遠在師大工作已經40年了。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師大,也見證了師大40年來的滄桑變化。40年來,校區變大了,裝置變新了,校園變美了。「40年,改變的東西太多太多,但老師的敬業精神和學生的學習精神,40年如一日,不曾改變。」

無論是青山湖校區,還是瑤湖新校區,湖畔旁朗朗的讀書聲沒有變,教學樓裡奮筆疾書的身影沒有變,運動場上青春洋溢的氣息沒有變,教師教學的專注、勤懇和嚴謹都沒有變……「這些都是我們現在仍可明顯感受到的風氣,也是師大人不變的精氣神。」

方誌遠對於老校區那段師生同校的歲月有著深深的懷念。他說,學生隨時可以找到老師,老師也隨時可以找到學生,甚至學生到老師家請教問題晚了可以留下一起吃飯的時光,才是師生關係最美妙融洽的寫照。「只有師生同校,師生關係才會更親密,校園學習氛圍才會更濃厚。教學相長,不僅在於課堂上,更存在於日常點滴的生活中。」

一畝花田,一生耕耘。偶然之間接住幸運的種子,以汗水澆灌,憑努力耕耘;初生的幼芽交付在時間的陽光雨露之下,走過四季,在辛勤耕耘中茁壯成材,終成合抱之木。祝願方老師在今後的史學研究中,再攀高峰,再創輝煌!

(摘自江西師範大學對方誌遠教授的專訪)

(作者:方誌遠,中國明史學會首席顧問、貝尚影片獨家簽約作者,小破站課程《方誌遠教授講明史:明朝之亡》正在開課中)

標簽: 方誌  老師  歷史  百家講壇  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