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住在“船”裡是怎樣的體驗——海南島上的黎族民居

作者:由 美民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7-09-04

生活在海南島上的黎族是一個古老的渡海民族,他們對舟船懷有很深厚的感情。傳說黎族祖先乘獨木舟來到海南島,在定居海島時,建造的房屋也採用了倒扣的船形,稱為船形屋。

船形屋由來的傳說

遠古時期,海南島荒無人煙。大禹坐定江山時,南海的俚國國王有個美麗的公主叫丹雅,嫁了三任丈夫,都先後病死了。相師認定她是天上的掃帚星降臨,在家家破,在國國亡。一時滿城風雨,人心恐慌,人們紛紛請求國王立刻處死丹雅公主。這時的丹雅公主已身懷六甲,國王不忍下此毒手,便備了一隻無舵無槳的小船,船艙內放一些酒食和一把山刀、三斤谷種,把丹雅公主放到船上。丹雅公主心愛的一條小黃狗也跟上了船。

小船在茫茫大海中隨浪漂流。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船兒在一個荒島岸邊擱淺了。她看到島上的高山上,成群的猴子林間嬉戲,所有的憂鬱和恐懼全部消失,於是就在這個荒島定居下來。為了躲避風雨,防禦野獸的侵襲,丹雅公主在海灘上豎起幾根木樁,然後把小船倒扣在木樁上當屋頂,又割來茅草圍在四周,從此她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白天,她帶著小黃狗上山打獵,採野果。晚上就睡在這船屋裡,小黃狗忠實地守在門口。後來,船板爛了,她就割來茅草蓋頂。這就是黎族船形屋的雛形。

住在“船”裡是怎樣的體驗——海南島上的黎族民居

《瓊州海黎圖》裡的船形屋

《瓊州海黎圖》上的船形屋尚屬古老形式,下層較高,必以木梯上下。就建築體系而言,船形屋屬於幹欄建築性質,它起源於樹居。黎族和南方其他民族流行幹欄建築,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首先該地高溫多雨,長夏無冬,地面終年潮溼,難以在地上居住,只好把房屋架起,出現高腳式建築。其次,過去海南島毒蛇猛獸較多,幹欄建築有助於防止毒蛇猛獸之害。此外,當地氣候悶熱,幹欄建築便於通風,宜於居住。這些是幹欄建築流行的重要原因。

幹欄:散落海島的百越文化記憶

幹欄是中國南方古老族群百越的主要居住形式。黎族屬百越的一支,當他們渡過兇險的瓊州海峽遷居海南島時,不僅把百越文化傳播到這個熱帶島嶼上,還帶來了古老的幹欄建築形式。黎族稱幹欄為“欄房”或“木欄”。幹欄有“高欄”和“低欄”之分。高欄底層離地面2米左右,上面住人,下養禽畜,一般建在有一定坡度的坡地上,由庭(曬臺)、廳堂、臥房、雜用房等幾部分組成。低欄的底層在離地面半米左右處鋪一層厚竹片地板,一般建在平地上,底層不再圈養禽畜。潤方言的幹欄一般呈長方形,兩頭開門,門旁開窗,門上房簷外伸,其下可舂米、談天;室內有數層臺階,可存放農具、柴薪。樓板用竹片或硬木地板鋪設,屋內有供取暖、炊事用的火塘。隨著歷史的發展,如今僅在黎族潤方言地區還偶爾能見到這種古老的民居建築,幹欄已從黎族人民的生活中漸漸淡出。

住在“船”裡是怎樣的體驗——海南島上的黎族民居

▲幹欄式建築是古越人普遍採用的建築形式。圖為黎族幹欄式建築 圖/詹賢武

船形屋:人類古老建築技藝的“活化石”

在海南省東方市江邊鄉的白查村,至今還完整保留著80餘座黎族船形屋建築。它們是黎族傳統建築技藝的載體,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體現人類古老建築技藝的“活化石”。

黎族傳統的船形屋為茅草屋,以竹條或樹枝為牆架,外面糊以泥土,屋頂上鋪以茅草或蒲葵葉。外形似船兒,內部間隔像船艙。屋頂和簷牆合而為一,是船形屋結構上最大的特色。海南臺風頻繁,雨水較多,把居屋建造成倒扣的船兒形狀,這是黎族建築對海南的自然環境的一種主動適應。

