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為什麼元到明,明到清,沒有出現漢到唐,唐到宋之間那樣的長時間、大規模分裂混戰?

作者:由 雅典帝國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9-10-05

為什麼元到明,明到清,沒有出現漢到唐,唐到宋之間那樣的長時間、大規模分裂混戰?xhxz2019-10-05 20:46:36

其實這和中央集權進一步集中有關,漢朝的發展衍生出一個大毒瘤,就是地方門閥氏族,這些門閥不但擁有大量的財富而且掌握著不小的武裝,大量的子弟在是政府要員,是國家資源實際上的掌控者,任何有爭霸野心的人都可以透過他們崛起,而所有希望成為勝利者的人都必須邁過門閥這道坎,所以軍閥們有叛亂的資源,但是又無法快速完成統一戰爭,所以會造成長期的消耗,但這個消耗的烈度又不至於使國家過快的透支,所以漢到唐之間的國家局勢是分裂並帶有一定穩定性。直到隋朝這一個特別強勢的勢力出現,在完成同意後,就開始著手從制度上打擊門閥,而科舉制度誕生並在之後的幾百年消滅了門閥。

唐朝搞殘了門閥,看似大吉大利,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土地兼併的不可阻擋性,府兵制這種由地主和富農提供兵源軍事制度必然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崩潰,而且由於軍隊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募兵制成為必然選擇,而募兵制給了野心勃勃的那部分將領以極大地操作空間。兵是將領自己招的,軍餉是自己在發,他們只要在長期的統兵過程中弱化中央的影響,這樣軍隊就成了私軍。而唐朝又屬於對武將放縱慣了,也是安史之亂來了,為鎮壓安史之亂,更多的軍閥冒了出來,為了對付軍閥有放縱太監掌控中央軍,結果越玩越糟,最終在黃巢起義中中央軍華麗撲街,軍閥成了主宰。而軍閥這個群體造反其實門檻很低,所以上行下效,之後五代十國軍閥層出不窮,中原政權幾乎十年一換。而軍閥統治幾乎都是以軍事為中心,所以對國力消耗的烈度極高,整個國家沒有任何穩定性可言,這個過程持續了半個世紀,直到宋朝崛起並開始從制度上嚴格控制和規範武將的行為。並開始採取以文制武的策略。而之後的幾個朝代幾乎都多多少少採取了宋朝的這種策略,所以改朝換代的統一戰爭要順利得多。

為什麼元到明,明到清,沒有出現漢到唐,唐到宋之間那樣的長時間、大規模分裂混戰?不知東方之既白2019-10-08 14:42:17

這是底層獨立力量分散,中央力量集權帶來的影響。

從東周到秦漢要五百年,從東漢到隋唐需要三百年,從唐末到兩宋只需百年左右,這是中央集權針對前朝制度總結改進,不斷消除政權隱患,加強中央集權的結果。

上古時,各部落政權如同散落的小水坑,互相沒有什麼大關聯,然後慢慢透過婚姻、結盟、征服,達成連線,變成了一個互相關聯的部落聯盟,最大的水坑就是盟主,透過細小的水渠(軍事威懾、稅務徵收、行政干預)聯通其他水坑。所以周換商,只要摧毀那個大水坑,以及和他最親密的小水坑,其他水坑不動的。

周為了滿足統治需要分散挖了一堆水坑,透過宗親制度加強聯通水渠的強度,可是時間一長,水渠慢慢淤堵,以前的小水坑也吞併其他的水坑,變成大坑,各個水坑互相獨立,根深蒂固,又勢均力敵,當然存在的時間很長了。

秦漢吸取前代教訓,繼續加強聯通水渠,比如加強儒家忠君愛國的意識形態,同時把各地的小水坑做的小小的,不讓他們有機會變成大水坑,可是王朝末期大水坑水量不足,小水坑慢慢開始蓄水,又開始長期分裂,只是這次底蘊沒有上次強,所以沒堅持那麼久,不到百年又回到大水坑(晉)了。只是原來小水坑的水雖然流到大坑裡來了,但是坑還在,所以這個大水坑到處都是暗流,再加上運氣不好,其他河道里的水又衝過來,內憂外患的,一下子爆發,又分裂了三百年。

