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商品餌中的腥味和香味到底有沒有誘魚的作用?

作者:由 悅釣<em>釣魚</e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9-05-06

新釣魚精釣魚效果怎樣

很多人習慣按味型給商品餌劃分類別,根據他們的標準,常用商品餌可分腥、香兩種味型。但這種分類方法是否準確和有意義,其實值得商榷。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商品餌發出的腥味或香味是香味或腥味分子透過空氣傳入嗅覺系統後,使人產生的感覺,這個味是化學味道。它不過是一種調和品,雖然對釣魚人可以產生心理安慰,但它能否誘魚還要看這種餌是否含有魚類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物質。首先,魚類和人類的嗅覺系統不同;其次,魚生活在水中,它能否聞得到腥味或香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這些香味或者腥味,並沒有科學的依據。但目前不少魚餌廠家為迎合部分釣友的嗅覺需要,在商品餌生產過程中都新增過量的化學香料,弄得這些商品餌味道複雜不說,用起來甚至燒手。說到這裡,肯定不少釣友會有疑問:到底是哪類化學新增劑使商品餌產生如此“功效”?其實這種東西很多釣友都用過——乙基麥芽酚(香虎中的主原料)。

乙基麥芽酚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增劑,新增在食品中可維持化學香持久度。不過在此我試問一句:誰見過國內外研究機構研發水產餌料促食劑或誘食劑時,是從論證腥香的角度發表論文?如果你有心,在網上搜索後會發現:只有釣魚人和國內一些魚餌廠討論或推廣餌料時才大談腥香配比,而這些魚餌廠的創立者都是釣魚人,且都是釣魚人中的精英。

嚴格說來,餌料中的“香”指的應是香甜,與“腥”配套的詞是鹹腥或腥鹹,腥臭暫時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很多釣友都用過豬母奶,這種新增劑應是香甜類新增劑的代表,其主要成分是甜蜜素、乙基麥芽酚和化學香精。乙基麥芽酚的作用是維持化學香精的香味,使其溶入水中,改變水的味道;甜蜜素甜度比白糖高50倍,溶入水中使水變甜。正因為上述兩種物質可改變水的味道的特性,在餌中適量新增可增加咬鉤率,但過量新增則容易出現死窩現象。

商品餌中的腥味和香味到底有沒有誘魚的作用?

現在我們可知道,想讓餌料香一些,就應加甜東西,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原料裡新增甜蜜素。不過話說回來,甜蜜素適量新增即可。因為凡宣稱為香型的國產鯽魚餌,基本是微甜味道,這說明國產鯽魚餌中已添加了甜蜜素,如果您還覺得不夠“味兒”,非得自作主張再加一些,那結果肯定好不了。因為魚的味覺比人敏感許多,人感覺僅是微甜時,魚往往已經受不了了。試想一下:一小勺甜蜜素倒進您嘴裡,您能受得了嗎?當然這樣的類比也許並不科學。

再說腥餌,腥餌中的腥味實際是餌中動物蛋白的味道。動物蛋白是魚生長過程中的必需營養物質,它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沒有腥味的氨基酸,而氨基酸在動物體內營養物新陳代謝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調解作用。正因如此,將氨基酸加入魚餌自然會提高餌料的誘魚效果。當年國內某魚餌廠研究員參考相關氨基酸誘食劑論文後,在新推出的釣餌中添加了氨基酸,其誘魚效果在一段時間中震驚了垂釣界。

知道一些餌料腥香的道理後,我們可在釣魚時嘗試著調配魚餌。不過話說回來,我們畢竟只是業餘玩家,想深入研究魚餌誘魚效果既缺乏專業知識,也沒有那份精力。所以我建議:還是把那些知識留給魚類專家們研究好了。我們要做的只是觀其論文,得到啟發後調整好用餌思路即可。換句話說,我們能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學會一些二次加工魚餌的功夫就夠了。

如何對魚餌進行正確地二次加工?在我看來,我們必須根據當地魚情、水情、物件魚可能具備的食性等因素,利用專家提供的各種物質餌料以及新增劑,做二次搭配,最終形成當日可用的有效釣餌。

商品餌中的腥味和香味到底有沒有誘魚的作用?

