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圓明園“水木明瑟”,我懷疑這裡有一個錯別字

作者:由 博物館學文化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1-10

圓明園“水木明瑟”,我懷疑這裡有一個錯別字

圓明園“水木明瑟”,我懷疑這裡有一個錯別字

我們接著聊圓明園,今天說的是圓明園四十景之“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位於後湖以北小園集聚區中央,在映水蘭香東北,正好建在中部水道中段,雍正時期就已建成。主體建築豐樂軒臨溪而建,軒東北就是著名的“水木明瑟”殿,又俗稱風扇房。

“水木明瑟”一詞,最早是北魏酈道元考察濟南時,用來形容大明湖的,在《水經注·卷八 ·濟水》中有這樣的記載:“池上有客亭左右揪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水木明瑟可謂濠梁之性物我無違矣。”中間無標點。由遊國恩等主編,196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一版發行的《中國文學史》中,介紹酈道元時,有一段話是這樣的:“《濟水注》寫大明湖上‘左右揪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水木明瑟’的風光。”人們依照這一標準,對上面提到的那句話進行了斷句,“池上有客亭,左右揪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水木明瑟,可謂濠梁之性,物我無違矣。”大家對“水木明瑟”的比較公認的理解是“水清澈、樹茂密”。

我認為這樣說是不大通的,特別是在圓明園裡更不大通。我猜想這裡面有個錯字,就是第三個“明”字該是“鳴”,我這樣猜想主要是根據建築結構和這裡的環境。

“水木明瑟”是帝后最佳的避暑之所。據史料記載,這個建築是用泰西水法,將水引入殿內,利用水力推動風扇,產生涼風,用以抵抗北京的桑拿天。涼風要想源源不斷地吹,就需要水潺潺不絕地流,與之同時也就產生了泠泠瑟瑟的水聲。

乾隆御詩中就是這樣寫的,序言:“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轉風扇。泠泠瑟瑟,非絲非竹,天籟遙聞,林光逾生淨綠。酈道元雲: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達;智仁之性,共山水效深。茲境有焉。”介紹了這個建築的原理和效果,特別是那泠泠瑟瑟的流水聲,有如天籟之音,與酈道元詩中的感覺和意境十分吻合。詩文如下:“林瑟瑟,水泠泠,溪風群籟動,山鳥一聲鳴。斯時斯景誰圖得,非色非空吟不成。”寫得更清楚,所有的一切都與水聲有關。

據於此,我猜想這裡應該叫“水木鳴瑟”是不是更好一些。“木瑟、水鳴”,正合了乾隆詩的前一句“林瑟瑟,水泠泠”,如鳴佩環,天籟之聲。炎炎夏日,身處其間,身體涼爽,聲聞天籟,心曠神怡,何其美哉。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猜想,分享給大家,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標簽: 水木  明瑟  瑟瑟  酈道元  天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