到了隋唐,繼續加強水渠,縮減水坑,縮減到中央大水坑自己都覺得煩了,那麼多小水坑,管理起來太麻煩了,乾脆給小水坑分個類,建個專門的水渠互相聯絡各類水坑,由水渠直接溝通中央水坑,這就是虛設的“道”級行政,可是又犯了錯誤,水坑雖然不鬧事了,聯通水坑用的水渠反而逐漸成勢,氾濫成災,演變成了節度使制度。因為是水渠成精,流動性太強,所以雖然造成極大破壞,但是沒有一個能穩定下來的。

到了宋朝以後,全國大大小小的水渠早已合併起來到處沖刷,把一片大小水坑變成了一個大水湖,穩定倒是挺穩定的,但是一個水湖容易變成死水,外面的大河一旦沖毀堤壩,一瀉千里,就不容易產生小水坑慢慢蓄水了,就算有也是難成氣候。

元明清也都是在宋朝這個大水湖的基礎下努力,只能是把湖挖的大一些,深一些,堤壩修的牢一些。元朝沒經驗,湖倒是挖的挺大,但是太淺了,他們作為一道外來河流只在表面流淌,沒法紮根,所以風浪一起,就被卷流出這個湖。

明朝的湖修的倒是既大又深,雖然初期修的一個衛星水坑倒灌了,但是主體沒有什麼影響,反而是導致廢除衛星水坑,只准圈水養魚,不準挖坑修壩。而且還封死了堤壩,減少出水口,規定水裡的魚只能在某個地方遊,不準亂跑。時間一久,水裡發臭,魚開始到處亂衝亂撞,堤壩也有點不穩固,大水一衝全散了,因為之前只能圈水養魚,所以衝散之後連個存水的坑都沒有,只剩下邊邊角角還能留點舊水,早晚也是會被沖刷乾淨的。

清朝的借鑑材料太多,所以不但把湖挖得更大,更深,而且還清除了各種其他隱患,同時避免魚蝦結群,堵死堤壩出水口,最大限度的保證內部生態穩定。可是防內防不了外,最後還是被幾股外來河流沖積成各種水坑。

這大概就是周漢唐宋過渡比元明清過渡更慘烈的原因吧。

為什麼元到明,明到清,沒有出現漢到唐,唐到宋之間那樣的長時間、大規模分裂混戰?淨吾2019-10-09 11:10:03

1、隨著技術進步,原先的山川險阻逐漸被弱化了。很多原先的天險隨著不斷地開發,已經蕩然無存,關中地帶早已不是穩如磐石了,而江南雖有河網密佈,也不能如南北朝那樣牢固。戰爭技術日漸完善,雖然仍然是冷兵器時代,可技術的進步逐漸在抹平地利之險要。

2、底層社會的分化瓦解,南北朝時期社會的中層力量非常頑強,從漢代演變來的豪強模式,對底層社會的控制比國家政權更為牢固。而黃巢起義後,這種中層力量被滌盪,宋朝的統治則更加分化瓦解這種形態,帶來的後果是鄉紳地主替代了豪強,而鄉紳地主與農民的關係則不如之前那般牢固。一旦國家機器被瓦解,底層社會不再有像樣的能力去挽救國家。所以靖康之恥這樣的斬首行動居然能讓一個長期穩定的國家一夜而亡,這都是沒有牢靠的中層力量去組織基層社會進行抵抗的後果。所以也就談不上拉鋸,只需要對國家機器進行摧毀,整個國家就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能力了。

為什麼元到明,明到清,沒有出現漢到唐,唐到宋之間那樣的長時間、大規模分裂混戰?知乎使用者2019-10-15 20:11:03

因為是強勢外族入侵啊。。不是自己崩潰的呀

為什麼元到明,明到清,沒有出現漢到唐,唐到宋之間那樣的長時間、大規模分裂混戰?知乎使用者2021-08-15 19:03:29

因為當面臨一個強大的外族政權入侵時,原內部勢力根本沒有分裂的空間。

好比日本侵華時,各勢力再不對付,也得成立民族統一戰線,不然就是各自迅速被外族擊敗,如同滿清入關。

標簽: 水坑  水渠  大水坑  所以  門閥