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漢朝-陵墓-東漢帝陵

作者:由 藍五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04-12

東漢14個黃帝,其中獻帝的禪陵不在洛陽,北鄉侯劉懿早卒陵墓不詳,少帝劉辯被董卓所廢未建陵,其餘11座帝陵應該都在洛陽附近。

東漢洛陽城西北方向有5座帝陵,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順帝憲陵、衝帝懷陵、靈帝文陵;東漢洛陽城東南方向有6座帝陵,明帝顯節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殤帝康陵、質帝靜陵、桓帝宣陵。

漢朝-陵墓-東漢帝陵

東漢皇陵特點:

第一,陵園建築有兩種形制。

一種以光武帝的原陵為代表 ,陵園四周設有方形的牆垣,每邊正中開門,南向正中的門名“司馬門”,司馬門內設有“上陵”用的寢殿。

另一種以明帝顯節陵為代表,“無周垣,為行馬,四出司馬門。石殿在行馬內。寢殿、園省在東。園寺吏舍在殿北”。

漢朝-陵墓-東漢帝陵

光武原陵

第二,從明帝開始推行大規模的“上陵”的朝拜祭祀典禮,在殿堂內舉行朝拜的禮儀,是以座北朝南為尊。

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開始實施,把每年元旦朝賀皇帝的“元會儀”以及飲酎禮、部分宗廟祭祀禮,合併至陵寢處成為“上陵禮”,並建築了舉行儀式的大殿,使得陵寢在祭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第三,祠堂規模更大,用石材建造的石祠或石廟成為一種時尚。

孝堂山石祠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祠堂。祠壁用石塊砌成,屋頂用石板覆蓋。雕出脊背、瓦壠、勾頭、連簷。祠內東西北三壁和隔樑上雕刻36組畫像。

漢朝-陵墓-東漢帝陵

漢朝-陵墓-東漢帝陵

第四,墓前起闕之風盛行於漢代。墓闕的高低和多少,取決於墓主的身份地位。

仿木構型以高頤闕為代表,雙闕對峙,兩闕間距13。6米。西闕較完整,高5。99米,由臺基、闕身、闕樓、屋頂四部分組成。

漢朝-陵墓-東漢帝陵

漢朝-陵墓-東漢帝陵

第五,封土由西漢時的覆鬥形轉變為圓丘形,封土是指堆砌於墓室之上、高於地面的土丘,多認為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聚族而葬的“公墓”制轉向以財富、地位維繫的共同體葬於一處的制度,出於強化辨識度的要求而產生。西漢帝陵封土均為覆鬥形,而東漢帝陵普遍為圓丘形。

漢朝-陵墓-東漢帝陵

西漢覆鬥形封土

漢朝-陵墓-東漢帝陵

東漢圓丘形封土

第六,由秦、西漢時期的奢華“厚葬”轉變為“薄葬”,東漢陵園的面積普遍縮小,設施也相對簡化。東漢陵園大部分無築垣牆以“行馬”(木竹柵欄)代之。東漢帝陵用黃腸石壘砌成“題湊”,其內的墓室部分應用磚券。黃腸石的整治可能不比黃腸木省工,但磚便於製造,廉價易得。磚石混構的墓室遠較木構者牢固持久,可以二次開啟,以便帝、後同穴合葬。喪葬所費遠遠小於西漢帝、後的同塋異穴合葬。東漢帝陵大量隨葬瓦器,既是追慕三代,也為了效仿霸陵。其實說白了就是國力不如西漢,窮的。

標簽: 帝陵  東漢  封土  圓丘  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