聯絡到上面的一些腥香常識,我們暫不考慮餌料中其他物質的新增,還是按大家習慣的“味型”說法進行分析。

根據出釣地點不同,釣友多將出釣行為劃分為竿坑、野坑以及水庫,通常同一水域的魚,在生長期內對某些餌料會形成偏食性、弱偏食性及無偏食性三種食性。

偏食性多因魚類在人工餵養條件下形成,該水域中的魚對原塘飼料的喜好勝過任何商品餌。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任何一家魚餌廠的單品商品餌勝過原塘飼料的報道,反之其推薦的組合配方中,肯定會有大比例原塘飼料。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先對原塘飼料成分做一分析。

目前很多原塘飼料的主要成分是植物類蛋白、動物類蛋白、新增劑等。不過根據魚不同時期的生長需要,這些原塘飼料中植物類蛋白物質的品種和搭配比例會有所改變,而動物類蛋白和新增劑成分變化往往不會很大。若從“味”的角度對原塘飼料分析,它們具備植物類蛋白的糧食香味和動物類蛋白的腥味,以及鹽的鹹味(為預防魚類出現腸炎等症狀,有的原塘飼料中會新增一些藥物,這類原塘飼料多呈蒜味,本篇暫不討論)。總體來說,這類原塘飼料多是淡淡的鹹味,呈甜味的飼料極少。

說到這裡,估計有些釣友該有想法了。如果調配餌料時,我們將餌料調成淡淡的鹹味加植物類蛋白的糧食香,再另加一些含動物類蛋白的新增劑,這樣調配出的餌料是不是貼近原塘飼料成分?是不是能滿足新放魚的偏食性?在我看來,這個配餌思路比較對路,在許多釣場確實能起到效果。

商品餌中的腥味和香味到底有沒有誘魚的作用?

具有弱偏食性的魚,多因釣友誘釣馴化形成。以竿坑為例,因為釣友配餌思路和方法不同,一個魚坑放釣一段時間後,坑底往往堆積了五花八門的殘留餌料。這些殘留餌料中,若某種調整味道的新增物大家用得比較多,那麼這種新增物最終既對坑內老魚產生誘惑效果,也會在兩日內使新放入池內的魚產生弱偏食性。例如在我們本地,很多釣友去竿坑釣鯉魚時,都習慣使用同一種商品餌來調整餌料香味(暫將這款商品餌稱為甲餌)。曾有一天,某魚池所放魚來自本地精養池,我告訴一位釣友,開餌時先用本地大企業生產的顆粒飼料新增優質動物蛋白,然後加適量鹽將餌調為淡鹹味。該釣友按我說的方法操作後,當日垂釣效果果然不錯。三日後,他禁不住釣癮誘惑,又去那個坑用原配方餌釣魚,結果前半場效果不佳。情急中,他打電話和我們分析原因。我和其他釣友都認為是弱偏食性在其中做怪,建議他在顆粒飼料中不要再加鹽,而是直接加入整袋甲餌提香,另外放適量白糖增甜。此釣友依此法行事,換位後連續抽窩一小時,最終窩內進魚,後半場打了翻身仗。

偏食性和弱偏食性現象多出現在竿坑,自然水域的野生魚類基本無偏食性,不過這僅是相對而言。因為不同季節裡,岸邊的不同植物飄進水後,也會使這些野外水域的魚類在不同時間內形成弱偏食性,這種特殊情況也暫不討論。

自然水域中, 鯽魚和鯉魚天性喜香甜,這裡的香不是指商品餌中新增的化學香,而是植物原有的天然香。常見的天然香分兩類:一類是穀物糧食的炒香;另一類是從芳香植物中萃取的香元素。

天然水域的魚喜歡穀物糧食的炒香在某種程度上是人賦予的。因為炒香的穀物糧食在水中傳播,其擴散香味的速度和距離遠大於生的穀物糧食。聰明的釣魚人發現這個規律後,自然會廣泛使用。長此以往,這些炒香的糧食穀物改變了魚的食性。與此同時,釣魚人還發現,酒作為一種糧食發酵後的衍生物,其醇香味道在水中傳播速度更快,用酒泡過的糧食穀物,在水中的誘魚效果非常顯著。最終,大家都把酒當做傳播擴散穀物糧食香的最佳輔助品。我們這裡很多釣友常將芝麻炒焦碾面後適量噴酒,外出野釣時將其做為常用新增劑。結合上述理論,這款“小藥”的配置確實合情合理。

商品餌中的腥味和香味到底有沒有誘魚的作用?

在穀物糧食中,營養最高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那麼碳水化合物是什麼東西?它是什麼味道?透過查詢資料可知,碳水化合物又名糖類化合物。現在估計你能明白大概了:既然我們知道穀物的基本成分是糖類,自然我們就能知道它的基本味道——甜!由此可見,糧食穀物類餌料用好了,在自然水域中完全可滿足鯉科魚類喜甜香的食性。

最後說說芳香植物中萃取的香元素,這類東西多是在芳香植物的花體中萃取的物質。其內部成分不僅包括香茅醇等香元素,還包含更多複雜的植物氨基酸。前文說過,氨基酸是魚類生長過程中的必需物質,所以含有多種植物氨基酸的香元素具備誘魚效果也就不足為奇。不過這裡提醒大家一點:凡使用芳香素類新增劑時,一定要控制好濃度。這類新增劑少加留不住魚,多加會使魚不敢進窩。對釣者來說,如何調控香元素入水擴散後的濃度需多次驗證,這也是很多高手看家的技術之一。

標簽: 餌料  食性  原塘  釣友  魚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