住在“船”裡是怎樣的體驗——海南島上的黎族民居

▲屋頂和簷牆合而為一,是船形屋結構上最大的特色 圖/視覺中國

製作船形屋,柱子最好選帶樹杈的木材,也可以在木材上用砍刀砍成V形,以供架設木樑。其他的建築材料如木條、竹子、藤條、麻條、茅草、蒲葵葉等,均從山上砍伐、採割後,搬運回來晾乾備用。平整好地基後,先是在地面上立6根柱子,中柱承擔脊樑,兩側簷柱承擔簷梁。在柱子上架設脊檁和橫樑,再架設椽子,捆紮牆壁。接著,把茅草紮成的草排自下而上鋪設在屋頂上,加木條用藤條或麻條紮緊,屋蓋輪廓呈弧形船體狀。這樣,整個船形屋在眾人的幫助之下,基本大功告成。

船形屋的平面為縱長方形,正面中間開有門口,整個屋子由前廊、居室和後部組成。前廊為敞開式,是家庭成員活動的地方。後部主要閒置雜物。船形屋內的地板架上鋪有竹片或藤條,居屋隔有賓主臥室,客廳和廚房相連,不設浴室和廁所。牆壁一般不設窗戶,採光較差。房間傢俱極少,一般只有簡單的竹木製的睡床、桌子、木凳或藤凳。靠牆上空做成擱架,貯放傢俱、農具雜物。

住在“船”裡是怎樣的體驗——海南島上的黎族民居

▲東方市江邊鄉俄查村是黎族船形屋儲存最完好的村落之一 圖/羅文雄

黎族船形屋防風避雨,冬暖夏涼,是黎族人民安身立命之所。每當黃昏來臨,田間勞作歸來,全家人圍坐在設在屋子裡的三石灶旁,喝著甜美的山欄酒,聽老人講述遠古的神話傳說,是一天當中最幸福的時光。

不過,時至今日,黎族傳統的船形屋已經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整個海南島僅有少數幾個村子保留有成片的船形屋建築,保護情況不容樂觀。

金字形屋:船形屋plus版

受漢族傳統住宅式樣的啟迪,黎族人民將船形屋的屋頂蓋升高,使橫向兩面成為承重的壓力面,用竹片紮成柵欄再抹上泥巴,或用竹條、木條、竹笪、椰葉做成簷牆:這就是黎族的金字形屋。

與船形屋相比,金字形屋最大的特色就是金字頂與簷牆分離,這是黎族傳統住宅向漢族住宅演變過渡的形式。建造金字形屋省工省料,屋內通風采光好,屋頂容易排水,結構比較穩定,更經得住海南的風風雨雨。

住在“船”裡是怎樣的體驗——海南島上的黎族民居

▲金字形屋最大的特色就是金字頂與簷牆分離,圖中為樂東黎族自治縣誌仲鎮塔豐七隊一處金字形穀倉 圖/視覺中國

金字形屋呈長方形,屋頂呈金字形,斜梁下端的微彎狀已經消失,成為一根直柱。屋簷不再貼地,而是離地面較高,甚至與屋頂處於同一高度。簷牆與屋頂分離,但不起承重作用。金字形屋多不設中柱,由兩側的簷柱支起橫樑,樑上再立豎杆承託脊樑。中柱取消後,整個屋子的使用空間擴大,活動也極為方便。

文/詹賢武

更多黎族文化精彩內容,盡在:

住在“船”裡是怎樣的體驗——海南島上的黎族民居

中華民族文化大系

瓊島守望者——黎族

十餘位權威專家成果彙集

經典學術著作海量連結

共同呈現海南島最早的開拓者——黎族

璀璨的黎錦,是黎族婦女的驚人創造

神秘的文身,傳遞著民族的文化密碼

三月三,請來到黎寨的船形屋邊

同享醉人的山欄美酒和黎家山歌

……

標簽: 船形  黎族  幹欄  建築  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